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好的状态:一半一半

2022-08-11 12:41


作者:国学生活·张之维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道德经》有云: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自然界的事物,禁忌太满太全,就比如挑水的桶太满,会洒到地上,凡事如过,俞会失去更多。

所谓天道,就是消减多余,补全不足。【微信公号:国学生活】

而真正的智者,知晓“一半的智慧”,为人处事都一定的尺度。

将满为满,一半一半,才是人生。

说话,半满未满,留有余地

老话常说:“水倒七分满,话留三分软。”

说话,就如同往杯子里倒水,太满,就会溢出来,浪费了资源,也烫伤了自己。

人生在世,世事无常,若话说太满,覆水难以自收,只会淋的自己狼狈不堪。

《旧唐书》里有这样一则故事:

刘文静和裴寂都是初唐功臣,两人起先是好友,可后来两人之间有了间隙,愈加不合,以至到了决裂的地步。

刘文静一直觉得裴寂能力不如自己,但官位和奖励却始终比不上对方,因此内心十分不甘。

他平时说话就大大咧咧、口无遮拦,酒后更是口不择言。

一次,他当着身边人就说:“终有一天,我要杀了裴寂。”

原本只是酒后气话,不成想,被身边的小妾听去,告发到了李渊那里。

刘文静这个人之前就说过一些大逆不道的话,再加上李渊对裴寂多有偏爱,这次算是触到了李渊的逆鳞,便下令将刘文静抄家处斩。

刘文静万万没想到,自己会因一句话招来杀身之祸。

古语常讲:“逢人且说三分话,为可全抛一片心。”

话说的太满,无疑为自己埋下了祸端,刘文静说话不留余地,不仅让皇上下不来台,也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正如老子所说:“夫轻诺必寡信,易必多难”。

凡事过犹不及,轻易许诺,必然缺乏信用,将事看容易了,难的终究是我们自己。

余生很长,无论与谁相交,切记话别说满,给自己留退路,才有回旋的余地。

做事,半争半随,方得圆满

曾国藩有言:“留一分余地,半争半随,可回转自如。”

做事,执念别太深,才能进退自如,若是竭泽而渔,一旦出错便无法补救了。

强求太多,也是跟自己过不去。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魏武子有位爱妾祖姬,在他重病之时,他曾嘱咐儿子,在他死后要为祖姬寻个好人家。

但在临终前,他又改变了主意,执意要让祖姬殉葬。

儿子魏颗思前想后,最终还是给祖姬安排了户好人家。

之后,秦国攻打晋国,魏颗作为将军,奉旨领命出战。

可就在两军酣战之间,却出现了一件怪事。

只见战场上的野草都被打成一个个结,绊倒了敌军主帅,魏颗不费吹灰之力便擒住了他。

本以为事情到这里结束了,没想到当天夜里,魏颗就做了这样一个梦。

他梦到一个老人,自称是祖姬的父亲,因他当时为祖姬找了户好人家,故如今结草衔环以报当年教育之恩。

俗话说:“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不论做什么,都要给自己身后留点空间,以便从容转身。

因为,给人以活路,亦是给己以退路。

在得失之间,掌握的是分寸,是取舍,也是境界。

真正聪慧的人,做事既了无遗憾,又随心而至,争随参半。

做人,半智半愚,糊涂是福

庄子曾言:“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

人活一世,许多事说不清、道不明,与其事事精明,倒不如偶尔糊涂。

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宁武子,颇具贤明,他在位时辅佐卫国两代国君,受当地百姓仰慕。

后来魏被晋国胁迫,危难之际,宁武子露出一副蠢蠢欲动的样子,韬光养晦,等待复兴国家的时机。

孔子感叹:宁武子在国富时代,表现的足智多谋,但在国家危难时,

就变得大智若愚起来,他的那种聪明人们可以做到,但那种糊涂又有几人做到?

他还提到,世上的愚人分为两种:

第一种:就是宁武子大智若愚型的,不争强好胜,静静等待时机,一飞冲天的人。

第二种:便是愚昧、浅薄、无才无德却位居高位的人。

智慧的人,往往都半醒半醉,半智半愚,就像醉拳,看似一招一式昏昏沉沉,实则众醉独醒。

聪明一世并不能护你周全,只有精中守拙,才能顺风顺水。

曾国藩,一直被后世誉为“半个圣人”。

然而在当世,他却被左宗棠批评“欠才略”,被李鸿章说“太儒缓”。

就连他也自嘲:“吾生平短与才,秉质愚柔。”

然而,他的一生却硕果累累,名垂青史。

在他的人生信条中,一直将“天道忌巧,去伪存拙”奉为圭臬,他说这是人生中最值得学习的东西。

所谓的知者过之,愚者不及,就是这个道理。

大凡智慧之人,都是一半清醒,一半醉,该明白时不停留,该糊涂时不较真。

在清醒和糊涂之间学会取舍,人才能活的轻松自在。

 ▽

金庸曾说:“情深不寿,慧极必伤。”

弦绷太紧会断,说话太满会伤,天道忌满,过犹不及。

人生,一半糊涂,一半明白,才能活得轻松快乐。

这世间,没有什么是绝对的,白云会变成苍狗,沧海会化作桑田。

正如莫言在《檀香刑》中所言:“这世上的事,最忌讳的就是十全十美。”

人生最好的状态在于:花未全开月未圆,寻花待月思依然的境界。

做人,一半一半,不要太满,才能方得圆满!

更新于:2022-08-11 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