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云淡风轻
来源:樊登读书(ID:readingclub_btfx)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网上流传过一段很火的话:
每个人的三十五岁都会死一次。
有的人会找到答案,重塑自己,有的人不会,将错就错了。
感动全美的小说《无声告白》,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中年人自我毁灭与重建的故事。
花季女孩莉迪亚,活在压抑病态的家庭环境中,最终选择了溺水自杀。
她的死,换来了父母的觉醒与重生。
人到中年,他们透过女儿的悲剧,第一次直面了真实的自己。
之后,他们“埋葬”了过去不堪的自己,在重建家庭的过程中,也实现了一次重生。
当我们从这对夫妇的视角来看待这个故事,就会发现,一个人的成熟,都是从三次放下开始。
女孩莉迪亚未出事之前,表面上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她是家中老二,父母给予她全部的希望,视她为掌上明珠。父亲詹姆斯是哈佛研究生,但高学历的他却一直自卑不快乐。作为华裔第二代,当年詹姆斯的父亲顶着假名从中国进入美国加州,在一所学校当锅炉工,母亲则只能做餐厅女工。聪敏勤奋的詹姆斯顺利通过了苛刻的入学考试,之后一路学业开挂。因为他是全校唯一一个黑眼睛黑头发的黄种人,别人视他为异类。他时刻感觉到周围人的排斥,为了能融入白人圈子,他会在别人面前刻意回避父母,甚至不敢讲中文。为了能和身边的人有话题,詹姆斯不敢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古生物学,而选择了最典型的美国文化课题牛仔。就连结婚对象,他也是选择一个普通而纯正的美国人——玛丽琳,因为她可以完美地融入人群,普通而自然。詹姆斯看似在努力合群,其实他的内心,一直处于矛盾和痛苦中。就像有句话说的:你所拼命追求的,就是内心最匮乏的。一个人总想证明自己,获得外界肯定,融入圈子,本身就说明自己不成熟。因为,这条通往荣誉的捷径,同时也通往“自卑”和“自苦”,将使人失去真实和自我。詹姆斯以为与一个美国女人结婚可以摆脱身份歧视,但在孩子身上,他又看到了痛苦的延续和传承。以致,莉迪亚为了迎合他们,活得沉重抑郁,最后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或多或少为了避免孤独,勉强过自己去合群。可经历过很多事后,你会发现有时候,越努力合群,越倍感孤独。你努力让自己合群的过程,其实也是在拼命否定自己的过程。故事中,詹姆斯和玛丽琳夫妇一直对女儿莉迪亚充满期待。希望女儿能达成他们的意愿,成为他们想象中完美的孩子。作为父亲,詹姆斯心头最大的愿望是女儿获得别人的肯定,得到社会的尊重;作为母亲,玛丽琳把无法当医生的人生梦想强加在女儿身上,疯狂地控制着女儿。一方面是父亲不厌其烦地查问自己的社交情况,唠叨着要主动融入,多结交新朋友;一方面是母亲严厉掌控自己的学习,看她稍微松懈就咆哮开骂。她小心翼翼地过着自己的童年,甚至觉得自己像个没有知觉的机器人。在外人眼里,她是幸福的,享受着父母全心的栽培和满满的宠爱。 为了讨母亲欢心,她强迫自己学不喜欢的医学,做自己最讨厌的数学题,言听计从,毫不违逆。她还会在爸爸面前,假装跟不同的同学打电话,故意表现聊得非常开心。当父母把完美的期待套牢在孩子身上,就是一场家庭悲剧的开始。她在教育孩子时,从不绑架孩子去做他不喜欢的事,而是让孩子自主选择,然后做孩子的“最强助攻”。明明知道打乒乓球好,但是,她允许孩子兜一圈“弯路”——打篮球、玩电竞。孩子尝试后,知道自己不合适,做不到,选择回来,死心塌地打乒乓球。如果说放下合群,是对自己的救赎,那么放下期待,则还能实现对身边人的救赎。想要维系一份情感,期待越少越好,若是没有任何期待,就会少很多伤害。在寻找莉迪亚的过程中,父亲才渐渐了解女儿真正的生活。他震惊地发现,看似朋友众多的莉迪亚竟一个朋友都没有。詹姆斯这才痛苦领悟到,女儿一直戴着假面,活在讨好别人的扭曲模式里不能自已。也就是这时,他和妻子才终于发现一个痛心疾首的事实:是他们自己杀死了女儿。人们会想尽办法,各种荒谬的办法,来避免面对自己的灵魂。痛定思痛的詹姆斯终于放下隔阂,和妻子敞开心扉,互相接纳。他们放下期待,不再“绑架”孩子,把注意力拉回自身,不再强融白人圈子。玛丽琳开始疗愈自己,摆正角色,准备把全部重心放在自己小家庭上。之前被忽视的小女儿汉娜,成了他们和哥哥放在心尖的宝贝。母亲会温柔地吻她,父亲和她玩和姐姐以前玩过的游戏,哥哥会跟她分享小秘密。虽然,家还是那个家,但是他们之间,开始有了爱和温暖的流动。他们所做的种种,让这个家从无声告白变为温情的告白。他们用爱,重建起了一个崭新的,有血有肉有灵魂的幸福的家。通过失去的淬炼和洗礼,他们也实现了灵魂觉醒和自我救赎。詹姆斯一家没有把自己钉在十字架上,而是直视死亡,接受事实。逼使他们正视现实,激发生命潜藏的能量,走出废墟,拥抱改变。客人感慨:“不管生活有多惨,大多数人都不会选择按关闭键。”酒馆老板Peter回答说:“因为生活也有可能变好。”《无声告白》有一句经典名言: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生活布下重重迷阵,我们穿行其中,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他人的期待,自我的执念,都是无形之中的负重,会磨灭我们的心气,消耗我们的意志。学会放下,懂得释怀,才能步履轻快,坚定地走好每一步。更新于:2022-09-05 0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