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道家情怀:济天汉至昆仑,见西王母谒东君!

2023-02-14 13:17

点上方播放键收听本文语音版

作为东汉末年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开创建安风骨的伟大诗人,曹操在他的家族信仰、政治管理、军事战略、个人养生和文学创作中都受到了黄老之学和道家神仙思想的深刻影响。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奸险狡诈,戏剧中的曹操总是扮演白脸,但历史上的曹操可以说是一位极具远大抱负和渴望建功立业的的政治家,又是一位开创建安诗风的伟大诗人。

从“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诗歌中可以看出,早年的曹操痛恨当时政治的腐败,同情民间百姓的疾苦。同样,在文学史上他既是建安诗坛公认的领袖,又是上继楚辞风骚下启新乐府运动的一代诗豪。颇为值得一提的是,一代枭雄曹操还与道家有着少为人知的不解之缘。

一、曹操家族与道家

由于东汉初光武帝刘秀对世家大族采取安抚政策,豪门大族逐渐把持朝政,加上门生故吏,从而笼络一方,到了东汉末年,世族们更是成为政治、学术的垄断势力,比如在当时的弘农杨氏与汝南袁氏都是“四世三公”的大族。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个人的政治地位不仅依附于家族,个人的思想信仰也会受家族的影响。

曹操的祖父曹腾曾做过中常侍,在宫内与皇帝打交道,所以后来称霸一方的曹操也并不完全是靠自己白手起家的。桓帝信奉黄老之学,时常派遣宦官祭祀黄帝和老子,作为桓帝的亲信,上有所好,下必驱之,曹腾必然也受黄老之学有所浸染,根据以上对当时政治制度和社会背景的分析,曹操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一定的影响是必然的。

还有一个影响曹操信仰的因素就是被追认为是曹操远祖的曹参,也是黄老之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正史的《三国志·武帝纪》可是明确记载“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虽然也有人怀疑和推测曹操跟曹参并不具有宗法血缘关系,但追溯自己祖先为早先某一贤人或圣人,是古人为自己赢得声望或表明天命所在的惯常方法。

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之下,作为和黄老道家颇有渊源的曹操对黄老之学有所喜好和偏向是可以合理解释的,尤其为自己早年的政治资本的积累和黄巾军太平道人心的笼络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二、曹操与道家方术

作为“谶纬流行”和神学气氛非常浓厚的时代,延寿长生,访仙求道得到了包括上层政治人物和普通士大夫的喜好。中国的方术源远流长,其中《汉书·艺文志》分为方技和术数两类,方技中包含医经、经方、房中和神仙等术,这些方术都有助于延缓衰老,达到延年益寿的功效。方术是道家的来源之一,作为深受黄老之学影响的曹操自然不会视而不见。

张华《博物志》卷五云:“魏武帝好养性法,亦解方药,招引四方之术士如左元放、华佗之徒无不毕至。”这些人中不乏被后世所称颂的道家人士如华佗、费长房、郄俭、左慈等。曹操将各地术士招致京城,让他们自由传授医药、服食、丹功等各种方术,各种门派互相学习和交流,促进了方术文化的发展。曹操不仅聚集道家方士,自己也向方士们学习服用方药如“云母九子丸”,包括实践房中之术。但他对神仙方术并不迷信,并不像秦始皇和汉武帝那样追求神仙不死,而是对方术抱有一种的理性的态度。

纵然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情怀,曹操深知万物不可长久,他学习方术不仅仅是为了祈求长生,更多的是为了延长自己的政治寿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从曹操晚年创作大量的游仙诗,可以反映出他的理想和追求。

三、曹操诗歌与游仙

作为“建安风骨”的代表性人物,曹操的诗歌有一种节律明动,超然飘逸、慷慨激昂的浪漫主义情怀,又有一种感叹人生易老、韶华易逝而仍未建功立业的悲劲苍凉之感,这和曹操南征北战、戎马一生关心百姓疾苦有关,也和他信奉黄老崇拜神仙而表现出来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关。


道家中的神话传说和思想内容,为曹操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曹操的诗歌中有一类叫游仙诗,集中地反映了曹操思想中追求超世自由的道家精神。

钟嵘《诗品》对郭璞《游仙诗》的观点“游仙之作,辞多慷慨,乖远玄宗,乃是坎壤咏怀,非列仙之趣也”,认为游仙诗是别有寄托,这样的评论用在曹操的游仙诗中也不为过。如《秋胡行·愿登》表现了求仙与立业、长生久视与人寿有限两种思想的矛盾冲突。

《愿登》篇开头已没有了现实的描写,直接表现了求仙寻药的愿望,“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经历昆仑山,到蓬莱,飘飘八级,与神人俱。思得神药,万岁为期”。但他又对赤松子、王子乔得道成仙表示怀疑天地长久而人生有限,没听说谁可以真正得道,只不过可以益寿延年罢了。


曹操不忘人间功业,要建立“二仪合圣化,贵者独人不?万国率土,莫非王臣。仁义为名,礼乐为荣”的大一统天下,认为世间人最贵重,这是中期颂理想的诗歌《度关山》中“天地问,人为贵”思想的继续表露。

《气出唱》三首及《陌上桑》是“真正成熟正格的游仙诗“,这些诗歌则完全以求仙、服药、长生为轴心,社会人生因素只稀释成“解愁腹”中的一个空空洞洞的“愁,字,再也找不到“忧世不治”之情了。


大量的是赤裸裸的游仙描写:“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当专之。心恬儋,无所偈欲。闭门坐自守,天与期气,愿得神之人,乘驾云车,骖驾白鹿。上到天之门,来赐神之药。跪受之,敬神齐,当如此,道自来”。诗人的精神世界,变得一心想学仙,闭门静坐,六欲不生,当然也就不必再“唯才是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了。

从思想内容来看,曹操的游仙诗一类表现了建功立业与求仙成道的矛盾,另一类则纯粹表现出求仙问药,得道成仙的终极性追求。曹操的游仙诗开创了建安诗歌中的一个新天地,在他的影响下,曹丕、曹植也开始创作以“游仙”为主题的诗歌。

本文作者:牧之 腾讯道学

更新于:2023-02-14 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