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纳豆
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
真正的英雄主义,是学会自处
梁实秋说:“中年的妙趣,在于相当地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
的确,到了一定年纪,才知道,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处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不要自以为是,因为这世界很大,有的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不要自作多情,因为人情多冷暖,多得是知心好友、散落天涯。
不要自寻烦恼,因为人一晃就老,总要学会今朝有酒、今朝醉。
具体如何来讲,不妨跟着我一探究竟。
人们都说“年少轻狂”,少年人身上似乎总有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气势,以为自己无所不能。
但越长大越发现,人的精力、能力、思考力是有限的,而这世界却很大。
总有些领域,是我们无法触及的;总有些事情,是我们无法做到的。
人到中年,再自以为是,就是一场灾难。
《流金岁月》中的蒋先生,从小就没受过什么苦。
人到中年,有疼自己的老妈,爱自己的老婆,还有乖巧的女儿,十分幸福。
但他却不知足,还因为在股票市场上的自以为是,让一家人陷入了万劫不复之地。
蒋先生自视甚高,虽不懂得杠杆,却依旧盲目添加股金;虽不知道行情,但依旧愿意相信所谓的“内幕”。
甚至不顾妻女的反对,擅自把老宅当作抵押,欠下一屁股外债。
最终,不仅自己走上了不归路,还连累了一家老小。
有人说:“人性最大的愚蠢,就是自以为是。”
毕竟,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祸。
太过狂妄,最终要被狂妄吞噬;太过自负,最终要被自负湮没。
习惯性高估自己的能力,是人生的一大悲哀。
下半生,一定要学会摆正自己的位置。
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多看看自己的短处,才是真正的长期主义,也才是真正的处世之道。
就连孔夫子也曾劝诫过世人:“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人到中年,少点儿自以为是,多点儿自知之明,才能真正笑看人生,乐活一世。
《重庆森林》里,有这么一段话: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什么东西上面都有个日期。
秋刀鱼会过期,肉罐头会过期,连保鲜纸都会过期。
我开始怀疑,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不会过期的。”
年纪越大越发现,人情如纸薄,世事如棋新。
不仅食物会过期,就连人和人的关系亦如此。
做人,千万不能自作多情,否则伤的只有自己。
老金年轻时也是个豪迈性子,凭着聪明劲儿赚了不少笔,也结交了不少好友。
但做生意,就是有赔有赚。
人到中年,顺了大半辈子的他,没想到马失前蹄,因一次买卖不顺,输掉了全副家当。
而恰逢老母生病,只能到处借钱。
只是,他曾经的那些好友,要不闭门不见,要不借口有事。
一圈下来,筹到的病款十分有限。
一开始,他还十分苦恼。
后来,他才明白,得意时有多风光无限,失意时就有多黯淡无光。
有些人,你把他挚友,在他心里,你或许只是成功路上的一块垫脚石。
当你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就是你们缘分终结的时刻。
这世上多得是世态炎凉的故事,也多得是人走茶凉的话本。
一些人,认识你的瞬间,就已经做好了离开你的准备。
人到中年,别再自作多情,免得徒留自己一身孤独,满目凄凉。
最好的做法,或许就是看淡人情,看轻得失,做好自己。
毕竟,生命来来往往,没有哪个人,是真的不可替代的。
李白曾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人这一辈子,少不了这样那样的烦恼。
但人到中年,应该悟了时光的匆匆,和岁月的无情。
与其沉溺得失,一味自寻烦恼,不如斩断这三千烦恼丝,还自己一个澄澈岁月。
在《十三邀》上,罗翔谈了自己退网的事件。
在爆红后一段时间,有人开始在微博上围攻罗翔,说他败坏了知识分子的德行,甚至为五斗米而折腰。
他一气之下,宣布退网。
第二天,他在火车上却和最好的朋友相遇。
对方问他:“别人对你那么多赞誉,你觉得合适吗?”
他表示愧不敢当。
对方又问他:“那别人对你的批评,你怎么就深信不疑呢?”
他突然顿悟,明白不管自己做得多好,都会有人不喜欢自己。
为了这些不喜欢自己的人而烦恼,还不如为了喜欢自己的人而精进。
《新唐书》中有这么一句话:“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人这一辈子,其实80%的烦恼都是自找的。
想要活得自在,就不要去管别人的嘴,而要学着走好自己的路。
想要活得惬意,就要放开别人的错,去解脱自己的心。
当你看淡得失,置身事外,或许一切都会变得轻盈。
冯唐有句话说得好:
“人不该太清醒,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不必反复咀嚼。
一生不长,重要的事儿也没那么多。
天亮了,又赚了。”
的确,除了生死,这世上又有什么值得烦心。
走过前半生,我们慢慢看懂了人情是非,慢慢褪去了焦虑浮躁,也慢慢收获了成长历练。
而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学会自处。
不再自以为是,方能看清自己,去接纳世界的广阔;
不再自作多情,方能明辨人情,少一些强求,多一些淡然;
不再自寻烦恼,方能得到自在,寻得独属于自己的极乐天。
更新于:2022-08-14 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