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中元节,民间俗称“鬼节”、“七月半”,它是传统的祭祀节日之一,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并称为传统四大祭祀节日。
民间关于七月十五中元节,流传着不少农谚,其中,“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相信不少地方的朋友都听过,与之类似的还有“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太平”。
该农谚所表达的意思很好理解,“七月十五定旱涝”指的是根据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的天气情况,能够大致预示接下来一段时间的旱涝情况。
如果七月十五下雨,可能意味着后续雨水较多,有涝灾的风险;如果天气晴朗,则可能预示着后续较为干燥,田间存在干旱的风险。
“八月十五定收成”指的是在农历八月十五,正值秋季农作物成熟之际,此时农作物的生长状态和天气条件将直接影响最终的收成。而八月十五时的农作物状态,也可以基本确定秋季的收成情况。
从时间上来说,七月十五中元节过后,对于夏播作物来说,已经进入了关键的生长后期,也是决定最终产量高低的最后生育期。
比如此时的夏玉米为灌浆期,天气不好的情况下,灌浆受影响,小粒增多,影响产量。而此时的夏大豆进入鼓粒期,过于干旱或雨水过多的天气下,籽粒不饱满。而对于夏花生来说,进入了饱果期,不利的天气,会导致花生籽粒小,产量和品质都降低。
七月十五和八月十五,中间相差了一个月,七月十五期间的天气,对于一个月内农作物的影响较大,而八月十五后的收成,其实,也受这一个月天气的影响比较大。
那么问题来了,今年收成如何?其实,和七月十五后的旱或涝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关于七月十五的天气,民间也流传着一些农谚。
“七月十五雨淋淋,阴雨连绵到秋收”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七月十五当天下雨了,那么后续降雨天气比较多,一直到秋收时候,都是以降雨天气为主。
七月十五过后,田间适宜的降雨,能够很好的补充水分,为田间农作物后期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但是,如果连阴雨天气过多,导致降雨增多,田间甚至出现了积水,就起到了反作用,不仅不利于后期的生长,还会造成减产,甚至是绝收。
其一,后期雨水过多的情况下,增加了倒伏的风险,尤其是玉米高杆作物,此时高度2-3米,雨水增多,田间湿度大,土壤比较疏松,在玉米植株“头重脚轻”的状态下,就容易倒伏。
其二,后期雨水过多,导致田间湿度大,容易增加病虫害的危害程度,而此时田间已不宜再去喷药作业,病虫害增多后,势必会影响产量和品质。
其三,七月十五中元节过后,如果降雨天气较多,降温也会来得比较早,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对于夏播作物来说,后期还需要收益的高温,来促进籽粒更加饱满,如果过早地温,品质方面则会受到影响。
因此,单从这句农谚的意思来看,如果七月十五中元节当天下雨了,后续或会出现涝害,影响农作物后期的生长,进而导致八月十五前后的收成。
“六月连阴吃饱饭,七月连阴把谷烂”
这句农谚相信不少朋友都听过,所表示的意思也很好理解,如果农历六月份出现连阴雨天气的话,则比较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庄稼获得丰收,对于以种地为生的古人们来说,都能够吃饱饭。
相反,如果是农历七月份出现连阴雨天气的话,则预示着后续降雨较多,农作物都会因降雨多而烂掉。这里的“谷”不仅指稻谷,还指其它的农作物。“烂”则表示的是降雨多,无法正常的安全存放,或者说还未成熟的农作物,因雨水过多而烂在了田间,造成减产或绝收。
再结合上面的农谚,如果七月十五中元节下雨了,一直能阴雨连绵到秋收,那么也说明了当年收成不好。
综合上述内容,农谚“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的说法,放到现在虽然不能全信,不过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单从农谚所表达的意思(不包含如今),如果七月十五降雨了,或预示着今年当年的收成不太好。
今日七月十五中元节,我们这里预报的有小雨,你们那里呢?
更新于:2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