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道家养生的三大原则!

2022-09-21 12:34

根据《道德经》的整体思想,关于人们在养生中应遵循的原则,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

一、尊道贵德

在《道德经》第五十一章里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万物从道中诞生出来,又由德来蓄养,慎终追远,以道为尊、以德为贵乃题中之义。但道与德并非是让人们膜拜的神圣之物,尤其蓄养万物的“德”,以其“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的特性成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所应学习和追随的目标。


老子在第五十九章中非常完整地阐论了“德”对于长生久视的不可替代的意义,他说:“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如果我们简化一下这一章的文字,从养生的角度可以如是引申解读为:养生一定要“啬”(简而且俭),则称为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所以,尊道贵德的养生原则,落到实处就是“啬”(简而且俭)。这一原则,外可以治国,内可以治身,是道尊德贵的具体表达。

二、闻道勤行

在《道德经》第四十一章里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进一步地,也可以说:“夫唯道,善修乃成。”如果要成为上士,听闻了大道就要立刻行动,勤而行之;道是修成的,养生也如此,也需勤而行之方能成就功果。五十四章中老子更明确地说:“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不身体力行如何能洞悉阴阳、斡动天罡、长生久视!所以,闻道勤行是养生非常重要的原则之一。

三、乐生利他

在《道德经》第八十章里,老子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纯朴的社会,从养生的角度,他是在劝勉人们追求一种乐生的境界。

他说:“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可以想见,如果人人都能以其已有的食为甘,以其已有的服为美,以其已有的居为安,以其已有的俗为乐,而不是相互竞争妒慕,这样的世道将是何等的祥和!在这样祥和的社会里养生,身心一定会非常舒畅,如果自己也拥有这样良好的心态,其养生的效果自然不凡。即使我们还没有生活在那样祥和的世道,在现有的纷扰的世间,如能修得这样的心态,无疑也有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

在最后的第八十一章里,老子为我们描述了一种伟大的圣人的人格,他说:“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从修道的角度,他是在提倡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一种伟大的利他精神,有这样精神的人世间稀有,所以称为圣人。


这样的人就是老子所说的“死而不亡”的长生久视的人了,也是人世间能想象的最高最完美的人,而人们养生修道的最高追求,就是要成为这样的人,道教给有这样人格的人一个称号,就是“仙”,成仙证真也就成为道教养生的最高目标。对普通人而言,老子所描述的圣人,虽不是永生不死的神仙,但作为养生所追求的至高目标,圣人的人格依然动人心魄、神圣崇高。

更新于:2022-09-21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