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静经》有言:“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一个人只有静下心,才能得清静,与天地合德。
我们每日清晨早起,要洗漱,穿上干净的衣服出门。因为,人的新陈代谢会产生污物,毛孔会排出汗渍、皮脂;人在劳动生活中会遇见各种灰尘细菌病毒,不清理,我们会变得肮脏发臭发痒甚至身体会产生皮肤病、传染病等,整洁的仪容,不仅使我们健康,更能清静身心。
病从口入,人食五谷杂粮,免不了受各种微生物病毒的侵害。道家《太上三尸中经》云:“人之生也,皆寄形于父母胞胎,饱味于五谷精气,是以人之腹中,各有三尸九虫,为人大害。……上尸名彭倨,在人头中,伐人上分,令人眼暗、发落、口臭、面皱、齿落。中尸名彭质,在人腹中,伐人五藏,少气多忘,令人好作恶事,噉食物命,或作梦寐倒乱。下尸名彭矫,在人足中,令人下关骚扰,五情勇(涌)动淫邪,不能自禁。”可见,随食物进入我们身体的微生物,是会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行为模式的。
道家早晚功课经开篇八大神咒,从净心、净口、净身开始,不仅仅是因为,诵读经典必须要有的仪式感和恭敬心。心理学讲,外在秩序的脏乱差代表着内在的混乱无序,洁净身心的过程,也是整理自己,让自己安静下来,更容易进入到学习、工作状态的一个过程。
古人说,一屋不净,何以净天下。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居住环境都无法保证清洁,那么,他又怎么会有能力处理天下的大事呢?
《朱子治家格言》开篇就告诫子孙:“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曾国藩家书》告诫子弟:“诸弟不好收拾洁净,此是败家气象。”
我们都有一个感受,每次收拾完家里,做好大扫除,虽然身体有些累,但是心里很轻松。
因为脏乱差的环境,代表内心负能量的堆积,也带来思想的混乱。
让环境变清爽,情绪能量得以自然流通,心情愉悦,棘手事往往迎刃而解。居住的空间洁净了,我们的心自然会静下来。
如果说状态是一个人最好的风水,烦躁和焦虑则会毁掉我们的热情和定力。想让自己拥有好的风水,好的运势,就从净口净身净心开始吧。让自己和自己居住的环境“净”起来,让自己的心“静”下来。
净,从水,争声。春秋时鲁国北城门“争门”的护城河曰净门,因池水名净而命也。指池水清洁通透的样子。清净,意思是心境洁净,不受外扰。清净守节。心境洁净,不受外扰。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保持心地的干净整洁明净,在工作中专心做好当下的工作,没有一点杂念就是清净。心念越简单,生活越健康,心地越无私无我,就会越清净。
清净,偏向于干净,清心寡欲,一种无欲无求的状态。
静,从青,争声。指天气晴朗宁静;心性纯正恬静。青,初生物之颜色,本义指彩色分布适当。静,不受外在滋扰而坚守初生本色、秉持初心。谓粉白黛黑也,采色详宷得其宐谓之静。考工记言画缋之事是也。分布五色,疏密有章,则虽绚烂之极,而无淟涊不鲜,是曰静;人心宷度得宐。一言一事必求理义之必然,则虽緐劳之极而无纷乱。亦曰静。《六韬》秋道敛,万物盈。冬道藏,万物静。清静,是“降本流末而生万物”的过程,是阴阳和合的状态,是错综复杂里的清醒沉着,更是一种能让人心笃定、强大的力量。
《老子》:“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如果说躁动可以战胜寒冷,安静可以战胜炎热,那么无论静、燥、寒、热,人的清静心都能将它们降服。无论是让人眼花缭乱的世间百态,还是红尘俗世的利欲纷争,清静皆可将其和谐归正,让一切乌烟瘴气掩熄旗鼓,让我们的心灵回归到恬静安然和谐的样子,是“清静为天下正”。
在“清静”的状态下,去判断事物,决策事物,还有什么是处理不好,解决不了的呢?一个人拥有了清静心,就拥有了正确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拥有了“正”天下的力量。这样的人,有谁是不愿意接近的呢?此所谓,“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矣。
更新于:2022-05-27 1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