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陈赓羞于拜访宋庆龄,陈毅出了个主意,陈赓叹:吹牛皮

2025-01-16 13:03

一,宋庆龄的宴请

1949年,上海解放后,宋庆龄的上海公馆内迎来了一位重要客人,正是宋庆龄的晚辈陈赓。陈赓此行前来,有两个原因,一是为了替解放军给师母宋庆龄道歉,二是久未拜访,趁着这个机会,以晚辈身份拜访一下宋庆龄。

只是这一次,陈赓大失往日的“开心果”风采,像是浑身不自在一样,不会开玩笑,看起来也像是战战兢兢,装了什么心事一样。拜访后,宋庆龄邀请陈赓第二天再到公馆去,想请他吃饭,一并邀请一些爱国人士,一起庆祝解放军进入上海。

师母邀请,陈赓不可能不去,于是第二天又早早起来准备,专门挑了一身特别正式的衣服。到了宋庆龄公馆后,眼前是一桌子的丰盛佳肴,还有很多爱国人士在场,有生面孔也有熟面孔。

按理说,陈赓应当最适合这样的场合了,他虽然不是“交际花”,但因为心胸豁达,风趣幽默,在哪儿都有很好的人缘。这场宴请都是爱国人士,这些人自然也对陈赓很尊敬,所以陈赓在这样的场合里应该是如鱼得水。

可是,到场后的陈赓却不怎么说话,显得很紧张,面对一桌子的美味佳肴,这位刚打完仗的将军也没什么心思享用。很久以后,陈赓又回想起这两次对宋庆龄的拜访,依然记忆犹新,可见这两次拜访在陈赓心中留下了多深的印象。

有人问起陈赓参加那次宴请的感受,陈赓想了想,只回答了三个字:没吃饱。

对于陈赓,相信大多数人的印象都是很像的。李克农曾经说过一句话:陈赓死了,酒也没味了。这句话是在1961年陈赓逝世以后,李克农怀念他的时候说的,并且,当时他刚说完这句话,就把手里的酒杯狠狠摔在了地上。

对于陈赓的去世,我国的开国将领们,跟李克农情绪一样的大有人在。原因也很简单,陈赓这个人实在有趣,生活里当朋友,工作上当战友,都是最好的选择,所以在军中的人缘实在太好,哪怕是没有跟他深交过的人,对他都有很好的印象。

想当年,陈赓追求王根英的时候,屡屡被拒绝,却依然卯着劲就要把心爱的女人追到手,死活都不放弃。这事在领导人中都传开了,最后连中央特科的老领导周总理都看不下去了,亲自出面给他牵线搭桥,才得以成就了陈赓和王根英的一段姻缘。

战场上,陈赓也从来不含糊,无论战局多么紧张,只要有陈赓在,大家心里都会有底气一些。之所以会这样,不是因为陈赓每一次都能够“神兵天降”的创造奇迹,而是无论碰到多大的困难,陈赓都很开朗乐观,会想办法逗大家,鼓舞士气。

这些事情,也都彰显了我们对陈赓最普遍的印象:开心果、敢爱敢恨、乐观幽默。

也正是这些有意思的性格,让陈赓在开国将军中有了不一样的“地位”,毕竟有这种性格的人,生活一定很有趣,因此关于他的逸事也就很多。但作为开国将军,陈赓身上还有一点让人争议的地方:陈赓的军事能力到底如何?

而无论是陈赓的性格,还是他的军事能力,都跟陈赓两次拜访宋庆龄的这桩“小事”,有很大的关联。

讲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也开始好奇了:以陈赓的性格,为什么会在宋庆龄的宴请上如此紧张、拘谨,让他连饭都没吃饱?拜访宋庆龄,跟陈赓的军事生涯,又有什么联系?为什么陈赓面对宋庆龄会如此的“扭捏”?

二,陈毅和宋庆龄的“梁子”

前文提到过,陈赓拜访宋庆龄,是在1949年上海解放以后,为了给解放军道歉去的。大家都知道,宋庆龄一直以来都很支持***的***,解放军也一直军纪很好,无论走到哪里都深得民心,宋庆龄和解放军之间是怎么“结下梁子”的呢?

其实,这还要从陈毅的无心之过说起,我们就先来说说陈毅为什么不小心就“得罪”了宋庆龄。

上海这座城市,在中国的城市里占据着什么样的地位,想必大家也能够想得到。从清末到现在,上海都是我国的重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上海几乎是大陆唯一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因此,如何解放上海,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为此,率领第三野战军准备解放上海的陈毅,还想专门请教***。***心思细腻,自然比陈毅更早考虑到这点,还没等陈毅说,就下了命令:解放上海,是有讲究的,不能“武打”,要“文打”。

所谓“武打”和“文打”,说白了,就是不能太粗暴,要文明。因为上海这座城市的底蕴和大部分城市都不同,在其他地方,解放以后可能还有很多的地痞土匪,是需要“武打”的。而在上海,只要解放军入城,就不会出现多大的问题,所以重要的是不能给百姓留下坏印象。

对于陈毅本人而言,当时压力也很大,因为上海的特殊性,党内党外,国内国外,很多人都在注视着他,想看看他怎么解放上海。

于是,陈毅在大部队入城前,跟粟裕等人商议后,颁布了一项军纪,名为《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这项军纪的要求十分严格,最最强调的,就是入城后不能打扰百姓,例如不能住民房或者店铺,也不能去戏院等娱乐场所。

1949年5月27日,陈毅的大军开进了上海,这座中国的国际大都市迎来了正式的解放。然而当天的上海街头却出现了离奇的一幕:清晨的时候,上海百姓打开大门,发现街道上睡着许多的解放军士兵,其中很多都是年轻的孩子。

陈毅的此举,无疑让解放军在上海百姓心中上了一个台阶。连年战乱,百姓对于军队或多或少都有怨言,而解放军的这个举动,却让很多上海百姓都很感动:他们宁愿睡在街上受冷都不打扰百姓,解放军跟以前的那些军队真的不同。

能得民心,已经成功了一半。另外一方面,解放军战士们当然也不能一直睡大街,战士们经历了长久的战斗,需要好好休息,何况这么多人睡大街也影响市容和百姓的正常生活。陈毅的安排是,等天亮以后,把战士们先安排进上海的一些公馆休息,之后再做调整。

上海解放,许多***官员逃走,留下了空空荡荡的公馆,闲置的房子,还能住许多人,正适合给解放军短暂休息。这样做是没什么问题的,后来的动员腾空工作也很顺利,然而就是在战士们“搬家”的时候,出了一件大事。

那天,两名解放军战士去寻找公馆,因为上海的很多大宅子都是***官员住的,所以找起来也不难。他们走到莫里哀路,看见一个大宅子,就照例去询问,结果表明来意后,门房依然表示:你们不能住这里!

战士们当即以为宅子有问题,门房的态度也不是很好,于是双方争吵了起来。没过一会儿,楼上走下来一个气质不凡的女人,看见两位战士,说:我是宋庆龄,你们不能住这里。

两人即使再没见识,自然也听过宋庆龄的名字,脑子一下子空白了,知道自己闯了祸,连忙走了。回到部队以后,他们立刻把这事上报,陈毅得知后,直接“炸毛”了,急得不行,说:就算把我办公室腾出来,也不能去动员她啊……

陈毅如此着急,并不是害怕宋庆龄,而是打心眼里敬重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宋庆龄都出了不少力,当年红军长征的艰苦时期,也是宋庆龄雪中送炭。可以说,宋庆龄对***,对中国,都是有恩的人。

结果现在战士不知道,闹了乌龙,居然要把恩人从家里撵走,这成怎么回事儿了。

陈毅连忙问:你们道歉没有?

两名战士大眼瞪小眼,才想起来,当时急着回来报告,忘了道歉了,于是支支吾吾地说:没有。

这下事情就更大了。陈毅急得在原地走来走去,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一来,陈毅虽然敬重宋庆龄,但本人跟宋庆龄并不熟悉,他出面也不太好。二来,宋庆龄的态度可能影响到很多爱国人士的态度,此事说小,就是一个道歉,说大,恐怕自己都负不起责。

正是这时候,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的陈毅,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一个人:陈赓。

三,陈赓和宋庆龄的友谊

为什么在这么重要的时刻,陈毅会想到陈赓呢?自然是因为陈赓跟宋庆龄的友谊非常深厚,并且军中的不少将领都清楚这一点。陈赓也是解放军将领,跟宋庆龄又有深厚友谊,由他出面道歉,自然是很适合的。

陈赓跟宋庆龄相识,还是孙中山先生在世的时候。1924年5月,陈赓考进了黄埔军校第一期,那时候他只有21岁,宋庆龄年长他10岁,那年31岁。陈赓性格好,人缘也好,加上本来就有军事天赋,在黄埔军校也很快成了“当红炸子鸡”。

不仅仅是学员们关注他,连孙中山先生也很关注他。当时,孙中山先生甚至经常约陈赓私下聊天,而陈赓也没什么背景,就是湖南农村出来的小伙子,可见他对陈赓是发自内心地欣赏。作为“孙夫人”的宋庆龄,爱屋及乌,自然也关注到了陈赓。

对于陈赓,宋庆龄不仅仅是一时地注意到,而是长久的关注。后来陈赓参加了讨伐陈烔明的战斗,参与南昌起义,都在宋庆龄的注视下。陈赓的成长也让宋庆龄很欣慰,一方面觉得丈夫没看错人,另一方面也觉得有陈赓这样的人在,***还是有希望的。

两人这时候还不算真正的结缘,真正的结缘,是在南昌起义之后。

当时,上海有个著名的骨科医生,叫牛慧霖。虽然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医生,但北京却一点都不普通,因为他还是宋庆龄的姨表兄。南昌起义后不久,牛慧霖突然神秘兮兮地联系到宋庆龄,给她透露了一个秘密。

不久前,也就是南昌起义之后,他的医院里来了一个年轻人,左腿中了三枪,膝盖骨的肌腱直接断了,此外身上还有很多骨头受伤。这个年轻人说的身份和姓名,都是假的。南昌起义刚爆发不久,牛慧霖也猜到了他是***。

因为宋庆龄的关系,牛慧霖心里还是想帮助这个年轻人的,于是就仔细问他的身份,结果年轻人死活不说。后来见牛慧霖确实是真心实意想帮他,才说出了自己的真实身份。这个年轻人就是陈赓。

陈赓当时的伤势相当严重,照一般的方案来看,想活命,就要截肢,但是陈赓死活不肯。牛慧霖知道宋庆龄欣赏陈赓,就想问问她这个情况该怎么办。

宋庆龄听到这里,一下子很焦急,忙说:无论如何要保住陈赓的腿,必须治好他!其他的受伤的***战士,也要尽力抢救!

就这样,陈赓和宋庆龄之间,真正建立起了一道桥梁。后来万幸,陈赓的腿保住了,师母宋庆龄对学生陈赓的照顾,也在军中流传开来。因此,陈赓虽然对其他人都是乐呵呵的,但对于宋庆龄,他就像面对长辈一样,非常敬重。

宋庆龄公馆这件事发生的时候,陈赓其实也在上海。当时一到上海,他就想着去看望宋庆龄,但因为工作,和自己不好意思,一直没去。陈毅找到他以后,说明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这下他是怎么都要去一趟了。

不过,这可让陈赓犯了难。

陈毅也看出了陈赓的犹豫,追问之下,陈赓才说:孙夫人确实关心我,但是我一去,她肯定问我带了多少兵,我怎么说?

陈毅一下子就明白了,来上海这么久一直没去拜访宋庆龄,原来就是因为陈赓觉得自己辜负了宋庆龄的期望,不好意思去。陈毅想了想,就给陈赓出了个主意,说:你就说你带了20万兵嘛!

那时候陈赓是第4兵团的总司令,在同级将领中,手下带的兵不算少,但是离20万还是有些差距。陈赓听到陈毅这个主意,也没忍住说:这不就是吹牛皮啊!

陈赓为什么会知道宋庆龄对自己有很高的期望呢?按理说,这种期望,一般也只是埋在心里。可是陈赓不然,早在1933年,陈赓就知道了宋庆龄对自己的期望。

1933年,陈赓和廖承志等同志因为叛徒出卖被***逮捕,因为陈赓救过蒋介石的命,在***中也有很好的人缘,包括老蒋在内的很多人都来劝陈赓投降。陈赓在监狱里却始终不肯改变立场。

后来蒋介石也没了办法,既没法杀他,让自己落得“忘恩负义”的名声,也不能就这么放了他,于是干脆一直把陈赓关着。后来,是宋庆龄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联合蔡元培等人,带着一帮记者到了监狱,利用舆论力量救出了陈赓。

为了救陈赓,宋庆龄还专门到蒋介石面前说:杀了陈赓,你就是忘恩负义!

陈赓被救出来以后,虽然没有跟宋庆龄有什么过多的交流,但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宋庆龄对陈赓的期盼一切都在不言中。因此,陈赓始终记着师母的恩情和期望,一直记了10多年,记到了上海解放。

四,陈赓的拜访

两人这一次再相见,宋庆龄已经56岁了,再见到陈赓,特别开心。两人已经16年没有见过,陈赓再见到师母,也是感慨万千。一见面,陈赓就恭敬地叫了一声“师母”,宋庆龄也欣慰地答应了一声。

两人起先是叙旧,后来陈赓提到了宋庆龄公馆的事情,没想到宋庆龄很明事理,说:我早就不介意了。

这下子陈赓才放了心,但依旧很紧张。果然,没过多久,宋庆龄问到了他最害怕的那个问题:你现在带多少兵啊?

陈赓为了怕宋庆龄对自己失望,只好照着陈毅的办法,硬着头皮说了一句:20万。

没想到宋庆龄对他的期望更高,说:这么少啊?四期的***,都带了七八十万兵呢!

***算是陈赓的学弟,两相对比,确实显得陈赓有些“让人失望”,虽然其中有着更深层的原因,但陈赓也没有反驳,只是如实回答:他进步得快。

接着,宋庆龄又聊起了其他的事情,还邀请他第二天来家里吃饭,没有在意这个问题。但陈赓却一直记在了心里,所以第二天来吃饭,也心不在焉,很紧张,连饭都没吃饱。

其实陈赓带兵数量少,是有原因的,并且带兵数量少,也并不说明他的军事能力不行。陈赓在长征和抗日中的战功都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抗战中让日军害怕的386旅。后来***还把哈军工交给陈赓,并且把他评为“军事家”,都是对他军事能力的认可。

从黄埔军校毕业以后,陈赓先是跟随周恩来在中央特科工作,后来才正式走向正面战场,因此严格来说,他比很多将领“上战场”的起点要晚。另一个原因,则是陈赓本人的身体。在中央特科工作的时候,陈赓就受过几次伤,很多伤都有着终身的影响。

不过这些原因,陈赓都默默地埋在心里,没有给宋庆龄解释。

三年后,陈赓从朝鲜战场归国,满载功勋。为了庆祝,宋庆龄再次邀请他和他的妻子去家里做客,这一次陈赓带去了他的军功章,宋庆龄看到后也很欣慰。

1961年3月,陈赓逝世,所有人开始都瞒着宋庆龄,毕竟当时宋庆龄已经68岁了,两人都把对方看作至交好友,旁人生怕宋庆龄太悲伤,受不了刺激。后来宋庆龄还是得知了陈赓的死讯,自己也说:对我打击太大了。

从此以后,两人的***友谊、师生情谊,也是中国***史上的一段佳话。陈赓将军和宋庆龄都是中国的英雄,但这段历史却鲜有人知,陈赓将军的另一面,和两人的友谊,也见证了风风雨雨的***时代。

英雄惜英雄的故事,永远不会过时。

更新于:5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