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人一世界,一树一叶一知秋。
日子总是在不经意中悄然离去,季节的变换,白昼的交替,都无声无息的成为过去。
春去秋又来!
秋是成熟的,它不像春天那么害羞,也不像夏天如此的暴露,也不似冬天如此的内向。
秋——
在王勃的笔下,是“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在徐再思的笔下,是“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在张继的笔下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在李煜的笔下是“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
而苏东坡笔下的秋,写尽了人生百味!
东坡就是东坡,即使在萧瑟的秋日 ,他依然高昂,你看他怎么说:不用悲愁,我身强体健,能吃能喝。发那悲秋的哀叹作甚。生命有太多种可能,有时候出发的角度变了一毫一厘,都会让我们的结局变得不同。但终其一生,我们只能选择,当下看起来最合适的选项。所以,请不必悲秋,也无需介怀。 拥有从来都是侥幸,无常才是人生常态。在这热闹的中秋月明之时,苏轼渴望着与兄弟一诉衷肠,无奈远贬黄州的他只能在北望中借明月遥寄相思。现实中太多的痛苦与无奈,他也因此而陷入更为深沉的悲凉之中。每个人都有太多的无奈和身不由己,我们要学会舍弃无谓的执着,懂得自己不能掌握所有世间事,才能安然接受生命中的来来去去。东坡一生多舛,几遭贬谪。晚年的他褪去了才子的傲然, 回望这一生漂泊,秋风中过往的淡然、坚定、洒脱似一一看穿。于是写下了 这首悲秋之作。使人成熟的不是岁月,而是经历。汲汲营营,走过半生,才发现——人生不过只是一阵风,一场雨,一次经历!年纪越大越发现,人生就是一场又一场的告别,没有人能陪我们从起点走到终点。我们不断开始,又不断告别;不断铭记却又不断忘却。富有而善良的邻人,感叹我收获的微少,我却疯了一样地大笑。 在这笑声里,我知道我已成熟。 我已有了一种特别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 我的邻人不知和谷物同时收获的还有人生。 我已经爱过,恨过,笑过,哭过,体味过,彻悟过……能自由选择的人,是幸福的,这种幸福往往与生俱来,也往往最容易失去;能适当放弃的人,是洒脱的,这种洒脱往往是一种心境,也往往最令人纠结;能选择又能放弃的人,是沉静的,这种沉静往往让人叹服,也往往最难以把握。但这些是人生的意义—— 一边失去,一边拥有,一边得到,一边放弃。“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这与苏轼别的词中所发出的“人间如梦”、“世事一场大梦”、“未转头时皆梦”、“古今如梦,何曾梦觉”等慨叹异曲同工,表现了苏轼后半生的生活态度。
在他看来,世间万事,皆是梦境,转眼成空;荣辱得失、富贵贫贱,都是过眼云烟;世事的纷纷扰扰,不必耿耿于怀。很多事先天注定,那是“命”;但你可以可以决定怎么面对,那是“运”。所有悲伤,总会留下一丝欢乐的线索。所有的遗憾,总会留下一处完美的角落。喜欢花的人是会去摘花,然而爱花的人则会去浇水。这一夜,东坡又在梦中与弟弟苏澈重逢,并且一同“在江亭醉歌舞”,十分惬意。可是好梦不长,三更时分,雨打梧桐,那淅淅沥沥的雨声惊醒了他的好梦。现实中的他,依然与亲人天各一方。怀着无限惆怅想再找梦境,已经“无觅处”了。人生短暂,缘分未必时时可见,人海茫茫,相伴未必可以久长, 要感谢生命中的缘分,要珍惜你身边的陪伴。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十一月,苏轼从故乡四川眉山沿长江返回朝堂,行舟至荆州之前,见长江两岸深秋季节的景色写下该词。心里放不下别人,是没有慈悲;心里放不下自己,是没有智慧。请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不是你的,迟早会散,是你的,永远都在。当我们想起苏轼,嘴角总会露出微笑,你会觉得,生活美好,人生可期。今天放不下的烦恼,明天终会放下。说到底,人间万事,不过如此。更新于:2022-09-10 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