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第一位登上《百家讲坛》的台湾学者;他因《胡雪岩的启示》被企业家追捧

2024-10-02 08:32

他是第一位登上《百家讲坛》的台湾学者;他因《胡雪岩的启示》被企业家追捧

他是第一位登上《百家讲坛》的台湾学者;他因《胡雪岩的启示》被企业家追捧;他以《易经的奥秘》传播古老的中华智慧。他就是76岁的曾仕强教授。

揭开《易经》的神秘面纱

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美国杜鲁门州立大学行政管理硕士,还好,众人面前的曾仕强,没有甩出一串串洋文,反之,言谈举止倒有几分中国传统“师爷”的古意。譬如他对数字“九”、这个乾卦中的“老阳”就具特别情愫。

39岁,是他的一道“命坎”。那一年,他升任正教授,“这在台湾也是很难得的,但是身体也快要报销了。”办公室在二楼,他要抓着楼梯才能爬上去,“感觉非常虚弱,头重脚轻,两腿无力。去医院检查,竟诊断出5种病”。而此时,他又被学校里一桩复杂的人际纠纷困扰,生气、想不通,筋疲力尽的状态下,曾仕强休息了半年。

此时,他的老父亲给儿子开出“药方”:“早叫你读《易经》,你为什么不读呢?”新晋教授曾仕强称自己当时“蛮西化的”,他反问:“那个《易经》是人家拿来算命、看风水的,我是学科学的,根本不信这一套!再说,读《易经》和生病有什么关系?!”父亲只一句话相告:“你先读《易传》就明白了。”

2009年春百家讲坛曾仕强讲易经的智慧十八讲,在北京、在CCTV《百家讲坛》录制现场,曾仕强教授将“何为《易经》”列为15集讲座的“首篇”。开宗明义:“《易经》为群经之始,它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

其实,他遵循的正是老父亲的当年教诲:先易理、后象数,复制了他自己走近《易经》的有效路径,使全国电视观众得以由浅及深、循序渐进地亲近这部“既古老又新奇、既陌生又熟悉、既高深莫测又简单易懂”的千年宝典。

而在曾仕强看来,《易经》始终伴随着中国人的生活,“不管你读过或者没有读过《易经》,你的所有行为都没有离开《易经》。它已经变成我们血液里的东西,我们生命当中的基因。”

站在受众认知事物的基点上,从生活细节切入,有人认为曾仕强教授的讲授得益于他“出身师范”。其实,更深层的注脚是:他出身于一个《易经》的家族——他祖上客居漳州,而且世代为医。

登“坛”讲“经”者,带着他的前世今生。

《易经》也“闯关”

到主讲《易经的奥秘》时,曾仕强在“百家讲坛”已是“三进宫”。

而他为广大观众所知晓,缘于北京奥运会期间播出的《胡雪岩的启示》,他对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深刻剖析,即使在赛事热点频出的情况下,依然取得很高收视率。

其实,曾仕强第一次走上“百家讲坛”,是2007年《我读经典》系列讲座。“百家讲坛”执行主编王咏琴回忆说:“曾教授的《易经与人生》是系列讲座的压轴,播出后网上反响强烈。当时我们就想把《易经》搬上‘百家讲坛’,可碍于当时各种条件尚不成熟,没能如愿。”

但是,曾仕强借此成为第一位登上“百家讲坛”的台湾学者。有人戏言:“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是第一个拉肚子的人。”“百家讲坛”一位工作人员说,第一位台湾学者的“登坛”过程,其中的周折,可以写一部小说。

登坛尚且不易,讲《易经》更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王咏琴说:“这主要由于社会的长期误解,以为《易经》是一部算命的书、是封建迷信。我们三次打报告为《易经》正名:它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中国哲学思想的总源头;后来在多位领导的支持下,节目获得批准。”

3个月紧张制作,反复磋商讲授内容,克服以前从没遇到过的技术难点,譬如阴爻与阳爻的爻线,要一条条地仔细画出。后期制作时,为六十四卦的象数排列顺序,节目组内还“非常较真”地发生过争吵,直到把曾仕强的学生李志峰请来“断案”,过了一道坎又一道坎。

当听说节目播出可能会遇到一些挫折时,老人家却很淡然,劝慰大家:“不要着急。《易经》2009年一定播出!”他甚至断言:“十一”播出就好。

王咏琴心中却暗暗叫苦:“‘十一’是国庆60周年,红色经典讲座是春节就确定的。看来老先生一厢情愿了。”偏偏天缘得便,“国庆”七天长假,红色经典讲座几经调整最后编辑成5集。从10月6日起,播出《易经的奥秘》,不过只播出了前5集,据说是“投石问路,看看反应如何?”

没想到,仅仅5集的节目,竟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响,“百家讲坛”的电话几乎被打爆,许多人都反映“不过瘾”:没讲卦象就没有清晰解释“易经的奥秘”,希望能继续播出。

节目组再次将报告呈送主管领导,请示“15集连播”问题。但直到那个周五下班时间,还没有任何回音。这就是说,如果没有领导“拍板”,就意味着“没戏”,《易经的奥秘》就有可能搁置到2010年。

没想到,星期一早晨刚上班,电话通知来了:15集获准连播。如果说生命中有“大喜悦”,那就是节目组全体成员当时共同的心态。大家相互报喜、祝贺,就连主管内务的老吴,也用手机短信将“好消息”接二连三地通知出去。

2009年11月9日百家讲坛曾仕强讲易经的智慧十八讲,“全本”《易经的奥秘》在‘百家讲坛’播出。社会反响强烈,相关书籍和光盘一度脱销,该系列节目还受到宣传主管部门好评。

谈起《易经的奥秘》一波三折的播出过程:曾仕强也发出感慨:“公道自在人心,这是天人合一的结果,”正如孔子所言“时也,命也”。他始终坚信《易经》节目能够播出,因为“中国需要《易经》”。

中国需要《易经》

海口市火山遗址公园,半山腰处有一露天平台,泥土砌成的祭台上供奉着火山神、风雨神、土地神的牌位。只见曾仕强向旁人交代了几句话,很快,30多人列队在祭台前。

曾仕强双手抱拳,朗声说道:“诸神在上,我等在此发愿——”30多人齐声大喊:“两岸和平!中国统一!世界大同!”礼毕那一刻,大家鼓起掌来。

曾仕强说:“中国人其实不是一个拜神的民族他是第一位登上《百家讲坛》的台湾学者;他因《胡雪岩的启示》被企业家追捧,我们是礼佛的民族。礼佛跟拜神有什么不同?礼佛是一种礼貌他是第一位登上《百家讲坛》的台湾学者;他因《胡雪岩的启示》被企业家追捧,就是我们看到神佛跟他打个招呼。”他认为“祭祀是一种教化而不是迷信”。

虽然有人用《易经》算命,曾教授的态度是:不反对。但他说,那不过是《易经》的小用。“易有大用。首先用来看世界大势。老天把发展的机会给了西方四百年,但是他们的现代科技走错方向,过度商业化,造成人类资源的浪费。风水轮流转,21世纪中华民族必定复兴。”

他说,金融危机后,很多美国人都在学习中国式管理。他认为,对于环境污染、资源紧缺等世界性难题,只有回到《易经》“天人合一”的路径,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才能自救”。其次百家讲坛曾仕强讲易经的智慧十八讲,中国人有自己独特的处世哲学和文化心理,与西方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西方重“法理情”,而中国人重“情理法”,中国人一味追随西方那一套管理方式,是灾难。

据说,老先生私下偶尔也会发脾气,但在学生面前,他始终是蔼蔼长者,讲经论道,令人如沐春风。多年讲座,他收获了一块块牌匾,金字镌刻着受益者的评价:“作育英才”、“传播智慧”,“听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

厚德载物的中华文化,拥有这样的力量。

综合自《济南时报》《北京青年报》

更新于:3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