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大的无知,是不懂规矩

2022-05-26 11:42


修身

言无二贵,法无两适...

点上方绿标收听主播诵读美文

孟子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一个人,可以没有权力,没有地位,没有财富,但不能没有规矩。

没有规矩的人,如同没有帆的船,失去了动力和方向,不能平稳前进。

懂规矩,方能知礼节;行规矩,方能治国,齐家,修身,平天下。

守规矩,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教养,也是为人处世中必不可少的修行。

 人最大的无知,是不懂规矩

《韩非子》有言:“言无二贵,法无两适。”

规矩是至高无上的,真正智慧的人,都懂得知法守法。

遵守规定,是为人臣子的义务和职责。

而不守规矩的人,愚昧无知,刚愎自用,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只能以失败告终。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却不知马谡正是因为不守规矩才造成这样的结果。

那时,诸葛亮发动了北伐曹魏的战争,他命马谡镇守战略要地街亭。

并多次嘱咐马谡:“街亭虽小,但它是通往汉中的咽喉,一定要守住!一定要在靠近水的地方安营扎寨!”

到了街亭后,马谡却不遵守规定,自作主张在远离水源的地方驻扎。

将领们劝他按照诸葛亮的规定做,但马谡不以为然道:“什么破规矩,我偏不遵守规矩!”

当魏帝得知马谡驻扎在远离水源的山上时,高兴极了,立马派兵切断水源,拦截粮道,将他们困在山上,然后放火烧山。

马谡的军队饥渴难耐,无心御敌,因此丢了街亭。诸葛亮的计划也被打乱,被迫退回了汉中。

管子曾说:“禁必欲止,令必欲行。”

守规矩,并不是因循守旧,毫无主见,恰恰是明事理,辨是非,知进退,能审时度势,行有所止。

越是有本事的人,越能遵守规定,不逾矩;越是无知的人,越是眼高手低,他们眼里只有自己,无视规定,注定不能走得更高更远。

规矩,是做人最高尚的品行

《春秋》有言:“如平直必以准绳。”

一个人是否拥有高尚的品行,就看他守不守规矩。遵守规定是对自己言行的克制,更是对别人的尊重。

品德高尚的人,心中有尺,自有分寸。他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一次,一位领导在当地考察形势,需要借鉴一些书籍和资料。

他的助理给当地图书馆打电话说:“我们领导想借你们图书馆里的史料和地图,麻烦你们送过来一下。”

谁知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说:“我们图书馆有规定,书籍一律不外借,想看的话只能自己来。”

助理十分不满,却被领导拦了下来:“我们还是自己去吧。”

于是他就冒着大雪来到了图书馆,工作人员一看竟然是当地的领导,十分惭愧,连忙道歉。领导和蔼的说:“无论是谁都要遵守规矩,我也不例外呀。”

《贞观政要》中说过:“唯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

规矩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谁都不能轻易打破。

想要信服于他人,自己就要成为典范;想要获得尊重,就要以身作则,严守律令;想要拥有至高的品行,就要有责任感,接受规则的制约。

守规矩,方能立于世

《三国演义》中有言:“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法若不行,何以服人?”

唯有知法守法,才能得民心,顺天意,立于世。

北宋名臣包公,判案铁面无私,刚正不阿,被后人广为赞叹,流芳百世。

那日,包公接到了他一生中最“难”的案子,因为案件的罪犯是他的侄子,包勉。

包勉因为私人恩怨杀了一家两口,引起了民愤,百姓们都跑到包公那里要判他死刑。

可他仗着自己的叔叔是当官的,竟然出言不逊:“谁都杀不了我!我可是包公的侄子!”

包公也很是为难,一边是国法,一边是家人。

包公从小丧父丧母,是他是嫂嫂,也就是包勉的母亲收养了他,视若己出,这份情义包公永生难忘。

可国法难容,规矩就是规矩,谁都不能打破。

于是包公在大殿上义不容辞地说:“包勉罪不可恕,按律当斩!”

事后他痛心疾首地对嫂嫂说:“以后我会代替包勉照顾您,孝敬您。”

在规矩面前,即使是最亲的人,也不能违背。否则就会失去人心,失去信义,违背本心。

《老子》中说过:“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守规矩并不是不近人情,而是坚守内心。

犯了错就要接受惩罚,这是规矩;不徇私枉法,滥用职权,这亦是规矩。

万事万物皆有规定,只有恪守服从,才能不愧于天,不怍于地。

遵从世间的规矩,才能立于天地之间,越走越远。

 ▽

孟子曰:“人有所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

守矩,才有自由;守度,才能拥有;守则,才有底气;守心,才能幸福。

为人规矩,品行自然端正,亦可以立于世;践踏规矩,注定寸步难行,会为此付出惨痛代价。

愿余生,我们都能懂规矩,守规矩,享受这场高贵的修行

*作者:芷柒,一个爱写文章爱滑板的00后。 来源:老子道德经(ID:LZDDJ-1)

更新于:2022-05-26 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