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央岛区空间紧张 海珠如何扬长避短?

2024-11-08 08:23

琶洲试验区紧邻广州塔,广交会展馆也坐落于此。

数字化技术使用在生产工厂中。

企业将智能技术运用到生产各环节,包括物流园。

第9站海珠之政府

今年上半年,海珠区实现GDP1372.88亿元,增长6.5%,总量全市第五,增速全市第一。在近三年里,海珠区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作为一支“劲旅”,保持年均22.8%的增速,今年上半年更是实现营收415.92亿元,增长44.3%,排名全市第一。

人工智能是海珠区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最显眼的底色。坐拥定位发展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的琶洲试验区,经过多年探索,海珠区走出了一条以AI大模型为特色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路子。

海珠区行政区域面积94.4平方公里,全市排名倒数第三,是被珠江水环绕的岛区,也是城央城区。城央的区位优势是海珠区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最显眼优势。有限的城央空间也要求海珠土地资源节约集约使用,加大产业空间供给,实现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发展。

面对区位优势和空间紧张,海珠区正以区位优势换发展优势,从政策支持、基础设施、营商环境、产业空间四个方面作答省市交给海珠区发展人工智能的题目。

“海珠合伙人”理念推动政府服务从“给政策”“给优惠”向“拓市场”“找订单”转变。这种助企服务模式,打破信息壁垒、全面整合了载体、供需等资源,切实根据实际需求为企业提供帮助。

行业、应用和盈利这三个关键词可帮助理解海珠区发展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是何模样。

海珠区是全国首批试点数据经纪人制度的城区之一。在此制度下,海珠企业有机会以中介身份提供数据要素市场流通服务,实现抢先一步的先发优势。

A

政策支持

发展以大模型为特色的人工智能 奖补政策鼓励推动企业实现盈利

在广州市一级的支持下,海珠区从去年开始谋划新的产业发展重点——人工智能大模型。今年4月7日,海珠区正式公布了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区的规划范围。该示范区三面环江,占据整个海珠区超一半行政区域面积,包括琶洲试验区、海珠湿地,以及后航道部分产业带,是国内首个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区。

6月17日,海珠区正式对外发布《广州市海珠区建设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区实施细则》(下称《实施细则》)。《实施细则》明确,每年广州市和海珠区总共投入最高3.1亿元支持建设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区。这是近年来海珠区奖补力度最大的产业政策。这一次,广州市一级不仅给空间,给政策,还给“真金白银”。

此外,行业、应用和盈利这三个关键词有助于理解海珠区所发展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是何模样。

行业大模型区别于通用大模型,更聚焦单个行业所需。海珠区鼓励大模型企业与广州本地优势产业结合,体现了“应用”特点。政策资金奖补方向,即地方政府鼓励方向。《实施细则》设立了“示范发展奖励”,鼓励大模型企业围绕新型工业化、游戏、时尚、营销、交通、医疗、金融等领域打造示范场景,给出最高500万元奖励。上述都是广州具有比较优势和鼓励发展的产业。

7月17日,在琶洲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区建设推进会,海珠区向外界表达了“可盈利大模型”的新概念,用来高度概括《实施细则》奖项设置的出发和落脚点。《实施细则》的奖项设置覆盖了大模型企业人才引进、技术研发、合规备案、场地租用、模型训练和应用拓展全方面,指向要推动大模型企业在海珠区实现盈利。单家大模型企业每年最高获得1000万元产业奖励和1000万元人才奖励。

为吸引大模型企业,海珠区还使了一个巧劲儿。国家网信办、国家发改委等七个部门联合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提出了备案有关的要求。通过争取省网信办的支持,海珠区在琶洲成立了全省第二个(注:公开资料显示)大模型创新服务中心。今年4月,具有同样功能的大模型创新服务中心在深圳前海成立。

一方面主动提供事关大模型企业合规运营的备案指导服务,一方面通过奖励留住企业。《实施细则》提出对辖区内企业首次完成大模型备案的给予最高100万元一次性奖励,首次完成算法备案的给予最高20万元一次性奖励。记者从琶洲管委会获悉,截至8月底,海珠区大模型备案数全市第一,算法备案数全市第二。

B

基础设施

稳扎稳打夯实“三算”底座 长远谋划布局芯片产业

能够在广州要求各区差异化发展的当下,得到市一级支持,抢得大模型产业这一定位,海珠区有一定的基础优势。“数据、算法、算力”(注:又称“三算”)是人工智能的三大支柱,琶洲试验区在此三方面早有布局。

若将发展人工智能比作炒菜,那数据就是下锅菜,算法是做法,算力是火。

海珠区是全国首批试点数据经纪人制度的城区之一。在此制度下,海珠企业有机会以中介身份提供数据要素市场流通服务,实现抢先一步的先发优势。记者从琶洲管委会获悉,试点两年来,琶洲已拥有9家数据经纪人企业,超3000家大数据企业。

连续三年举办琶洲算法大赛,让琶洲在算法领域拥有了高知名度。9月20日,第三届琶洲算法大赛颁奖暨生态赋能大会在琶洲举行。全球6003支队伍参赛,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作为联合主办方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作为联合承办方首次参与指导组织,这让琶洲算法大赛的规模和规格再创新高。

提升区域产业的算法实力重在人才队伍。海珠区通过“以赛引才”,在三年里评选了41位琶洲领军算法师,落地人才团队170个,极大程度扩充丰富了本地算法人才数量和层级。

算力又被称为人工智能的基础设施。琶洲的算力供给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今年4月29日,琶洲算谷·沙溪智算中心正式对外运营100P算力。该中心的成立与海珠区发展人工智能大模型高度相关。

海珠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智算中心定位服务大模型,主要服务于广州市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至粤港澳大湾区大模型研发运用。”另据介绍,海珠全区当前实现算力1893P、可调度算力达4943P,后续还将实现可调度算力18000P,满足人工智能大模型企业进行模型优化时对算力的需求。

稳扎稳打夯实“三算”底座,海珠区还以长远眼光谋划在环海珠湿地吸引一批芯片和企业入驻,以解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容易被芯片“卡脖子”的问题。

海珠湿地是国内超大城市城央地带最大的湿地公园,也是国际重要湿地,总面积约1100公顷,相当于3个纽约中央公园。今年8月,环海珠湿地生态价值联盟筹备成立,正式对外发出邀请加盟的倡议。“吸引集聚一批芯片研发、集成电路等环境敏感型产业与相关实验室”成为联盟的一项重要任务。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一批芯片和集成电路企业入驻到湿地周边。

C

营商环境

“海珠合伙人”帮企业找订单 新组建区属国企以投促引

营商环境是企业选择投资地区的重要考虑因素。去年以来,海珠区提出了“海珠合伙人”理念,对原有的“首席服务官”制度进行了迭代升级。“首席服务官”制度曾被省委省政府纳入《民营经济十条》获全省推广。“海珠合伙人”理念推动政府服务从“给政策”“给优惠”向“拓市场”“找订单”转变。

海珠区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受访时表示,“海珠合伙人”这种助企服务模式,打破信息壁垒、全面整合了载体、供需等资源,切实根据实际需求为企业提供帮助。

据介绍,为了辖区企业夸克的AI产品更好地服务市场,该局帮助企业完善健康助手的AI能力。因医疗信息较为敏感,该局实践“海珠合伙人”理念,及时协调区卫生健康局与企业对接,协调落实100份前期评测反馈,帮助企业开展业务分析。

调研过程中记者了解到,许多初创型科技企业在推出产品时,因市场上并无同类产品,所以急需应用场景,形成完整案例打破僵局。例如,辖区企业技象科技利用“全国产化物联网+AI电流指纹”智能化技术,实现了对入户充电行为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功能,使得类似事件大幅减少,有效防止了火灾的发生。在海珠本地的成功实践为这家公司迅速打开了外地市场。这套产品随后从广州海珠向北京、深圳、南京、东莞等多个城市进行了复制推广。

除了需要应用场景打开市场,众多初创型科技企业也表现出对资金的依赖。海珠区全新组建、重点打造了新的区属国企——广州市海珠城市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海珠城发”),着力为初创型科技企业提供资金支持,通过国企资金注入,与企业风险共担、成果共享。

海珠城发于2022年6月24日正式成立,主打方向是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和集成电路,重要功能包括为初创科技型企业提供新资本,激发初创型科技企业新活力。

记者从海珠城发了解到,当前,海珠城发按照一个产业一只基金的布局,设立1只天使基金和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文化创意3只专项产业投资基金,联合国内头部投资机构组建多支子基金,形成“1+3+N”的产业投资布局,母子基金总规模达28.8亿元。

通过投资促联动,海珠城发已经完成14个股权项目直接投资,投资总额约4亿元,直接带动17亿元社会资本参与到海珠区产业发展建设中,达到超过1:4的资金杠杆撬动效果。

海珠城发坚持一“软”一“硬”两大投资主攻方向,在“软”的方面锁定AIGC+泛娱乐、AI+医疗、数据标注、隐私计算等多个赛道,已成功落地筷子科技、赛维森、企享云等多家AI应用企业;在“硬”的方面锚定集成电路领域,重点突破人工智能基建层,已成功落地中科云图、显芯科技、苇渡微、隼瞻科技等项目,并正推进AI算力和国产算力底座芯片企业等项目落地。

D

产业空间

城央宝地落子人工智能 加大产业空间供给精准“迎新”

广州作为岭南政治、文化、商业中心,发达的商贸业传承千年,至今仍活跃在中心城区,让城市保持活力,占据着大量的城市空间资源。

当今技术发展迭代迅速,在土地资源稀缺的城央地带,产业功能的规划与拍地企业的选择将对地方产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海珠区行政区域面积94.4平方公里,排名全市11区倒数第三,仅高于荔湾、越秀。当前,海珠区的GDP总量与白云、番禺两区相当,同处于“腰部”,但面积却明显小很多。白云区和番禺区的行政区域面积分别是795.79平方公里、529.94平方公里,分别是海珠区的8.43倍和5.61倍。

长远来看,若要冲刺广州经济水平第一梯队,提升土地资源节约集约水平,提高单位面积GDP产值就显得关键和迫切。

记者从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海珠区分局(下称“海珠规资局”)了解到,一方面,近年来海珠区呈现出城市建设不断扩张的态势,建设用地的增加由过去明显集中于西部,发展至东部除万亩果园保护区范围外,新增建设用地日趋减少。另一方面,低效利用土地的现象仍然存在,城市建设轻挖潜、重扩张,导致区域发展成本巨大,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压力与日俱增。

海珠规资局表示,只有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才能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保障新时期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数据显示,海珠区土地利用效益逐年递增,单位建设用地GDP从2013年的1832万元/公顷增加到2018年的4125万元/公顷。

一方面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海珠区也不断推进城市更新,为人工智能等符合地区规划和期待的产业提供发展空间。

海珠规资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海珠区全区约有780公顷产业建设用地。这其中,部分空间需要城市更新的推进来实现产业功能的替换。数据显示,海珠区辖区规划已获批复的城市更新项目赤沙村13.14公顷、石溪村12.68公顷、沥滘村33.24公顷、凤和(康鹭)村17.74公顷、南箕村3.2公顷。

环海珠湿地价值圈将为产业落地提供用地约200公顷,建筑面积规模约600万平方米(注:600公顷)。这一建筑面积体量接近全区产业建设用地的面积规模,相当于全区全部产业园区总建筑面积(超240万平方米)的2.5倍。

除了土地资源,商务楼宇和产业园区也关系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空间。海珠城发表示,集团成立之初便定下5年内拓展100万平方米产业载体的目标,加大产业用地载体供给,为区内企业提供新平台、新配套。

城央区位带给企业在人员招聘、公共服务、信息交流的便利。近年来,海珠区在会展、游戏、都市工业等领域均有长足发展,与人工智能产业一起“瓜分”城央空间。今年上半年,海珠全区新增“四上”企业301家,增长4.8倍。

海珠区通过授牌大模型示范空间,实现对大模型企业的精准“迎新”,引导到认定的大模型示范空间“坐下”。7月17日,海珠区向第一批预认定大模型示范空间授牌,《实施细则》要求示范空间内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发展应特色明显,定位明确,已入驻不少于10家企业且大模型企业数量占比不低于70%,或入驻的大模型企业租用面积占总面积不低于70%。

在大模型产业空间供给方面,海珠城发也入场助力,于9月20日正式揭牌“琶洲模方”大模型孵化空间。这是广州市首个大模型孵化空间,将打造集招商、投资、孵化、赋能、展示于一体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生态平台。

更新于:5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