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张爱玲全文 《雷峰塔》、《易经》中译本引言

2024-10-05 09:01

易经张爱玲全文 《雷峰塔》、《易经》中译本引言

从1957年到1964年,外界普遍只知道张爱玲写了一些电影剧本和英文散文《To The》(中文版是《重游边城》)。就文学创作而言,这个时期似乎并不硕果累累。

不过,根据张爱玲与宋奇夫妇的通信,1957年至1964年间,她原本是用英文写两卷本的小说,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半生经历。以下是相关信件的节选,均是张爱玲写给宋琦夫妇的:

1957 年 9 月 5 日

新小说的第一章终于改写了,终于走上了正轨。想借此机会一口气写完第二章,到此告一段落,因为前两章讲的是香港战争的爆发,而第三章将被转移到童年的记忆中,回到港战直到第8章,然后从香港回到上海,约占全书的三分之一。之后一直写到1947年的胡兰成,最后加了两三章。这部小说场景大,人多,所以名字还是用“金根”和“金花”的意译,不然都是朱志忠式的名字,老外一听就晕了看看吧。

1959 年 5 月 3 日

我的小说终于写完了第一章和第二章,大约60页。原六短章(三到九)只需要稍作修改,后面会很多。希望完结了。夏天能写一半。

1961 年 2 月 21 日

小说改名为《易经》(《易经》),按原计划,只写了一半,已经很长了,可以独立成立,只有几篇添加和更改,预算将不得不再输入两个月。可以在里面完成。

1961 年 9 月 12 日

我还在发呆,700多页的小说要在月底完成。

1961 年 9 月 23 日

我已经打字了,但是还有很多错别字需要更正。

1963 年 1 月 24 日

我目前正在写那本小说,我和郎朗一样享受。

1963 年 2 月 27 日

我的小说还不到一半,虽然写的很过瘾,但不是到了停不下来的阶段,随时都可以推迟。

1963 年 6 月 23 日

《易经》决定翻译,至少是《雷峰塔倒》的前半部分,够长,也就是十万字。看过我的散文《耳语》的人可以一眼看出剧情,但没看过的人是否有耐心每天看这些琐碎的童年事件,真的是个问题。后半部叫《易经》,港战也写在另一篇散文里,也没有什么罗曼史。用英文改写不累,因为它并不比他们童年的心理小说“流畅”,但是当我把它改成中文时,我打心底里厌倦了,你可以想象它的心理。

东倒西歪,一致回复说没有销售。香港连载太费力了,又怕打断,所以可以放心大部分都会发,所以说不准什么时候能发。

1963 年 7 月 21 日

迪克①帮我卖《易经》,找个不怕赔钱的有钱人,加入新的出版公司。

雷峰塔没有手译,但迟早会译成星夜。

1964 年 1 月 25 日

Dick 去年 10 月说,他一得到易经卖的消息就会告诉我,好坏参半,我不相信也不问。

《雷峰塔》的译文也准备用填空,今年翻译。

1964 年 5 月 6 日

你看到迪克了吗?他从来没有卖过《易经》,这让我很灰心。

因为《雷峰塔》是原书的前半部,里面的妈妈和阿姨都是孩子的视角,太理想化和不真实,想不出省事的办法易经张爱玲全文,所以还没有翻译。

从那以后,这件事就没有再被提起过。后来看了高全志的《张爱玲英文自白》易经张爱玲全文 《雷峰塔》、《易经》中译本引言,发现她在其他地方间接谈到了《雷峰塔》和《易经》,其中之一是1965年12月31日给夏之清的一封信:

有一本参考书《20th》,同一家公司要出另一本《Mid-》,写信要我写自传,我用这个说有两本小说卖不出去,还有几乎整个文本都在语言障碍之外。

第二张是张爱玲1965年写的英文自我介绍,发表于1975年出版的《世界作家简介(1950-1970)》(《世界1950-1970》)。全智:

我在美国生活了十年,一直在忙着完成两本关于前共产主义中国的未出版小说……美国出版商似乎都认为两本小说中的人物都太讨厌了,即使是穷人. Knopf 编辑的一封信说:如果旧中国如此糟糕,***不是救世主吗?

从写作的时间来看,张爱玲应该指的是《雷峰塔》和《易经》——如果算作长篇小说的上下卷易经张爱玲全文易经张爱玲全文 《雷峰塔》、《易经》中译本引言,那就是《怨女》可以视为另一个。

1995年9月张爱玲去世后,执行人林世同在她的随身物品中发现了《雷峰塔》和《易经》的手稿。他们按照遗嘱被送到了宋家。当我读到这叠手稿时,我很自然地问:为什么她活着的时候不出去?或许她不满意,但在她的信中,她只抱怨“卖不出去”,却从未说过她写得不好;或许她的写作风格原本是为了迎合广大的美国观众,可惜以失败告终;或许美国出版商(如克诺夫编辑)不懂“中国”,只想出一些符合自己偏见的作品,却拒绝了张爱玲。无论如何易经张爱玲全文,事实是不确定的,我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处理这些未发表的手稿。

更新于:2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