《菜根谭》:浅薄未必得利,良善方能多福!

2022-05-22 10:24

《菜根谭》之中有一句话:“贞士无心徼福,天即就无心处牖其衷;险人着意避祸,天即就着意中夺其魄。”

意思是说:志节坚贞的君子从不想着福气的降临,可上天偏偏在无意之间启迪他,让他得到福分。

奸妄邪恶的小人,虽然挖空心思想着避免灾祸,可上天偏偏在他巧用心机时来剥夺他的精神气力,使他遭受灾难。

所以现代人说,做人要善良。

因为,浅薄未必得利,良善方能多福。

浅薄未必得利

有句话说:你以怎样的思想去面对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会以怎样的态度去对待你。

一个人内心安静平和,不争不抢,温柔地去面对这个世界,那世界便还之以岁月静好、逍遥快活。

但若一个人终日深陷泥潭无法自拔,蝇营狗苟,还自得其乐,世界终会还之以痛。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王熙凤是何许人也?

众人都说她:“心性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

贾珍说她是“从小顽笑着就有杀伐决断”。

就是这样一个“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的女强人,不仅把她的精明和才干,用在了管家和敛财上,在为人处事上,那也是八面玲珑。

就拿“贾赦要讨鸳鸯做妾”一回来说,王熙凤都能把自己的婆婆邢夫人耍得团团转,转眼还在贾母那里得了夸奖,把自己表现得特别会治家,特别会办事儿。

这就是凤姐的本事,实则她做的每一件事儿,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在为自己精打细算,却会让人觉得是在为我考虑。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遇神杀神、遇鬼杀鬼”的“狠角色”,最后落得个什么下场呢?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王熙凤固然精明,却也是实打实的浅薄之人。

浅薄之人只会看到眼前的利益,其它一切皆是浮云。

于是便只会为了那点利益去钻营,去投机,渐渐地也便失去了人性,失去了心性。

这样的人,福气也只会离她越来越远,越来越淡薄。

古语道:著心计较般般错,退步思量事事宽。

做人,不必太精明,有时候装装傻,保持一颗简单的心,福气不请自来。

良善方能多福

《道德经》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一个宅心仁厚的人无心求福,福气却总在不经意处降临在他身边。

清朝有一位大臣,叫潘世恩。

陈康祺的《郎潜纪闻》称他为,三百年中第一福气人。

而他的福气,得感谢他有一个乐善好施的父亲,潘翁。

在整个吴县,潘翁名声在外,人称“潘善人”。

话说,潘翁有一天在郊区散心闲逛,看见在凉亭中有个老人要上吊自杀,急忙上前制止,询问原由。

老人说:“过几天我就要为儿子娶媳妇,就向亲戚家借了三十金,今天去城里买衣服,结果被小偷摸去了,没脸见家人,故而寻死。”

潘翁劝解了老人一番,拉着老人进了城,向熟识的商家借了三十金送给老人。

老人大为感动,磕头拜谢,问潘翁的姓名,潘翁也没告诉他就走了。

过了几年之后,潘翁为死去的先人寻找葬地,偶然领着风水师来到光福镇。

风水师相中了一块貌似“二龙抢珠”的水中土墩,认为这是块风水宝地。

然而,二人四处打探,都没有打听到地主人的姓名,就到一家酒馆中歇息。

而巧合的是,小酒馆柜台前的老人,竟是几年前潘翁赠与黄金的那个老人。

更为巧合的是,潘翁所要找寻的“风水宝地”的主人,正是这位老人。

老人二话不说,就要将这块地送给潘翁。

潘翁不同意,和老人商量价钱,老人也不同意,再三推让。

后来二人就把以前那三十金,重新写下收据,交给了老人。

等到安葬了先人以后,潘世恩逐渐显达,果然像风水师说的一样,家中出了潘世恩这个状元,并位极国相。

这正是有识之士总结的:阴地不如心地,心地好,阴地才会转好。

《了凡四训》中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世上哪有什么天生富贵?

倘若有,便是得自天生而始终如一的良善。

泡个枸杞水就叫养生?清晨跑几圈就叫养生?晚上吃半饱就叫养生?那可真是大大的误解了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养生延寿文化。

我们从《黄帝内经》说起,作为中医养生理论的奠基之作,充分考虑了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在论述人体生理病理时,将天时气候、地域环境、个体差异作为选择养生方法的重要依据,形成了“三因制宜”的养生观。

一、因时制宜

《黄帝内经》十分重视时间节律,认为医者必须通晓天文历法,并将其作为从医的门槛,故《素问·六节藏象论》《灵枢·官针》都说:“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

《素问·生气通天论》更说“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明确指出了人之所以能避外邪之犯,是顺应了时间规律养生的缘故。

《黄帝内经》顺时养生要做到以下三点。

1

顺年节律养生

周年节律指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周期的节律变化。一年之中可分四时,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认为四时阴阳变化是万物生命之本,人要想保持身体健康,必须顺应四时阴阳的消长变化规律。

因此该篇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因时养生”法则,强调要顺自然四时物候之变化而采取“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的养生方法,对养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外,《素问·脏气法时论》《灵枢·五音五味》等篇还提出五脏应五季,五季食物各有所宜的观点,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除一周年之内的节律外,还有五运六气的超年节律变化,运气学说认为,自然气象存在着5年、6年、10年、12年、60年等周期 。

由于每一年岁运不同,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各不相同,人之患病情况不同,治未病所需之药食亦不相同,因此要“司岁备物”方可“无遗主”。

2

顺月节律养生

周月节律指以1个恒星月或朔望月为周期的节律变化,其产生的原因是月球绕地球周期公转。地球上,海水受日月引力而有潮汐,人体气血受其影响而有盛衰变化。

《灵枢·岁露论》指出“月满则海水西盛,人血气积,肌肉充,皮肤致;……月郭空,则海水东盛,人气虚,其卫气去,形独居。”

《素问·八正神明论》亦有类似的论述,并指出“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郭空无治,是谓得时而调之。”

又说“月生而泻,是谓脏虚;月满而补,血气扬溢,络有留血,命曰重实;月郭空而治,是谓乱经。阴阳相错,真邪不别,沉以留止,外虚内乱,淫邪乃起。”

既说明了人体气血盛衰存在月节律变化,还指出了违反月节律而治的不良后果。

因此,无论是治疗疾病还是养生防病,都应当要注意“因月而调”,避免灾祸内生。

3

顺日节律养生

一日分为四时,则朝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因此,一日之中的养生亦当同年节律,朝养生,日中养长,日入养收,夜半养肾。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

将一日分为平旦、日中、日入三时而论,指出人的阳气平旦初生、日中阳气隆盛,日西阳气内收,因此在日西入夜之后,要减少劳作及户外活动,若违背此原则,则会形体困顿。

二、因地制宜

地理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生活习惯、饮食特点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东方生风”“南方生火”“中央生湿”“北方生寒”“西方生燥”,指出五方的气候各不相同。

《素问·异法方宜论》进一步指出五方地理环境、气候因素的不同,导致人的生活习惯、饮食特点的差异。

实质上,特定的生存环境造就特定的生活习惯,造就了特定的人群。人类最原始的养生理念来源于生存过程中本能的趋利避害 。

如《素问·异法方宜论》中的北方人“乳食”,其原因在于自然之中阳气不足而阴气有余,导致“风寒冰冽”,而北方又是“天地所闭藏之域”,作物产出相对较少,故乳食以充饥而御寒;又说“脏寒生满病”,其本义在于提示居于北方,应以避寒而就温为养生第一要务。

西方人由于“多风,水土刚强”,故“不衣而褐荐”,多以致密不透风之皮毛为衣以御风寒。就此而言,不同地域之人饮食习惯、生活起居要根据处生活的环境进行适当调整,必须做到“节饮食”“适寒暑”,方能“安居处”而“长生久视”。

体质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灵枢·寿夭刚柔》说:“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

说明体质源于先天,人在出生之时已初步具备了体质特性。

《黄帝内经》对体质的论述多种多样,如《灵枢·逆顺肥瘦》云:“年质壮大,血气充盈,肤革坚固……此肥人也。……瘦人者,皮薄色少,肉廉廉然,薄唇轻言,其血清气滑,易脱于气,易损于血。……壮士真骨,坚肉缓节监监然。……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

论述了肥人、瘦人、壮人、婴儿内在气血盛衰、皮肉坚脆情况各不相同。而《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则以五行分类,论述木形、火形、土形、金形、水形之人,又以宫、商、角、徵、羽五间对五行之人进一步分类论述,共计 25 种体质,指出各形人体格大小强弱、性格特点各不相同。

《灵枢·通天》则以阴阳五态分类,论述了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阴阳平和之人等五种体质。

此外还有从人格来对体质进行分类的,如《灵枢·论勇》的勇者、怯者,以及《素问·血气形质》的形志苦乐分类。体质不同,其内在脏腑气血之盛衰亦不相同,故养生必须以体质为依据,不同的体质选用不同的养生方法。

2

辨年龄养生

出生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结构、机能、代谢也随之而变化,从而形成体质的差异。

《灵枢·营卫生会》说“老壮不同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则说:“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

指出人在不同年龄阶段时,其脏腑气血盛衰存在差异,少儿至青少年时,人体气血渐充、脏腑功能逐渐强盛,在中年盛壮之后就逐步走向衰老;

在五脏六腑平定强盛之后,脏腑功能从肝开始按照相生次序逐渐衰退,至五脏皆虚、形神相离之时走向生命终点,人体整个生命过程之变化受气血之盛衰、脏腑功能之强弱的影响。

由于年龄不同,体内气血盛衰情况不同,故养生法则必须因年龄而定。

3

别男女养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指出男女存在生理差异,男子为阳,以气为用;女子属阴,以血为本。故男子之养生重在养气,而女子养生重在和血。

《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以女七、男八为阶段详细论述了男女生、长、壮、老、已的规律。男子五八衰老始于肾,女子五七衰老始于阳明。除了说明人的生理状态随年龄而变以外,还与性别密切相关。

《灵枢·五音五味》对女性的体质特点概括为“有余于气,不足于血。”即认为女子受经产的影响而处于气有余而血不足的状态。

综上所述,女子的养生应当以血为根本,要重视阳明的调护;男子养生应以精为根本,要重视肾气的保护。

三因制宜作为养生防病的重要原则之一,是中医理论体系中极有特色的一部分,它要求在养生防病的过程中,必须将人所处的时空环境特异性结合在一起综合进行考虑,知常达变,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

人活一世,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不刻意求福,而福气自来。

本文作者:儒风大家

更新于:2022-05-22 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