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人生五度,你有几度?

2022-07-22 20:25


知道得越多,越会发现自己无知。

作者:一翁 来源:南师国学堂(ID: NHJGXZH)

曾国藩曾评价说:“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

时至今日,王阳明为人处事的精髓,仍与当代不谋而合。

纵观王阳明一生,我们会发现智慧的人生离不开五“度”:

办事有力度,说话要适度,胸怀有宽度,眼界有高度,读书有厚度。【微信公号:国学生活】

办事有力度

王阳明认为:办事是最靠谱的修炼

所谓“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

人需要在事情上磨炼,下功夫,在忍耐中成长,在逆境中成熟。

王阳明奉旨到江西庐陵县做知县的第一天,便有一群百姓涌入了县衙门,哭天喊地要求减免税负。

他一边安抚乡民的情绪,一边展开深入真相,原来葛布税并不是朝廷下达的合法税收,而是宦官鱼肉百姓的借口。

于是他向乡民们宣布,今年就会免去葛布税。

王阳明新官上任,居然直接跳过了官场的繁文缛节,贸然免除了一项税收,下属被吓得不轻。

王阳明却不卑不亢向上级报告,处理得非常漂亮。

做该做的事,说该说的话,一切都会顺其其然,不求自来。

说话要适度

老话常说:“一言折尽平生福。”

王阳明也道:“大凡朋友,须箴规指摘处少,诱掖将劝意多,方是。”

随意指责他人的人,只会暴露自己的低素质。

苏格拉底非常善于演说,以教人讲话为职。

有一个青年前来请教,并说明演说如何重要云云。

苏格拉底等他说了半天以后,向他索要双倍学费,青年问为什么。

苏格拉底说:“因为我除了要教你讲话以外,还要教你如何不讲话。”

出言有尺,说话有度。

不说大话、空话,不说废话、坏话,言行在于美,不在于多。

所谓“仁者,其言也讱。”谨言实为修身之要。

胸怀有宽度

古今成大事者,都是宽宏大量、气吞山河之人。

王阳明认为,心胸狭窄,是灾祸的根源,坦然才会有福报。

他曾说:“如今于凡忿懥等件,只是个物来顺应,不要着一分心思,便心体廓然大公,得其本体之正了。”

心胸狭隘之人,局限的不只是自己的思想,困住的更是整个人生。

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人无完人,事无完事,心胸大了,事就小了,彼此包容,天下太平。【微信公号:国学生活】

有一句古语是这样说的: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芝麻绿豆大的事儿,无足轻重随它去。

容别人所不能容,将得别人所不能得。

眼界有高度

年仅13岁的王阳明问老师,“何为第一等事”?

老师说当然考状元是第一等事。

王阳明说,“登第恐不是第一等事,第一等事是读书学做圣贤。”

在当时,考取功名是读书人的首要目标,但王阳明却不走寻常路,要做虚无缥缈的圣贤。

他父亲知晓后有点不以为然,但祖父十分欣赏他。

因为,眼界决定思维,思维决定格局,格局决定结局。

《颜氏家训》里有一个名言:

山中人不信有鱼大如木,海上人不信有木大如鱼山中人不信。

眼界小的人,很难相信山外有海,海外有山。

比起见识的广度,眼界更是一个人看待世界的深度,预示着人生的高度。

读书有厚度

著名作家雪莱曾说:“读书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虚。”

深以为然。

一个人知道得越多,越会发现自己无知。

王阳明认为,读书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记得,第二重境界是晓得,第三境界重是明心

“记得”只是记住了书中的话;

“晓得”则是理解了话的意思;

“明心”是需要在心上用功,存本心,读好书,近贤人。

读好书就是与高尚的人谈话,多读书是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书读得越多,越能明事理,越能拥有不俗的人生。

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人生投资。

量变会形成质变,总有一天,你会感谢你读过的每一本书。

更新于:2022-07-2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