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少年班的“天才”多数沦为普通人:抢跑的恶果,或在10年内爆发

2023-06-22 16:43

作者:三尺老师
来源:春雨教育(ID:jscyjy)

好的教育,就是在正确的时间里做正确的事情。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国学文化主播朗读音频

知乎上有一个非常火的话题,浏览量高达九百多万:   

这个问题,引发了很多家长的深思: 

孩子中小学阶段的重心究竟是在拼成绩,还是能力培养和兴趣挖掘上?  

不同的选择又会对孩子以后产生怎样的影响?
最近,看到心理学教授贺岭峰的一条视频,倒是给了我一点启发。

他提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70年代,高考刚恢复那会儿,为了集中培养人才,中科大创立了少年班,招收了一群12、13岁的孩子上大学。

但目前过去40多年了,当初这群孩子没有一个成为行业领袖,大多仍是普通人。”
01
抢跑几年毁掉的可能是孩子的一生
80年代的上海,出过一位名叫张方的神童。
13岁时就成为上海首位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学生,风光无限。
在别人刚小学毕业时,他就已经跨级来到最高学府读大学,妥妥赢在起跑线上。    
但20多年过去了,这位昔日的神童却连一份正式的工作都没找到,偶尔还需要父亲的接济生活。
超高的智商,滞后的情商,无法与人良好的合作,让他在工作中屡屡碰壁。   

后来接受采访时,他声音哽咽地说:

“我最后悔的是没按正常的年龄上学读书,也不会让儿子走我曾经的路。”
其实,“少年班”这种超前教育曾经风靡一时,全国不少大学都有开办,张方的例子只是当年那批少年班成员的一个缩影,虽然他代表不了所有人,但不得不承认的是:   
过早把孩子从环境中剥离出来,超前催熟孩子,孩子可能会在学业、事业上非常优秀。 
但孩子的成长,反而会在你意想不到的方向刹车失灵。
比如有些孩子到了成年还欠缺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更是负分的“天才”。
因此,最终13所大学的“少年班”在争议声中相继取消,只留下中科大和西安交大。

贺岭峰老师对此给出的评价可谓一针见血:

"我们老觉得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但其实学什么东西都有一个关键时期,早了也没用,晚了也没用。

你把孩子该学习这个能力的时间,用来做另一件事儿,他这方面的能力就没有了。 

比如上初中,孩子们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社交。    

但大人往往会跟孩子说:不要乱交朋友,你专心学习就行了。    

等他上了大学或是毕业后,父母就会发现问题严重了:

这些孩子因为情商低,社交能力差,人际交往处处碰壁,最后恶性循环,慢慢把自己变成了社恐。”
仔细想想,这段话颇有道理。    
很多人成年后的种种缺点,都是因为成长规律没有被遵循而引起的。   
比如自理能力差,很多年轻人20来岁还不能照顾好自己,因为错失了培养独立的时机。
比如孩子成年后思维固化,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因为他的大脑过早地接受知识灌输。
好的教育,就是在正确的时间里做正确的事情。    
如同种庄稼,经过冬藏、春种、夏长,才能迎来秋收。    
揠苗助长,或许能在短期内见效,却破坏了孩子长线发展的能力。


02
真正影响孩子前途的

是学习给他们的感受

曾在抖音上刷到这么一个视频:

一个8岁的小女孩躺在床上,眼神空洞地望着天花板,流着泪对爸爸倾诉,自己压力太大,想离开这个世界。   

“我不想再存在这个世界上了,别人家孩子爱存在不存在吧,我不想了,一是跟你受苦,二是你要求这样要求那样要求太高了!”

“我这都不叫人生吧,我这叫经历吧。” 
原来,这已不是女孩第一次表达自己的痛苦了。
没有休息,没有玩耍,没有自己的时间,让她感到窒息,甚至年纪轻轻就觉得人生无意义。
其实,小学阶段,最重要的不是考试成绩,而是学习感受。 
很多人混淆了两者的概念,家长更是用自己的感受代替了孩子的感受。 
孩子成绩不好,父母感受非常糟糕,他们主观地认为孩子的感受也很糟糕。 
他们认为必须把孩子的成绩快速提上去,才能挽救孩子,于是开始各种鸡娃。 
可是你越逼,孩子的感受就越差,就越不想学。 
这就陷入了恶性循环,甚至导致亲子关系破裂,孩子自信心被摧毁,失去安全感。 
真到了这一步,孩子就已经被毁了大半。  
其实相比学习成绩,小朋友们更在乎的是家长的接纳和认可。
越是成绩不好的孩子,越要关心他们的心理感受,不要让暂时性的成绩阴影扩散到孩子的心理层面。 
只要他们还保持身心健康,不抵触学习,那么就还有逆袭的机会。
03
适当的留白

孩子才能更好的成长

李玫瑾曾说:

“一个被填满的孩子,是不会有未来的。好的教育像中国画,需要更多的留白。”
深以为然。  
真正对孩子有益的教育,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书本上或培训班里社会是一本更好的教科书,它可以让孩子懂得父母的辛苦,了解生命的意义......
跳水皇后郭晶晶的育娃方式被称为明星界的教科书。
夫妻俩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去陪伴孩子体验生活,他们的教育不仅仅是停留在孩子的课堂上。  
比如带孩子去插秧,体验粮食的来之不易;  
让孩子帮忙洗车赚零花钱,让他们懂得钱的来之不易;  
带孩子探望贫苦地区村民,让他们体会生活的百味交杂。  
好的教育,不是给孩子安排得满满的,而是适当给点自由,让他们亲身实践,这远远比说教有用得多。
一个普通人去跑马拉松,一起跑就拿出百米冲刺的速度,你甚至可以领先专业运动员,但是你坚持得到终点吗? 
小学就是教育长跑的起步阶段,你全力以赴,肯定领先,但透支了体力,很容易倒在半路。 
所谓小学成绩的欺骗性,不是成绩本身有欺骗性,而是有些取得成绩的方法不具备可持续性,时间久了自然原形毕露。
因为,如果孩子小学时就已经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学习中,到了初中学习科目的数量和难度大幅增加,时间和精力却已经到达了极限,自然就会导致成绩下降。 
偏偏这些孩子已经把所有精力都用于学习,别无所长。 
他们所有的自信都来自于优秀的学习成绩,一旦成绩下降,很容易受到打击,自信心受挫,学习积极性下降,陷入恶性循环。 
而另一些孩子小学时成绩没那么突出,但是他们有充足的娱乐时间,在学习时间上有潜力可挖,心态上也更从容,成绩就可能逆势而上,进入良性循环。
所以很多时候,优秀的品质并不需要刻意培养,留出适当的空间来,孩子或许就会给你惊喜。
学习上留白,能让孩子拥有求知欲和进取心;    
思维上留白,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独立思考力;    
时间上留白,可以锻炼孩子的自制力、内驱力和自我排遣的能力。
都说当下是一个内卷的“时代”,大家总是希望孩子快一点,再快一点,才能不落后于大部队。    

但我始终记得这样一句话:    

“树不可长太快,一年生当柴,三年五年生当桌椅,十年百年才有可能做栋梁。”    
每个人的成长,都有自己的生命节奏。    
父母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比较,扛得住诱惑,才能厚积薄发,养育出一个成熟的孩子来。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