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馆龙湖区辖内的潮人与潮汕基本相同,相约成俗
文化馆
龙湖区辖内的潮人婚姻礼俗与潮汕基本相同,加之四乡六里,各姓通婚,其礼俗也就大同小异,但有一个基本的嫁娶程序。这些不成文的程序,在民间已相约成俗,相沿成习,根深蒂固。以前,姻缘受“三教”伦理的影响极深,人们把姻缘视为天定,皆由月老安排。诗曰:钟鼓乐之。易曰:乾坤定矣!所谓“五百年前已结”,由不得人,婚姻百态,无奇不有。
旧时与现在的婚姻礼俗,大致有下列的整个婚俗过程:媒人撮合——互换庚贴——相亲——定情——纳彩——再纳彩——完聘——择吉迎娶——洞房——满月归宁。
从结构上看,好似比较简单,但每一环节都有其极为复杂的内容。
1、媒人撮合
媒人,即媒介之人,有职业媒婆(也有男的,称为媒人公),有亲朋戚友作介绍撮合的。旧时,多数要托媒寻亲,没有媒人撮合,很难成就一段姻缘。所谓“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就是这样袭用下来。没有媒人的撮合,称“苟合”,被视为背叛礼法。所以,媒人撮合是第一关。
2、互换庚贴
庚贴,俗称生辰八字。即出生的年、月、日、时,算命先生称为“四柱”。按他们那一套玄虚的推算法,男女时日对得上的则合,以后则好。否则,以后必忧,这是关键中的关键。按宿命论的说法,每个人出生时日的好坏,决定了他一生的命运,时日的相助相剋,极其微妙,玄之又玄。庚贴一定要合得上,若相冲相剋,则没有下文可言。
3、相亲
相亲的前奏是“借问”,即互相了解。八字合上了,双方父母都要进行一番调查了解,包括家庭背景、仪容素性、道德品质、健康状况、女红针黹等等,合则约见(即相亲)。相亲的方式有很多,有明的、有暗的。明的是约定时间、地点见面。这时,男、女双方都要尽量粉饰自己。为慎重起见,男的有同窗好友,女的有同寅姐妹,当参谋共同切磋,决定取舍。暗的则是“偷看”,双方都乘对方不觉察之际,暗观其举止、仪容,而后作出判断。相亲是不需要互送礼品的文化馆龙湖区辖内的潮人与潮汕基本相同,相约成俗,只送些糖果之类的东西作见礼,多数都由男方送给女方,表示尊重女性。
4、定情
以上三项是选婚的基础,完成之后,即可进入实质性的阶段。定情,亦称“捧定”。多以信物为主,数量不论多少,价值不分贵贱,以意义为主旨。一般以金饰品作为定情之物,如戒指、手镯等,轻则一条手帕包些细银即可。这是一项确定婚姻的初级阶段文化馆龙湖区辖内的潮人与潮汕基本相同,相约成俗,自然还保留有一定的伸缩性,好象购物一样,看中了就先付一定的定金。一般来说,男方不合意,不收回信物,而女方不合意时,则要退回信物。
5、纳彩
纳彩就是定婚,即名分已定。男方要择定吉日把聘金、礼品送到女方家里,聘金多少视男方的经济能力而定,一般的除现金外还有金银首饰、布匹、糖果、饼食等物。聘金彩礼不能全收,每样都要留少许作垫底送回。女方也可以安排一些礼品一并回送,表示礼尚往来。一经纳彩,双方都要告知亲戚邻右,而且要请人家吃喜糖,把喜事宣扬出去,特别是女方,向亲朋戚友告知名花有主了。
6、再纳彩
再纳彩本地称为“添聘”。聘金、礼品比上次少些。添聘的意义是再增加上去,使其更加丰厚而已,环节如前。如今,这个环节大都省略了。
7、完聘
完聘的礼品份量不需很多,重在意义,但一定要有面制大包(一种发酵的大圆粿品),象征事事兴旺发达之意。从纳彩到添聘、完聘,共三次,一而再、再而三,步步深入郑重。此环节完成即议择日迎娶了。
8、择吉迎娶
一、婚前的准备工作。
这一环节的重头戏主要在男方,但女方也要作诸多方面的配合。
男方:
①请占卜先生(有的人家最迷信盲人,认为盲人算得最准确无误)择定吉期,包括年、月、日、时(如当年不利迎娶的,还要等到明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然后通知女方作好一切准备,算为佳期已定。
②布置新房。
一切都要从“新”考虑,家具布设要新的,有条件的人家,连房子也要新盖的。择时安床,由父母或长辈在择定时辰将眠床移动一下即可。旧时还得在眠床帐眉上贴上红纸,写上“安床大吉”四字。床上用品如蚊帐、被褥,特别是枕头,一定要绣上“鸳鸯戏水”之类的图案,被套则要选用丝绸绫缎绣的龙凤之类花纹,一般都用红色,象征荣华富贵。值得一提的是一定要在帐顶安放一小袋种籽,如谷、麦、芝麻之类,预祝将来子孙昌盛,生根发芽。枕头下要压一对桂圆(龙眼果干),象征桂子兰孙,圆圆满满。洞房里的灯烛要照得通红,日夜不熄。
③筹办筵席
发喜帖事先通知亲友宴请宾客。请帖的书写及落款十分考究,按辈份和关系遵古法制,半点不能含糊,否则招来非议或被视为不恭。发帖人的自称更加考究,家有祖父的要冠以“ⅹⅹⅹ携孙ⅹⅹ谨订”,如只有父亲的则用“ⅹⅹⅹ率男ⅹⅹ敬约”,如无公父辈的则以兄长为首,要用“ⅹⅹⅹ偕弟ⅹⅹ鞠躬”。长幼有序,内外有分,上下有别,严谨无误。
女方:
①筹办嫁妆。嫁妆的丰俭关系体面,嫁妆越多娘家越体面,日后会被婆家人看重。
嫁妆包括的物品无所不至,主要有:金银首饰、衣服、布匹、化妆品、镜、梳子、剪刀等等,少则几十件,多则几百件。嫁妆的厚薄按各人的能力可多可少,唯有三件不可缺:第一、上轿衣。出嫁时上花轿穿的一整套衣服,镶着大花边的深红色的短上衣和暗绿色的长裙子,绣花粉红色的薄底布鞋。头发梳成发髻,插着各色头花和一支金色如意。民国之后有的改穿旗袍,头戴“文明花”。“文明花”是一种特制的帽子,前沿有屏潮汕结婚看日择吉日选日子,围着一整排颜色艳丽的绒球子,额前倒垂着一串串的珠穗子,也称“凤冠”。第二、肚兜。当地叫它“草头肚腰”,旧时妇女护脐的布肚兜。第三、剪刀和木尺子(表示新娘工于针线。剪刀更有妙用,将来新娘临盆时剪断脐带之用)。这三件东西留作传家之宝,终生保留。
随着时代的发展,嫁妆渐渐改为缝衣机、单车、摩托车、家用电器,少了衣服、布匹,有钱的人家甚至嫁上小轿车或住房等等。这些嫁妆一旦到了夫家,便要陈列于厅堂、新房,让人参观,也是女方的一番炫耀。婆家自然高兴,称儿子得了妻家财。
②择日洗头。一般以出嫁前三日为宜,此后洗头就得等到满月以后了。据说这表示洁净清白,象征爱情的圣洁。
③宴请亲朋邻右。被请者必定要为新娘家贺喜,赠嫁,俗称“送花粉”。礼品包括贵重的饰品、布匹、化妆品等等。现时也有人送家电、床上用品、婴儿用品等。这是新娘炫耀自家财富及人缘的机会。
二、女方上花轿和男方的迎亲。
①拜别宴
新娘即将登上花轿之前,设宴拜别双亲。这是一次象征性的筵席,桌上四菜一汤。四菜是乌鱼、甜豆干、猪肝、豆芽,一汤是绿豆粉丝加鸡蛋。里面尽是文章:乌鱼寄意有“术”(“心术”)、 甜豆干寄意甜蜜、猪肝寄意做官、豆芽寄意生根发芽、豆丝蛋寄意福寿绵长,都取个好兆头。
②哭嫁
女儿出嫁上花轿时一定要哭。这本来就是人之常情,因为从这时起就要离别亲人到另一个家庭去生活了,而且初为人妇,事事艰难。而民间还有一个说法,说这是留着眼泪给父兄买田买地的,眼泪流得越多越好。
③坐花轿
旧时,有轿店出租轿子,轿子的规格有二人抬、四人抬、八人抬,常见的都雇佣二人抬的。出嫁坐轿子,轿门上要挂个大红绸花,轿帘前吊块猪肉,新娘坐在轿中,手里暗握一把红糖。新娘到达夫家后,悄悄把手中红糖放入水井里,蕴含以后大家都甜蜜过日子。轿门上那块猪肉是祭神煞用的,据说出嫁都带煞(即白虎,三煞),凶神恶煞有肉食就不作祟。坐花轿还有个规矩,一路上不能与人打招呼,说是煞兽有耳无目,能听不能看,否则,定不吉祥。现时,没有坐轿了,新郎到新娘接亲一路上新人不得说话,怕日后夫妻要吵架。随轿的有媒人,伴娘、小舅子或小姨子(新娘的弟弟或妹妹),后面有挑嫁妆的队伍潮汕结婚看日择吉日选日子,挑担的人都穿新衣(俗称青郎),这些人都是女方的亲戚。盛东西的用具十分讲究,有大 、筐、箩等,都要披红挂绿。
④迎亲
是日,新郎穿长袍、袄褂、戴小帽子(圆形,里红外黑,顶上有红缨),胸前挂个大红花。灯笼彩旗,唢呐鼓首,吹吹打打,一派喜气洋洋。迎亲的队伍有到新娘家门前的,有在半路上等待的,有在自家门前等候的。迎亲时间一般都在清晨,以大清早为宜,也有择定其他时辰的。
⑤拜堂
新娘迎进家门之后,必举行一番交拜仪式,大凡先拜天地,次拜公婆,而后夫妻对拜,由族长主持唱礼,这时忙煞了媒婆和伴娘。伴娘这一角色很重要,第一,要能说会道,观颜察色,随机应变,必须是个见过世面的人。第二,身价要高,好名声、好家风,上下齐全(上有公婆,下有子孙,俗称“好命婆”),由女方在亲戚中聘请。新娘一踏进新郎家,每个环节都要做四句祝颂之词。这些四句,可以避开语法,不讲对仗,只要内容好、对口、合念就行,诸如:新娘到家门,合家喜万分,带来金银宝,食用尚有存(过剩的意思)等等。现在,伴娘这一角色大多由新娘的未婚好友担当。
⑥宴客
一般都在中午,大办筵席,宴宾客,收受贺礼。婚宴中最讲究的是“新人席”,要内外有别,长幼有序,小舅子坐大位(东一位),次为公婆、妯娌等等。席上一定要有一只全鸡。开筷要做四句,每夹一样菜都有四句出(也有二句的),如“鳞鱼头,草鱼头,鳞鱼草鱼养一沟;鳞鱼‘妻’(即鱼腮),草鱼‘妻’,鳞鱼草鱼养一池”;“四个碟仔‘搵嘈嘈’,五男二女食伙头”;“汤匙掏碗边,孝敬公婆惜仔儿”。憧憬美满幸福,宣扬孝顺和睦,很有农村气息,朴实无华,不加修饰。
9、洞房花烛
人们把新婚当作小登科看待,谚云:“大登科金榜题名,小登科洞房花烛”,何其郑重。
①喝交杯酒
一系列仪式完成之后,把新娘扶入洞房。顾名思义,洞房是深邃的,烛影摇红,满堂生辉,什么东西都贴上“喜喜”剪纸字样。这时要喝交杯酒。进洞房也要做四句。如:今日新人进洞房,热热闹闹喜非凡,双宿双栖比翼鸟,白头偕老笑开颜。
②闹洞房
是晚看新人,闹洞房,热闹非凡潮汕结婚看日择吉日选日子,亲朋邻居,一批又一批。此时,新郎和新娘手捧香烟、糖果、槟榔盘,笑迎大家,任由大家开玩笑,甚至刁难、摆布,都不能表露不满的情绪,场面有时很尴尬,或闹成僵局,往往要靠伴娘或长辈出面调停,采取折衷办法,才能解脱,就新郎、新娘来说,最难过的是这一关,有时闹至午夜、天亮,大家还不肯离去。看新人者大都要做四句,文雅的有,粗俗的亦有,诸如:“新人面红红,嫁来帮种田,来年生贵子,长大中状元”。“新人牵出来,十年生九个,五人做高官,四人发大财”(象征财丁兴旺)。“新人牵出厅边,雁鹅飞来伴‘青啼’(一种很小的鸟),日来夫妻叫(对称),夜来嬷偎儿”(取笑、戏谑、挖苦。因新郎个子小,而新娘个子肥大)。
10、满月归宁
新娘出嫁满月之后,要择日回娘家,古称归宁,这里叫“返厝”,也有出嫁三日后就归宁的,必须经过此一程序之后,今后任何时候都可以回娘家去。这一关未过,就是娘家有凶耗也不能回去。新娘回家,一定要有个人带领随伴,丈夫或其他人,如伴娘、小舅子、小姨子都可。断无独行,否则被视为私奔,犯了礼法。
其他婚礼习俗:
达官贵人的婚姻。显贵人家的子女,在择偶时首先强调的是“门当户对”,非此,没有下文可谈。一旦谈成,其聘金彩礼厚重得出奇,女方陪嫁的东西更为特别,有嫁“全厅”的,有“半厅”的。所谓“全厅”者,房中一切用物俱备,生活用品无所不包,婢女、田地,连同将来寿终的棺材也配齐。“半厅”即带婢女,不带田地、棺木等。中产阶层多有嫁“半厅”的。
嫁田地的要在嫁妆中示明,嫁几亩地都带田土的稻稿头示明,一块代表一亩地,用大 装着,连同田契送到新郎家,以后由他收租,地权归他所有。以此炫耀新娘家的富足与慷慨,娶这样的新娘,人们称为“发妻家财”。
缺席婚姻。
过去多半是出洋谋生的人,因故不能亲临其境,则由小叔子代替,其礼俗如仪,一应不可缺少。
娶灵牌(称嫁家神)。
女子及笄未许或定亲后亡故者,亦应该把她“嫁”出去,作为灵魂的依托。娶这种“妻”的人多数是穷苦的人家。及笄未许的赔嫁较大,定亲后亡故的则较少。因为名分已定,古之“即定鸿而丧偶”是也,所谓生为某家人,死亦某家鬼。其婚俗酌情照例执行。
娶“碗仔”。
男方应娶某家之亡女为妻,确定名份之后再讨个实际的媳妇。结婚之夜,要在床上多摆个枕头,留个空位,床边放着一对鞋履,以象征另有一人同床。而新娘要小心谨慎,事事以小自称,都要呼唤姐姐,如洗脸、穿衣、吃饭等等,必恭必敬,不然,亡者会处处与她过不去。
旧时代,潮汕婚俗的陈规陋习甚多,这些习俗盘根错节,处处不一样,几乎一村一俗,说法不同,或大同小异。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淡化,趋于文明,每项都有折充办法可以变换,但不少古例仍然无法完全免除,依然保留着旧俗痕迹,近年来某些地方复古的礼俗也不少,真可谓根深蒂固矣!
相关附件关联稿件
更新于:2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