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一直以来以一种古老而神秘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除了它玄之又玄的思想理论,还有玄妙的斋醮符箓文化以及神奇的长生之道。
除此以外,受到影视作品的影响,道士这个群体更是被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在文学作品里,道士简直无所不能,既可以御剑飞行、降妖除魔,又能掐指一算,未卜先知。道士是道教的神职人员,“人行大道,号为道士。身心顺理,唯道是从,从道为事,故称道士。”
人们不禁好奇,现实中的道士是什么样的呢?道士都要出家吗?“贫道”意思是道士很贫穷吗……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二。
道士都要出家吗?
随着历史的发展,道教目前分为以斋醮符箓为主的正一道和以丹鼎修行为主的全真道,他们的修行方式不同,其中丹鼎派是对道教中以炼金丹求仙为主的各道派的统称,分为内丹修行和外丹修行。符箓派以降神驱邪、祈福禳灾的符箓活动为主。
全真派又叫全真道是北宋末由王重阳所创,其内部戒律森严,根据《重阳立教十五论》的规定,凡是全真派的道士,必须出家住观修行。而正一派对道士出家修行没有严格要求,可以在家修行,称为散居正一派道士;也可以像全真派那样住观修行,如祖师张道陵天师的后世子孙就是一直在天师府居住,从东汉末年第四代天师张盛开始,历代天师居于龙虎山天师府,守龙虎山寻仙觅术,坐上清宫演教布化,居天师府修身养性,一直传承正一道法至六十三代。
贫道是很贫穷的道士的意思吗?
影视作品里,经常听到道士口称自己为“贫道”,其实并不是说道士很贫穷,而是一种谦虚的称呼。
《太上太霄琅书经》有云:“道士谦辞于道未富,自言贫道,亦贫士。理未周足,如未周,我独若遗,故为贫士。士之为理,修善为事。”
修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求道之路永无止境,所以修行者的内心是贫瘠的,称自己为“贫道”是在时刻警醒自己要戒除世俗欲念、贪嗔与痴妄,修行之时不要心存妄想,要脚踏实地,这样才能道行精进。
道士都有哪些称谓?
“道士”只是道教修行者的一种统称,根据修行层次的不同或是担任的教职不同可分为不同的称谓。
“真人”指的是需要有很高的思想境界,可以洞悉世界的本源,能达到道教要求的天人合一。
“天师”是合乎天然之道的老师的意思,最开始是道教始祖黄帝对其老师岐伯的一种尊称,后来狭义指祖师张道陵及其后世子孙。
“法师”又叫做高功,是经过全真拨职或正一授箓仪式以后,在斋醮科仪中担当主要角色的道士。
“方丈”是道教全真派对十方丛林最高领导者的称谓。他们是受过三坛大戒,德高望重,受全体道众拥戴而选的道士。
道士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住观修行的道士每天卯时(五点左右)起床,简单的洗漱之后去每个殿里打扫卫生,然后就开始早课,诵读《太上玄门早课经》。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道教有一个“戊不朝真”的禁忌,意思就是说在每月的戊日,道观里不可以焚香、诵经、朝真,不能使用法器,也不进行斋醮科仪等。戊日这天,道士就不需要早课了,相当于我们的休息日。早课之后就到吃斋饭的时间了,吃过斋饭后开始了一天的值殿生活,向前来上香祈福的游客及信士讲解传统的道教文化知识。
到了晚上六点半左右开始上殿诵晚课经,超阴度亡,救拔诸众生,得离于迷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