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师曾说:性本一致,号出二名。不论是道家还是道教,奉行的天地大道是其本性真一,不同的只是世人认知的名称。过于执着于形式化的称呼与表达,才是真正的背道违真,才是对大道之真精神的遗弃。
在对道教史进行相关讨论时,有一个问题是教内的道人和教外的部分学术研究者经常争论的难点,即道教究竟起源于何时。
把道家与道教区别对待,是对大道真精神的违背。
教内通常认为,道教源于黄老,是自上古时代就已经存有的世间教化。学界则认为,道教起源于东汉末年的正一盟威道和太平道。并且还认为,道教既生,其虽然秉老庄道家之学问,却已经脱离了哲学化的思考,转身变成了宗教神秘学。言辞之间,颇有些遗憾的味道。
教内教外针对这一问题各执一词,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各自对“道教”这一名词的理解不同:
从道教教内来看,道家与道教本是一脉相承。具有“小道藏”之称的《云笈七签》中提到:“上古无教,教自三皇五帝以来有矣。”意指道教的起源是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的,现在教内所认定的道教起源于黄帝的论述与此说基本一致。其所言之“教”,乃是教化之意。随着人类文明火种的诞生,大道的教化之功便生生不息。在不同的时代,展现出来的教化方式有所差异。
张宇初天师作《道门十规》,其写道:“道教源派,始自太上。三代之前,则黄帝问道广成子,即太上也,及曰生于殷末,仕于周初,在文王时为柱下史,迨武王时迁藏室史,其所著则道德上下经。”此处解读回归到了道教的信仰本源,即以“太上”为行道教化的典型代表,所言“八十一化”本的是“随方设教、历劫度人”的慈悲宏愿。太上,本是道气所化。道无生无灭,太上化身也经久不绝。所以言“道”,亦可谓无始无终之教也。在此意义上去定义“道教”,其历史必然与中华文明史的长度相当。
与道教教内的说辞相比较,学界对道教的定义显得比较谨慎。大多数学者在为道教下定义时,往往拘囿于固有的“宗教”概念,即唯有保持具体的宗教信仰、明确的宗教组织和具有严明教理教义体系这三个要素,才可以被称为宗教。在此框架之内,道教只不过是以信道为特征的宗教组织。在此理解下,天师道确实是史书中首次记载的一个相对成熟的道教组织。
早期天师道以五斗米为入道的信物,教众分属二十四治,各治均设祭酒管理。为了保证宗教组织的严明性,天师道采取了以下诸多措施:
其一,设立“三会日”。这既是教民的盛大集会之期,同时也是各治祭酒考校教民人数的日子。各地教民在三会日前往本治,向祭酒报备新出生的人口和已经亡去的教徒,从而使祭酒可以准确掌握教众人数,以便因人施教。这是天师道所具有宗教组织性。
其二,天师道分别在二十四治设立静庐,并鼓励信众在自己家中设置靖室做忏悔之用。凡有教徒需要悔过时,要先盥洗身心,入靖室焚香礼拜,并诚心忏悔自己的所作所为。情节较为严重者,或者因所作所为而承担了身心上的果报,则需要专人为其持诵《道德真经》,并作“三官手书”,分别投于天地水而祈愿万罪赦除。这是天师道所具有的明确的宗教仪轨。
其三,天师道收五斗信米后,用此米粮在路边设立义舍,凡有饥馑者皆可以量足而食,不得浪费。有徇私者,要责罚修路百步。这是早期道教对老子“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理念的宗教制度化表达。
尽管正史中曾蔑称早期天师道为“米贼”,但其对一方政治的安定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这些宗教仪轨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即是对老子以及《道德经》的尊崇。也即是说,此时的道教必然脱胎于道家,道教的宗教思想是从道家的哲学性思索中演化而来的,并使其成为普通大众易学易用的人生法则。
曾有人在评价道家思想时认为,自从老子提出道论之后,经庄子的逍遥性阐发以及汉初黄老道的治国有成、魏晋玄学的隐逸风盛后,道家思想史上的传承和思想流变再没有实据可靠。更有人认为,道教虽言秉承于道家,但其所提倡的神仙信仰、长生不死等概念都不过是宗教化的迷狂。
诚然,若没有老庄道家思想的立论,道教自然也无从谈起。道教的兴起,及其保持的神仙信仰又与上古流传至今的敬天法祖思想密切相关,因此可以说道教是普及于中国人骨子里的信仰。这一点又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了历代文人学者的学术思维。以魏晋和唐宋为例,士大夫一族中保持道教信仰的名人并不在少数,陶渊明、王羲之、李白、苏东坡等道士文人的形象影响至今。历史上,注解太上道祖和南华真人作品的道人也不在少数。但现实是,他们总是因为宗教人士的身份而受到了现代无神论学术的忽视;又或者只强调历史人物的文化价值,却刻意忽略他们的宗教身份。面对于此,不免令人慨叹。
如果说老庄道家讲的是天地万物应以道为本,那么道教便是以人为本的特殊社会组织。曾有人因此断言,以道为本和以人为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层次,道教的修真也与老庄的无为思想背离,因此道教称老庄为先祖只不过是在自我提升。
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则是对道教义理与道家思想之间的传承性存有偏差理解。宗教信仰不能脱离了人的意义而去空谈神学,但道教修行却是把老子道法自然、见素抱朴、绝圣弃智等抽象思想的具体可行化,通过种种可效法且可传承的方式,使更多的人能够理解老子之道所言为何物,从而促进人们思考人生中必将要面对的种种问题。
当一个人开始思考时,其信仰便已经上升到了哲学的层面。于此来讲,教人思考的道家与教人功行的道教是可以合二为一的。毕竟,一门学问唯有经世致用,才会具有永恒的生命力。正是因为道教的出现,才激发出世人对道家哲学的鲜活解读,并且通过道人师徒之间宗派严明的体系而传承至今。既如此,又何以言道家与道教之间的区别意义呢?
祖师曾说:性本一致,号出二名。不论是道家还是道教,彼此奉行的天地大道是其本性真一,各自所不同的只是世人认知的名称罢了。过于执着于形式化的称呼与表达,这才是真正的背道违真,才是对大道之真精神的遗弃。
本文作者:清虚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