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吴有为
引言
我叫吴有为,1990年我师范毕业,回到家乡的一所乡村小学当老师。
当老师在当时也算是事业编制,吃上公家饭的人。
终于不像农村人一样风里来雨里去,看天吃饭,老师可是旱涝保收,月月发工资的。
而我也是村上第一个考上学的人。
父母脸上很是有光,村里人见了便奉承说:
“你家儿子考上大学了,可不得了,你们这以后只等着享福了。”
农村人也不分什么中专,大学的,凡是考上学的就叫“考上大学了”
父母这时总是笑呵呵地说:“祖上荫护,托大家的福。”
其实,说实话我能考上学,说祖上荫护那是胡扯,全靠大姑对我们家的照顾。
1
大姑是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三个兄弟,我父亲是老小。
爷爷当年去世的早,奶奶一个人将四个孩子拉扯大,那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
当然,大姑是那个牺牲最大的人。
大姑是老大,又是女孩子,在当时的农村是不被重视的,是“赔钱货”。
所以,爷爷一去世,大姑就下了学。整天就是带着三个兄弟,做饭,洗衣,上地干活。
她干得最多,但得到奶奶的照顾却最少。
大姑19岁那年就出门了,结婚也不是自由恋爱,而是父母之命。
大姑从小长得漂亮,19岁时已经是村里的一枝花了。
那时,我们家附近是一个国家储备仓库,一个仓库里的工作人员看上了大姑,想给自己的儿子做媳妇。
对方条件好,但大姑夫长得就有点差劲了,又黑又瘦,个子还不到170CM。
但好在大姑夫看着还算老实,虽然当时还是在农村干活,但以后铁定是要接老头的班的。
奶奶当时心一狠,想着对方条件好,大姑去了也不受罪,张口要了一百元彩礼,加三麻袋花籽饼。
一百元在当时也算不少了,一个工人一年吃喝下来能不能攒一百元都难说。
而花籽饼在当时可是好东西,喂牲口,当肥料,人也可以吃。真用不上了,转手都可心卖掉换钱。
粮库的人也觉得多,但大姑夫见了大姑后就被迷住了,死心眼子想要娶大姑,他爹也没办法,也就同意了。
大姑走时,是净人走的。家里穷,实在陪不起嫁妆。
还是大姑夫嫌难看,把家里的被子,新买的缝纫机提前拉过来,走时再拉走。
农村的风俗,女人一旦出门,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那就是外姓人了。
大姑走时,也大哭了一场,主要她还是不放心几个兄弟,还有奶奶。
父亲当时只有十多岁,一直拉着大姑的衣服不让走,为此村里人谈起都当笑话讲。
所以,大姑和父亲的感情最深,她从小最疼自己这个小弟弟,出门后更是没少帮我们家里。
2
自从大姑出门后,家里少了个照顾家的人,奶奶身体也不好,父亲兄弟三个就没以前那么有福了。
衣服也没人及时洗了,饭也做的不好了,家里乱糟糟一团。
但大姑离得近,隔一段时间就会回来一次,还经常带东西回来帮衬家里。
特别是父亲结婚时,家里几间房子已经住不下了。
那时,大姑夫也已经接了班,大姑就从粮库里往外倒粮食,赚了钱给家里又盖了三间瓦房。
后来,包产到户了,家里有三个兄弟撑着,日子才算没那么艰难了。
但是,我上初中时,交学费往往还拿不出来,几块钱的事,父亲只好跑去找大姑。
大姑总是想尽千方百计,没有一次不给的。
我初三第一年没有考上学,家里的意思是不要再上了,但是我还是想上学的。
于是,我也跑去大姑家里说了,大姑一听就到家里把父亲骂了一通。
“你眼光怎么这么短,有为这么小,回来能帮什么忙?光想着地里那点活,累死累活一年能挣几个钱,还是上学才有出路。”
“有为上学的事我包了,吃住不是在镇上吗?让他住我家里。”
大姑大包大揽,父母也只能点头的份了。
大姑当天就让我收拾了东西去她家住了。
其实,当时大姑家条件还是不错的,大姑夫在粮库上班,收稳定,还有外快。
但镇上有的人家开始盖楼房了,可大姑家还是瓦房,还是公公留下来的。
主要是大姑这些年贴补娘家太多了,一家人的生活反而不如了其他人。
当晚,我听到大姑和大姑夫在主屋里叮叮当当吵嘴,但最终还是大姑夫低了头。
我复读这一年,在大姑家吃得好,睡得好,上学也近,一心放在学习上,成绩就提了上来。
中考时,我考出了历史上最好的成绩,顺利升入了师范。
大姑高兴地直流泪,仿佛自己的孩子考学一样。
“看看,我就说有为这孩子一定行,还是考上了吧。”
当时大姑家的两个孩子都没考上学,大姑坚持让他们上到高中毕业,然后也没安排工作,都在家里干农活。
大姑的意思是要让他们吃吃苦,磨炼一下再说。
大姑对孩子的教育是很有一套的,她拿我教育自己的孩子:
“学习上不努力,不吃苦,那就吃别的苦,有为这考上学轻轻松松出来有工作,减轻父母多少负担?”
大姑的两个孩子,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已经二十多岁了,那时大姑在培养他们做生意,后来他们都发展的不错。
3
我这次毕业分配,分配的也不错,就在镇上的小学。
当时,按父母的意思是听天由命,分配到哪儿算哪儿。
但大姑知道了说:“那怎么行啊,现在可不比以前了,还是得找找人,才能分配的好一点。”
大姑亲自带我买了礼物,去镇上的领导家去坐了坐。
以后,我在镇上上班,还是离大姑家近,免不了要麻烦她。
快开学时,父母特意交待我一定要去大姑家看看,表示一下感谢。
我在镇上的批发部,给大姑夫买了两瓶酒,也给大姑买了一块好布料,还买了一些营养品。
我骑着自行车来到大姑家时,家里却没有人。
我刚把车子扎好,想找个人问一下。就听旁边邻居家的门“吱杻”一响,一个胖胖的嫂子走了出来。
她四下看了看说:“怎么着?这伙子你是来找这家人的。”
我看着大姑家的房子,还是多年前的样子。低矮的门楼,一扇破旧的木门,半人高的土院墙,瓦房已经很老了,瓦上长着高高的瓦松。
我点点头说:“是啊。”
她又绕着我转了一圈,看看我拿的礼物,笑了说:
“是来相亲的吧,家里没人,可能又去娘家了吧。”
我没说话,觉得这个女人有点话多。
她认为我是默认了,走近了我悄悄说:“我可告诉你,你可千万别上当,这家的女的可是个簸箕命。”
“什么意思?”我不是太明白。
“什么意思?那就不是个过日子的人,家里有点钱,都被她抛洒了。这家男人找住她,算倒了八辈子霉,家里有个屁都夹拉去娘家了。”
邻居大嫂的嘴还在动着,说个不停,但我却什么也听不进去。
“本来一家人家底不错,男人还在粮库上班,日子要多好有多好。可这个女人抛洒的厉害,大儿子都结婚了,一家人到现在连个房子都盖不起。小女儿也到了结婚年纪,估计也拿不出像样的嫁妆。你小心别上了当。”
听着她嘴里不断地损着大姑,我心里很是难受。
邻居家都觉得大姑贴补娘家太厉害,看不过眼,那大姑父一家人更不知道怎么看?
可想大姑为了我们家,在婆家要承受多大的压力,吃多少苦。
想到这里,我的眼泪止不住想掉下来。
邻居大嫂终于停住了话语,感到了不对劲:“你和这家人究竟什么关系?”
“那是我大姑。”我说道。
邻居大嫂听了,转身就跑回家了,赶紧关上了院门。
此时,我的心里满是对大姑的愧疚。
这么多年,我们心安理得地享受大姑的帮助,却没想到大姑在背后的付出和承受。
“有为,你咋来了?”
正在这时,大姑回来了,原来她刚才上街去买东西了。
她车子后面带着一个新的盆子和暖瓶,见我便说:
“有为,我想想你马上来上班了,到了单位就得置买这些东西,我就提前帮你买了。”
我这时再也忍不住了:“大姑,谢谢你,以后我工作了,这些事你就不要再操心了。”
大姑却笑着说:“傻孩子,大姑做这些心里开心,别说了赶紧进屋。”
我把东西拿进屋,放在了桌子上,大姑又说:“你来就来了,还买东西,刚上班那有钱,以后别买了。把钱攒着结婚用。”
我什么也没说,却在心里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好好回报大姑。
结语
我参加工作后,经常去大姑家看她,每次去都买一些东西。
第二年大姑家盖房子时,我把自己这一年的积蓄全拿了出来。
大姑说什么都不要,最后我说:“大姑,这么多年,你对我家的帮助,我都看在眼里,这点钱连利息都不够,你就收下吧。”
大姑连连说:“好,好,有为真是长大了。”
后来,我每年过年都会去大姑家,给大姑一些零花钱,她没有工作,也算是我的一点回报吧。
知恩图报,不是对外人,更是对亲人。
无论多么亲近的人,我们都没有权利去理所当然地享受别人的帮助和付出,却不知感恩和回报。
对父母亦是如此。
故事来源于生活,部分情节虚构处理,请勿对号入座,如有雷同实属巧合。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头条创作挑战赛##长文创作激励计划##头条首发大赛#
更新于:2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