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西儿”,“寇老西儿”,“城隍爷”?

2024-10-23 11:44

把山西人叫做“老西”,历史上由来已久,因为山西盛产醋,山西人喜欢吃醋,而醋古代就称为“醯”,因此,人们就习惯把山西人叫做“老西”。

宋朝名相寇准,在相声里被戏称作“寇老西儿”,九十年代还拍成了同名电视剧。民国山西军阀阎锡山,也被称作“阎老西儿”;白眉大侠徐良,在相声里也被称作“白眉老西儿”;山西电视台曾有一档方言节目,主持人陈老西儿用太原话主持节目。

寇准,华州下圭人,即今天的陕西渭南。中国民间关于寇准有许多传说,尤其是一些评书故事都把寇准说成是山西人,比如《杨家将》、《小五义》都这样说,甚至称寇准为“寇老西”。评书及传说中误将寇准说成是山西人,自然就将这个正直、幽默的老头儿戏称为“寇老西”。不过,寇准确实与山西有着密切的联系,直到今天,老城西还有寇家坟地,城内还有寇家巷,这都是历史的见证。

城隍是什么呢?《说文解字》中这样记载:“城以盛民也”,“隍,城池也,有水为池,无水为隍”。从这里可以看出,城隍的原意就是护城的壕沟。

中国古代向来是多神崇拜的,山有山神,水有水神,门有门神,灶有灶神,当然,作为一座人们集中生活的城池,也一定要有自己的保护神,而城隍就是人们自己所设的城池之神的化身。城隍作为中国古代守护城池的神灵,在历史的发展中,其职能不断地被扩大,后来成为惩恶扬善的代表。这也是老百姓的实际需求所决定的。后来为道教所信奉,拉进了庞大的道教“干部队伍”中,进入神仙谱系,并被委以管领阴间亡魂的职能。

城隍虽然是掌管阴间的父母官,但是,阳间的人们却对他是百般崇敬。无论是当官的还是为民的,都有一系列表示虔敬奉祀的习俗。明洪武时规定县官新上任时,首先要去谒见城隍,那是因为阳官治人,阴官治鬼,阴阳调和,才能国泰民安,所以阳官到任后要与阴官通洽,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就叫做是“综合治理”吧。至于民间对他的敬奉,则是体现了老百姓的精神寄托。一方面是根深蒂固的“平安是福”的生活理念。城隍爷是一城之主,当地的保护神,百姓拜城隍,祈求平安,希望少灾病,无兵乱,五谷丰登,安居乐业。另一方面,则是伸冤诉苦的又一个渠道,因为城隍爷是惩恶扬善的主宰,百姓一旦遭受欺凌,哭告无门,拜城隍希望正义能够得到伸张,恶势力能够得到遏止,即使阳间无法惩治,阴间也要叫你还个公道。这种精神慰籍和精神震慑起到了相当的作用。

人们之所以把榆次城隍认定是寇准,是源于一段历史故事。

在榆次老城内,早在元代以前寇姓家族就是当地的名门望族,据说是寇准的后人的一支。明代万历年间瓦剌侵扰榆次时,兵部侍郎寇天叙之堂弟寇天舆曾与当时县令带民守护城池,40天让瓦剌军终不能得而退,人们认为是寇准显灵保护了城池,从而更加认定了寇准是榆次老城的保护神。在世代相传的城隍神史中,记载着寇准在太原驿的一首小诗:“寄语天涯客,轻寒那用愁,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告诫后人不要怕困难和敌人,只要勇往直前,就能够取得成功和胜利。

更新于: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