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与天人感应说
汉代著名思想家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说”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哲学和风水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蓳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主要有两个要点:
1.神学的灾异谴告说,被认为是天对君。
2.“天人同类”、“天人相副”说。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点往往交错或一道出现。
董仲舒是汉代著名的思想家和经学家,在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他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所采纳。老年时期在家著书,他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对当时一系列哲学、社会、历史问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回答。
他的哲学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是至高无上的人格神,创造了万物和人。天是有意志的,和人一样“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人与天是相合的。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继承了思孟学派和阴阳家邹衍的学说,并且把它发展得更为完善。
风水与天人合一
所谓有机自然观,指的是注重人与环境的关系的自然观,也即我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这一观点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也就是说,人要顺应天道,以自然为本。人只有选择合适的自然环境,才有利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这种有机自然观,既是风水思想的核心,也是东方传统文化的精华。
在中国古代,几乎每一部风水著作都以“生气”为主旨。“生气”预示着生机,代表着昌盛,在《易经》中属大吉。而“大地生气”说本身就是“大地有机”自然观的反映。只有在“大地有机”自然观的前提下,风水学的发展才有其价值可言。
更新于:9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