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太极图所蕴含的内丹文化内涵 | 道教密宗,窥探天机

2022-05-20 21:19

试论太极图所蕴含的内丹文化内涵

今天熟知的阴阳鱼太极图(后称“太极图”)早间有多种名号,它被定名为“太极图”是明代后期的事情。但正如杭辛斋先生所言:“(此图)流传既久且远,世俗已无人不认此图为太极图。”1因此,为便于理解,本文仍沿用此称。现今已知最早的太极图见于元末明初赵扌为谦的《六书本义》2。查证史料可知,明代中前期的太极图大致沿袭了赵氏太极图的样式(图1),而当下流行的太极图(图2)最早在明末才问世,故本文所依据的太极图主要是赵氏之图(不包括八卦)。关于太极图的产生,过去通常认为是用于注解《周易·系辞传》中“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思想,而且这种观念在今天也已深入人心。但通过仔细研究可以发现,《周易》中的思想并不能圆融地解释该图,其中有很多细节被忽视,如为何只用坎离二卦构图,为何坎离呈环抱交媾之象,为何坎居下而上、离居上而下,为何坎离呈现出向中央汇聚的样貌等等。历史上也有一些零星的声音认为太极图与道教有关,如清代凝阳子编纂的《葛仙翁太极冲玄至道心传》中收录有一幅《太极含一图》,并配《太极图说》一文专门对其进行注解。3在《图说》中,凝阳子明确指出太极图与内丹修炼有关,在古代千篇一律的儒学注解中可谓独树一帜。今人张其成先生也曾指出:“阴阳鱼太极图与道教有关……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内丹、阴阳等思想观念上。”4可惜他只做了一个推断,并未深入探究。本文通过详细解读图像信息,并结合内丹学的相关思想,试图挖掘其中蕴含的内丹文化内涵。

一、坎离之象与内丹哲学思想的契合

太极图由坎离二卦变形而成,坎离之象表现了内丹学对天人的基本认识。这种认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太极图表现了内丹学对宇宙天地的产生与运行规律的认识,具体表现为宇宙创生之道和自然变化之道;其二,太极图表现了内丹学对人的孕育与内在运行规律的认识,具体表现为生人之道与人身之道。

(一)宇宙创生之道

关于宇宙创生之道,坎离之象为大道所生之阴阳两仪。内丹学认为,在鸿蒙未判,未有天地之时,浑然空寂,一切皆无,内丹以此作为其哲学的逻辑起点,即易学所谓无极之时。混沌恍惚,真无生真有,真有即太一或大全,道家称之为道,《易》所谓太极之时。在内丹思想中,道是造化的根源和开始。真有之机乍动便生元炁5。太极虽有一炁,却无阴阳动静。此炁久静而一,静极生动,动极复静,正是道生阴阳,一分为二,《易》所谓“太极生两仪”。动静相生,循环不已,然后生三才五行,渐至天地运行,万物化生。需要指出的是,过去儒家的见解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太极图确实含有太极与两仪思想。这是因为儒道都将《周易》奉为经典,所以他们在道生阴阳的看法上基本一致。但内丹学重道的侧重点与儒学不同,儒家论道重善恶;内丹讲道重生死,“道即人所以生死,所以修证,必然由之而不可无者,不可不知者”6。阴阳观念也是内丹的思想基础,故《古文龙虎经注疏》说:“大丹之道,全在阴阳二炁,相须而成至药。”7而《参同契》则反说道:“物无阴阳,违天背元。牝鸡自卵,其雏不全。”8由此可见,阴阳观念对内丹理论之重要性。

(二)自然变化之道

内丹术认为,道生万物,自无形以至于有形,形之大者为天地日月。天地有升降,云行雨施;日月有往复,寒暑易节,其中皆有阴阳消息变化。而太极图最明显的特征莫过于它的阴阳变化,这与道教的空间观念及阴阳随时间升降于其间的变化规律高度一致。

1.坎离之象为天地之用,体现天地交合之道

据《钟吕传道集》所述,天地交泰表示为乾坤相索,万物化生表示为八卦相合。“天得乾道,以一为体,轻清而在上,所用者阳也;地得坤道,以二为体,重浊而在下,所用者阴也。阳升阴降,互相交合。”9天下行交于地,以乾索坤而生三阳,得震、坎、艮;地上行交于天,以坤索乾而生三阴,得巽、离、兑。三阳合三阴而万物生成。太极图配属先天八卦或许由此而来。这八个卦又有其独特的运行规律:“乾道下行,三索既终,其阳复升,阳中藏阴,上还于天;坤道上行,三索既终,其阴复降,阴中藏阳,下还于地。阳中藏阴,其阴不消,乃曰真阴。真阴到天,因阳而生,所以阴自天降,阴中能无阳乎?阴中藏阳,其阳不灭,乃曰真阳。真阳到地,因阴而发,所以阳自地升,阳中能无阴乎?”9概言之,阳极而生阴,阴极而生阳;阴阳相生,循环不已。阳到天为极,阴到地为极,所以阳自地升,阴自天降。而阳极生阴、阴极生阳正是因为阳中有真阴、阴中有真阳。上述特征,与太极图若合符契。另外,太极图中阳鱼左旋,阴鱼右转,亦合古代“天道左旋,地道右迁”之理10。

2.坎离之象为日月,体现日月运行之道

内丹术认为日月为阴阳之精,有助成天地生化之功。“大道无名,运行日月。日月者,太阴、太阳之精,默纪天地交合之度,助行生成万物之功。东西出没,以分昼夜。南北往来,以定寒暑。”9日月之道具体表现于一年、一月、一日内的阴阳变化之中,太极图则尽此三种变化于一身。

(1)太极图符合内丹理论对一年中阴阳变化规律的认识。

内丹术认为,天地分位,上下相距八万四千里,天地中分,上四万二千里至天为阳位,下四万二千里至地为阴位。一岁始冬至,地中阳升,一气十五日,上升七千里,三气为一节,二节为一时,一时九十日,阳升四万二千里,正到天地之中,阳合阴位,此时阴中阳半,当春分之节。此后阳升而入阳位,又九十日后为夏至,夏至阳升八万四千里到天,积阳生阴,一阴生于二阳之中。自夏至为始,天中阴降,一气十五日,下降七千里,阴降四万二千里,正到天地之中,阴交阳位,此时阳中阴半,当秋分之节。此后阴降而入阴位,又九十日后为冬至,冬至阴降八万四千里到地,积阴生阳,一阳生于二阴之中。冬至之后,一阳复生,如前运行不已,周而复始,不失于道,所以长久。阳中有阴,故阳极生阴;阴中有阳,故阴极生阳。

(2)太极图符合内丹理论对一月内阴阳变化规律的认识。

内丹术认为,日月周围各八百四十里。日魂为阳,月魄为阴。一月始初一,魄中魂生。然九不对六,故三日后魄中生魂。一昼夜间魂于魄中进七十里。六昼夜进四百二十里,魄中魂半,为上弦。又六昼夜,魄中魂全,阳满阴位,为月望。自十六开始,魂中生魄,一昼夜间魄于魂中进七十里。六昼夜,魂中魄半,为下弦。又六昼夜,魂中魄全,阴满阳位。然六不尽九,故三日后月魄满宮,为月晦。周而复始,运行不已,不失于道,所以坚固。阳中有阴,故阳极生阴;阴中有阳,故阴极生阳。

(3)太极图符合内丹理论对一日内阴阳变化规律的认识。

一日内之阴阳消息于子午卯酉,为一昼一夜,自子至巳为阳生时,自午至亥为阴生时,变化规律及原因与年月相类。

(三)生人之道与人身之道

内丹哲学讲求天人合一、天人同构、天人一理。天地是大宇宙,人是一个小宇宙,个体不仅由道所生,而且也集道于一身,具有与天地自然类似的规律。道之于人,有生人之道、有人身之道,也有人伦之道。内丹学主要关注的不是社会与道德而是个体与身体,即古代生物学与生理学对人的产生、人体的生理构造与机能的认识。

1.生人之道

人作为一个小宇宙,其产生原理等同于内丹学的宇宙论。在未有人身之先,混沌虚无,静中恍惚,生机萌动,元炁产生。静极生动,动极生静,动静循环,阳性浮上而生人之性,阴性沉下则生人之命,所谓“得生之理者,一阴一阳,为一性一命,二者全而为人也”6。太极图中的坎离之象于宇宙为阴阳,于人则为性命。性命为人之基本要素,乃阴阳在人之专名,其实并无二致。落实到具体的人的孕育过程,内丹学认为父精交母血,一点元阳生二肾,然后肾生脾,脾生肝,肝生肺,肺生心,再生六腑、奇经八脉、毛窍骨骼。形象既备,脱胎为人。故坎离之象既可表示为人的一性一命,亦可表示为父精与母血,而其交媾之象亦如父精母血之结合。

2.人身之道

太极图对于人的内在生理构造与机能亦有充分表现。人生之后,一点元阳在二肾,肾为命根,心为性根。心肾相距八寸四分11,合天地定位之比。心肾在内脏中实不相连;且离心属火,火性炎上,坎肾属水,水性润下。心肾如何才能交合?内丹学认为需借助左肝右肺的传导,“肝气导引肾气,自下而上以至于心。心,火也,二气相交,薰蒸于肺,肺液下降,自心而来皆曰心生液……肺液传送心液,自上而下以至于肾。肾,水也,二水相交,浸润膀胱,膀胱气上升,自肾而起者皆曰气。”9肝肺的这种能力得益于五行间的生克关系。坎水生肝木,肝木生心火,肺金生肾水,此为气传子母;心火销肺金,此为液行夫妇,“肝本心之母、肾之子,传导其肾气以至于心矣。肺本心之妻,肾之母,传导其心液以至于肾矣”9。气液在内脏间的运行便构成了一个循环,如图3所示。

气液的这种运行规律明显效法内丹术的自然观,“气液升降如天地之阴阳,肝肺传导若日月之往复”9,“阴阳升降,与天地无二等。气中生液,液中生气,气液相生,与日月可同途”9。关于气液在内脏中随时间运行的规律,《灵宝毕法》作了详尽的说明:“道生万物,天地乃物中之大者,人为物中之灵者。别求于道,人同天地,以心比天,以肾比地,肝为阳位,肺为阴位。心肾相去八寸四分,其天地覆载之间比也。气比阳而液比阴。子午之时,比夏至、冬至之节;卯酉之时,比春分、秋分之节。以一日比一年。以一日用八卦,时比八节。子时肾中气生,卯时气到肝,肝为阳,其气旺,阳升以入阳位,春分之比也。午时气到心,积气生液。夏至阳升到天,而阴生之比也。午时心中液生,酉时液到肺,肺为阴,其液盛,阴降以入阴位,秋分之比也。子时液到肾,积液生气。冬至阴降到地,而阳生之比也。周而复始,日月循环,无损无亏,自可延年。”12气液一日内在人体脏器中的运转比拟一年中的阴阳消息,与太极图中的坎离变化之象契合无间。

正因为人与天地同构同理,所以内丹学认为人也能与天地齐寿量。实际上,无论是外丹,还是内丹,都认为“修丹与天地造化同途”,所以其炼丹法术会自觉地比拟和效法天地自然的运行与变化规律,因为只有这样炼成的丹药才被认为具有神奇的功效。内丹学认为,天人的奥秘全在《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语中,而内丹修炼的秘诀也尽在其中。在内丹家看来,人顺此规律而行,终究要死亡;但如果逆反而动(三合二、二合一、一还道),那么人就可以扭转生死,跳脱轮回,长生久视。《无根树》所言“顺为凡,逆为仙”13即是此理。内丹修炼的基本要义就是通过修行人身之道以逆反生人之道,直至到达最初的起点。回归与还原正是内丹学对于生命的一种特殊理解。

太极图与内丹术的基本原理与具体修炼相吻合

(一)坎离二卦符合内丹术的基本原理

太极图的构成为坎离二卦,与内丹术的基本原理相契合。图像中的坎离二卦虽已发生明显变形但仍不难辨别,这种合坎离于一体的图画早已有之,如据传为五代彭晓绘制的《水火匡郭图》。那么,为何要取用坎离二卦而非其他卦来制图?对这个问题,儒佛两家均不能提供合理的解释,但道教内丹术可以。

在道教内丹术中,坎离是极为重要的概念。它们不仅在丹经中随处可见,如“世上铅汞不相依,志士元知在坎离”(《翠虚篇》),“紫府寻离女,朱陵配坎男”(《还源篇》),“坎男离女交感时,虚空无尘天地露”(《丹髓歌》)等等;而且在内丹理论中也至关重要,内丹中的“坎离交媾”“颠倒坎离”和“取坎填离”均为其重要术语,《古文龙虎经注疏》《太乙金华宗旨》《上品丹法节次》等书中均有专章论述。

关于坎离二卦在丹术中的意义,被誉为“万古丹经王”的《周易参同契》解释说:“乾坤,《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坎离匡廓,运毂正轴。牝牡四卦,以为橐籥,覆冒阴阳之道”8,“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天地者,乾坤之象也。设位者,设阴阳配合之位也。易谓坎离。坎离者,乾坤二用。二用无爻位,周流行六虚,往来既不定,上下亦无常,幽潜沦匿,变化于中,包裹万物,为道纪纲”8。《参同契》是内丹理论的基础,它视乾坤为天地,坎离为日月。“日”“月”二字上下相合即为“易”,表示日月运行于天地之间。故乾坤为天地之体,坎离为天地之用。更重要的是,内丹术认为坎离二卦是由乾坤二卦交合产生。乾坤为先天,坎离为后天。乾坤交媾而生坎离,即坤中得乾一阳而成坎,乾中得坤一阴而成离。内丹修炼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所谓的“取坎填离”,如《悟真篇》云“取将坎内中心实,点化离宫腹内阴”,其目的就在于从后天已破之坎离返回先天未破之乾元,“取坎中之阳,填离中之阴,离阴既实,则复纯白为乾”14。人体阴阳相杂,但内丹炼阳不炼阴,修炼就是要驱尽体内的阴性,还归纯阳乾体,化作不死之仙,“返本还源已到乾,能升能降作飞仙”15。以上仅从总体上描述坎离的含义,至于它们在内丹中的具体含义要根据其实际的应用来确定。也就是说,“坎离”不仅使用灵活,而且含义丰富。

(二)炼精化炁过程与太极图的相互对应

太极图凝练地概括了内丹炼精化炁阶段的基本要求。内丹以精、炁、神三元为正药16,可大致分三个层级累进的阶段:百日筑基、十月养胎、九年还虚17,其任务分别是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18。炼精化炁是内丹修炼的第一阶段,也是内丹修炼的基础和关键。19炼精化炁分炼己、药生、调药、产真种、采药归炉、周天运火、产大药等环节。炼己是要收缚心猿,主静立极。经过一段长时间的修炼后,静极生动,元炁在炁穴中产生,即一阳来复,外药始生,但阳炁会立刻流入外肾、化为元精而欲顺出阳关,故此时外肾无念而举。丹道认为这是仙凡的分水岭——如果元精顺出阳关就会变为后天的淫佚之精,淫精生人;而如果元精返归炁穴就会再次变成先天阳炁,元炁结丹。

太极图表现的正是从外药始生至大药化成期间的情形,这段期间又可分为三个节点和两个过程。第一个节点为一阳始生,第二个节点为真种初产,第三个节点为大药化成。20两个过程分别是第一二节点之间的调外药和第二三节点之间的小周天运火炼药。外药产生后经过反复调制,元炁会不断蓄积,当到达一定程度后就会发生质变而产生真种,真种经过多次炼制后就会变成纯阳真炁,继而产生金丹大药。调药与炼药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实际上都是炼化元精成元炁,只不过调药旨在补亏,炼药意在金丹。炼精化炁就是元炁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亏到盈不断累积的过程,“所生微也,善养者从微至著;所生小也,善养者自小及大”21;同时,炼精化炁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1.太极图与调外药

在调外药过程中,太极图是一幅内丹家想象的肾气与心液在人体脏器内的循环图,也是一幅心中元神与肾中元精(元炁)在中央炁穴中结合的图像,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就是补充耗损的阳炁。需特别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图中的坎离之象不是指肾心而是肾气与心液,肾心应在图之外的顶部与底部,代表天地,过去常用坎离二卦(☵☲)表示,如图4所示。如果混淆二者,则无法对图进行正确理解。也就是说,在调外药过程中,太极图所对应的不是先天八卦方位而是后天八卦方位22。

(1)坎、离二卦为肾,为心。

肾、心为药物产出之所,相距八寸四分。心在上为天,肾在下为地。南宗和北宗都强调性命双修,在他们看来,性命在人身中皆有其主宰之处,即心肾、心身(身即腹,肾在其中)或性根命蒂。主性者为阳,轻清而上浮为天;宰命者为阴,重浊而下沉为地,故《大丹直指》说:“金丹之秘,在于一性一命而已。性者,天也,常潜于顶。命者,地也,常潜于脐。一根一蒂,天地之元也,祖也。”23

(2)坎离之象指涉丰富,需要区别对待。

太极图中的坎离之象有这样三个特征:坎离之象有升降,坎之象有升亦有降,离之象有降亦有升(亦见图4)。第一个特征不难辨认,但后两者却经常被人忽视,且这两个特征在今天流行的太极图中已被淡化。实际上,这些差别均有其各自的内涵:

其一,离升之象(大致为图4中数字1代表的部分)为肾气上升交心气,坎降之象(图4中数字3部分)为心液下降交肾水。气液运行的基本情况是肾中生气,气为阳,自子时为始,午时为终,其气升而旺。及肾气到心,气中含真一之水,为阳中之阴,积气生液,液为阴,液自心中生,自午时为始,子时为终,其液降而盛。液中含正阳之气,为阴中之阳,阳气复生,循环往复。丹道认为,人人都具备这种心肾运行的规律,只要气液循环不息,人就可以长寿;只可惜众人不明此理,又经常耗损元炁,故终将一死。所以,内丹修炼首先就是要有意识地恢复肾气与心液的这种循环。

其二,离降之象(图4中数字2部分)为元神归炁穴,坎升之象(图4中数字4部分)为元精返炁穴,炁穴在图中央,此为成仙法诀24。坎象中一阳为肾中真炁,自天心而来,故属阳,在心液中;离象中一阴为心中真水,自地肾而来,故属阴,在肾气中。肾中真炁即元精(元炁),心中真水即元神。元精(元炁)和元神就是调药过程中的药物25,为心肾中的精华,含量微少,故用一点来表示,此即太极图中鱼眼的内涵。心中元神凝定炁穴,则肾中元精自然返归炁穴。因此“坎离交媾”确切地说应是“龙虎交媾”,即元神与元精的结合,而二者的结合正是由于心液与肾气的运行。坎肾居下而上,离心在上而下,坎离颠倒,心肾相接,水火既济,龙虎交媾,孕育真种,这正是太极图出现坎离颠倒和在对过取象的原因。肾气中藏真水与心液中含真气是对外丹的一种比拟,外丹以黑铅和朱砂为药基,黑铅中有铅,丹砂中有汞。另外,外丹术在配置药物时,黑铅与朱砂间的配重要“半斤八两”,斤两失衡则不能成丹;内丹中的肾气与心液要阴阳均衡,阴阳偏胜会使肌体紊乱而不结丹,“阴阳得类方交感,二八相当自合亲”26,太极图中黑白色面积均等应该即是此义。

其三,整个坎离之象的升降亦可表示呼吸。呼吸乃坎离之妙用,借用外丹术语称风火。行火是内丹修炼中极重要、也极难把握的功法,被视为成仙的关键,“圣人传药不传火,从来火候少人知”27,“纵识朱砂与黑铅,不知火候也如闲”26。内丹中所用的呼吸有两种,一为口鼻呼吸,一为内丹所称的真息。内丹真息是人在进入虚极静笃时于体内发生的一种呼吸,也称内呼吸。真息实际上就是由元神控制下的呼吸。内丹修炼须用到这两种呼吸,其功法是要以口鼻呼吸引动内呼吸。当人进入虚极静笃的境界后,内呼吸开始,而口鼻呼吸停止或不知不觉。调外药过程所需的正是内呼吸,它出入炁穴之中,如同外丹中风火之于鼎炉。真息包括一吸一呼两部分,吸为升,为开辟,意在采取;呼为降,为闭阖,意在烹炼。呼吸绵绵不绝,相随无间,此起彼伏,循环往复,太极图的阴阳法轮转动正合呼吸的一辟一阖。只有借助真息的风吹火炼,元神、元精(元炁)才能归入炁穴,并在炁穴中融合为一。坎离之象为肾气心液与坎离之象为呼吸并不矛盾,呼吸是肾气与心液相接的动力;没有呼吸的鼓动,则肾气心液不能升降,元神与元精(元炁)无法结合。

(3)在调外药过程中,太极图的中央部位表示炁穴。

炁穴是内丹中极为重要的概念。调外药中,龙虎交媾所生元炁要在炁穴中贮藏。炁穴名称众多28,最常用的有玄牝、下丹田、土釜,陈冲素对此做过精辟概括:“夫身中一窍,名曰玄牝,受炁以生,实为神府,三元所聚,更无分别,精神魂魄,会于此穴,乃金丹返还之根,神仙凝结圣胎之地也。……然此一窍,亦无边傍,更无内外,若以形体色象求之,则又成大错谬矣。……元炁之所由生,真息之所由起,此意到处,便见造化,此息起处,便是玄关,非高非下,非左非右,不前不后,不偏不倚,人一身天地之正中,正此处也。采取在此,交媾在此,烹炼在此,沐浴在此,温养在此,结胎在此,脱胎神化,无不在此。”29简言之,炁穴就是成仙的根基。所以《悟真篇》说:“要得谷神长不死,须凭玄牝立根基。真精既返黄金室,一颗明珠永不离。”26其位置大致在心之下,肾之上,肝之右,肺之左,居一身之正中。太极图的中间部分不是脾,而是炁穴。在调外药过程中,它正是炼制药物的场所,称炉,是调外药过程中仅需的一个“器皿”。调药中元神借助真息之力将元精(元炁)摄归炁穴,所以太极图中的坎离之象会呈现出一种如漩涡般向中心汇聚的态势。

2.太极图与小周天运火炼药

太极图还表现了小周天运火炼药的过程30。在这一过程中,它是一幅小周天人体炼药内景图,即内丹家想象的元神领元炁借助真息的吹嘘在人体内循环运转的画面。这一过程名为“取坎填离”,借用外丹术语称“抽铅添汞”。当炁穴中的阳炁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会发生质变,其时玄关窍开,“真种”在炁穴中产出,此时须急用“吸舔搓闭”四字口诀31,塞闭耳鼻口三关,短暂停息后要立刻起火炼药,炼药过程称为小周天运火,其大致过程为元神首先借助真息将元炁沿背后督脉上升至乾首泥丸宫,然后再沿胸前任脉下降到坤腹炁穴。要促进神炁凝结而成仙胎就必须进行反复的周天运火炼药,其结果就是炼成金丹而长生不死。

小周天炼药也需鼎炉、火候和药物。炼药使用的药物仍是三元。但与调外药阶段不同,炼药所需要的“器皿”有两个,分别为泥丸和炁穴,前者在上为乾、为首、为天、为鼎,后者居下为坤、为腹、为地、为炉32;两者相隔甚远,还需“管道”连接,这两条管道是人背后的督脉和胸前的任脉。这是对外丹炼药器皿的一种效仿。因此太极图中暗含着一幅人体内景纵剖面侧视图:左侧离卦中含人之督脉,右侧坎卦中含人之任脉,图顶为泥丸,图底为炁穴,可参见《慧命经》中的《任督二脉图》(图5)33。元神领元炁就是在这个通路中活动,其运行路径依次为“炁穴→督脉→泥丸→任脉→炁穴”,刚好构成一个完整而封闭的循环,可参证《金仙证论》中的《调药炼精成金丹图》(图6)34,这种顺时针运动方向也与太极图中阴阳两鱼的运动方向相同。

太极图中包含着小周天运火所需要的时间及要求。在筑基阶段,小周天运火的情况尤为繁复,但太极图却将其中的火候之秘近乎毫无保留地泄漏出来。小周天运火同样效法天地自然的规律。虽然实际上运火仅发生在一天的某一或某些时段内,但在内丹家们看来,修炼的一个时段就等于经历了一年的春夏秋冬、一月的晦朔弦望,一日的晨昏昼夜。为了体现这种思想,内丹术常用十二地支、月相图或十二消息卦来作为控制时间的法度。这些术语或图画在涉及小周天运火时经常出现,如“十二时中须认子”(《翠虚篇》),“一阳来复”“一阴生姤”(王道渊《入药镜注》),或“若到一阳来起复,便堪进火莫延迟”(《悟真篇》);在一些丹经,如《金丹大成集》中有一幅《泄天符火候图》,则直接用十二辟卦图表示火候35。而月相图在丹经图录中也不少见,最著名的当属五代彭晓绘制的《明镜图》以及民国时期的《修真图》。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月相图与十二消息卦除表示时间外,还能直接表示阴阳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而且这两者呈现出的阴阳变化规律与太极图中的阴阳变化高度吻合。

小周天运火中引入时间法度更重要的目的是便于控制整个运火修炼过程所需进行的起、行、住、止等环节。太极图对此进行了详细阐发:(1)运火的开始被称为起火,在“活子时”进行,起火之处为炁穴。“活子时”表明起火的时刻不必局限在冬至、晦朔或者中宵。真种一出,起火烹炼之时就是活子时36,它随时有可能出现,非常灵活,所以有“一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的说法37。太极图圆周上的白色出现于正北子位正表示在炁穴起火,即“进阳火”的开始。(2)“真种”产出后,元神借助真息将元炁沿督脉逐渐上升(只升不降)至泥丸,因发生在子至巳六个阳气渐生的时辰或月份中,所以这段期间称“进阳火”38。“子时起火癸时潜,此是晨朝进火篇。易爻二百一十六,卦合复临泰夬乾。”39古人春夏重德育,故其修炼功法尚静,意在采取。子时以后进阳火,每时用乾数三十六(老阳数九),即三十六息为一时,共二百一十六息。这段过程中,卯时行“沐浴”,取法春分或上弦,阴阳各半。沐浴是隐语,意为温养蓄积,阳炁的累积全凭沐浴,所以是周天炼药的关键。子午卯酉都要行沐浴法,只是子午处的沐浴耗时较卯酉短。卯时沐浴,元神领元炁在上升泥丸过程中停驻夹脊温养,夹脊在督脉之中部。此时不用进火,三十六息不知不觉,所以进阳火实用一百八十息。离升之象正合元神领元炁从炁穴上升至泥丸的进阳火和沐浴过程。卯时沐浴在春分,故太极图所示正东卯位白黑各半。(3)阳火息数运毕,行至夏至时,阳极而生阴,午时一阴生。元神再借呼吸之力将元炁从泥丸引出沿任脉下降回炁穴蛰藏,因发生在午至亥六个阴性渐盛的时辰或月份中,所以这段时期称“退阴符”。“午时十八八个星,此是阴符退火程。驯至坚冰从姤始,敛藏品物至坤盈。”39秋冬主刑杀,其功法尚动,意在烹炼。午后退阴符,每时用坤数二十四(老阴数六),即二十四息为一时,共一百四十四息。这段过程中,酉时沐浴,元神领元炁在下降炁穴的过程中停驻黄庭温养,黄庭在任脉之中部,取法秋分或下弦,阴阳各半,此时不用退符,二十四息不知不觉,所以退阴符实用一百二十息。坎降之象正合元神领元炁从泥丸下降回炁穴的退阴符和沐浴过程。酉时沐浴应秋分,故太极图所示正西酉位黑白各半。总“进阳火”与“退阴符”之息数,小周天运火约用三百六十息(一呼一吸),以合天地自然之数。太极图为圆形,其一周之数即三百六十,与运火息数相合。(4)退阴符结束,完成一次周天炼药,就要立刻止火40。关于止火之处,《金仙证论》说:“以虚危穴起,以虚危穴止”。41虚危是二十八星宿中的两个星宿名,在古代方位学中,位在坎宫子位。实际上,所谓“虚危穴”就是任督二脉在腹部的交汇处——炁穴。止火后,元神与元炁要蛰藏炁穴温养,静待下次生机到来。太极图圆周上的黑色消失于子位正表示退阴符结束,即止火。小周天运火与太极图的对应关系可以概括为:子时炁穴一阳生,进阳火沿督脉升。夹脊沐浴应春分,再起火至泥丸宫。炁聚泥丸九数终,午退阴符将药烹。沿由任脉低下降,酉时沐浴驻黄庭。真息再起橐籥动,神捉炁入下田中。炁穴温养牢封固,此为周天火一程。

结 语

综上所述,太极图蕴含着丰富的内丹文化思想。从内丹学角度解读太极图,有助于我们多方位地研究这一具有特殊魅力的中华文化符号。一方面,它表现的是一种思想,即在天人合一、天人同构与天人一理思想指导下,内丹学对天、人的产生与运行的认识,主要是阴阳随时间在天地与人身之中的消息变化规律。另一方面,它指涉的是一种行为,即内丹术的修炼要求。这种修炼既是在天人观念的指导下进行,也是在天人观念的影响中建构。简言之,内丹之秘就是通过修炼人身之道逐步逆反生人之道的过程。这种复归具体分三步完成,但实现长生不死却只需完成第一步炼精化炁即可。所以太极图对炼精化炁的两个主要环节及其相关要求进行了充分的表现。在调外药环节中,太极图表现的是元神将元精化为元炁并贮藏于炁穴的过程;在小周天运火炼药环节中,太极图表现的是元神领元炁在炁穴、任督二脉及泥丸间运行的状况。另外,经由上述分析,本文发现相比于《周易》,运用内丹思想可以更为圆融地解释太极图中蕴含的诸多信息,并能有效地填补过去解释思路中存在的一些漏洞,从内丹术角度对太极图进行阐发或许可以为探讨太极图的起源等问题打开一扇新的窗户。

更新于:2022-05-20 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