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绿标收听诵读美文
古语有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颇有感触,经历了人生无常,世事变化,便深刻地体会到:金钱财富总是转瞬即逝,诗书才华只能锦上添花。
唯有植根内心的道德,深入骨子的教养,才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法宝,才是一个家庭长盛不衰的秘诀。
一个家庭最顶级的家道,最高配的教育,便是:亲人间彼此尊重,生活中勤俭节约,修行时心存善念。
尊重亲人,家和之道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
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就是家人之间相处和睦,彼此尊重,相互包容。
如此才能形成一种和气的氛围,感受到温情的流动,从而把日子过得蒸蒸日上。
看到过这样一则故事:
从前,有两兄弟成亲后分了家。
一日,两人一起去城里卖粮换钱。回来时,天色已晚,便抄山上的小路回家。
不想,遇到了山匪,不仅被抢光了钱财,还受了伤,悻悻的回了家。
老大的妻子听说后,忙替丈夫擦拭伤口,还安慰道:“只要人回来就好。”
老大很是感动,自此对妻子更是敬重。
相反,老二的妻子知道后,不顾众人的劝说,骂道:“真是没用,这点钱都看不住”。
老二失了面子,很是羞愧。
后来,两人时常争吵,家里不得安宁,便也无心耕种,生活每况愈下。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里有言:“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温柔的话语,真诚的尊重,如同春风一样温暖,让人不自觉的想要靠近。
而冰冷的指责,冷漠的抱怨,就像利刃一样坚硬,使人望而却步。
家庭生活,很多事本无对错之分,多一份体谅,就多几分和睦;多一份尊重,就多几分和气。
《道德经·第六十七章》里面讲:“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勤俭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个家族长久存在,兴旺发达的根基。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大夫叫伍廉。
年幼时,父亲早逝,家里贫穷。
母亲却坚持教他读书,后来,被人举荐做了官,生活逐渐好了起来。
但是,母亲依旧每日自己耕种,素食素衣。
伍廉很是不解,母亲说:“生活越是富裕,越要节俭。”
后来,伍廉遭人诬陷,断了俸禄,母亲拿出积攒多年的积蓄,帮他度过了难关。
自此,伍廉无论身处高位,还是落入低谷时,都保持勤劳节俭的习惯,并且以此教导子女。
后来,家族财运不断,传至五代而不衰。
老话常说:“财不入急门。”
财富的积累,财运的到来,从来都急不得,都是长期习惯的结果,是自身德行的显化。
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一蔬一食,一衣一物,物尽其用,财尽其值,便是个人最好的修行,是家庭最好的财富。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中说:“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圣明智慧的人,不占有外物。
因为为别人付出的越多,收获的愉悦就越多;给别人帮助的越多,积攒的福报也越多。
听老人讲过一个故事:
清朝时,有一个秀才叫高志,是乡里有名的乡绅。
其人读书用功,但是屡次考试都不中,遇到一位道人,便问起缘由。
道人若有所思的说:“你祖上曾打死过一个仆人,损耗了福气,到了你这代就没有中举的福报了。”
高志听后,便也放弃了考试的念头。
后来,遇到荒年,看到乡人生活潦倒困苦,十分不忍,就将家里的余粮全部分发出去。
十年之后,高志的儿子竟高中状元。
高志很是不解,道人感叹道::“你这是积了大德呀!”
古人有言:“善而德高者,家旺而多福;恶而无德者,家败而子狂。”
生活中,很多人爱护子女,给他们留下很多钱财。
殊不知,若是福报德行不够,只会招致更大的灾祸。
而发自内心的善良,无所计较的帮助,却能在冥冥之中,迎来好运,慧及后辈。
▽
一位理学大家曾说:“家运之盛衰,天不能操其权,人不能操其权,而己自操之。”
人生命运,家族兴衰,看似变换无常,实则皆由自己掌握。
一个人最大的能力,便是修炼好自己,经营好家庭。
对待亲人:尊重包容,家和万事兴;
对待外物:勤俭节约,富贵可长存;
对待他人:心存善念,福报留子孙。
点亮“在看”,余生,愿我们对内修好心,对外修好行。身心愉悦,家庭幸福,福德具足。
更新于:2022-08-15 2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