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老人长寿克子孙”,老人为啥会克自己的子孙呢?

2025-01-16 14:05

在大家的印象里,四世同堂都是其乐融融的幸福,人们还流传着“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幸福语录,这是上千年来中国文化中关于孝道文化的一个引导,可是生活中并不是家家的生活都是幸福的,也并不是每个家庭的内部都是和睦相处的,古人说过一句“老人长寿克子孙”,这老人长寿是会对子孙不利吗?

引导子孙后代

《淮南子》说“伯玉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在古人的思想里,当一个人到了知命之年以后,他身上最宝贵的就是人生的阅历,可以给与后来人无数的经验予以教导,《后汉书》里说“克己奉公”,这个“克”是克制和制服的意思,《小城春秋》里说“他们三个还联合起来克了四敏”,这里的“克”是教训的意思,所谓的“老人克子孙”首先是克制自己的子孙后代和教育他们。

许多人在看三国那段历史的时候,都觉得司马懿是捡了便宜的人,可是一个人能成功,光活得久是不行的,还得有智慧和教育好子孙,不然是无法取得改朝换代的成就的,当司马懿赋闲在家被皇帝冷落时,告诫自己的儿子一定要为人大度,有“周公吐哺”的气量才能吸引天下豪杰聚在自己的身边。

当司马氏在曹魏内部和曹爽成分庭抗礼之势时,也正是司马懿的隐忍才有了后来的高平陵之变,像司马师那样暴躁沉不住气,没有司马懿这位好父亲克制他,或许司马氏也不无法夺了曹魏的江山,家里老人的智慧,会成为帮助家族成长的经验。

老而不死是为贼

一个家里的老人,不仅仅都是有智慧的,荀子说“性本恶”,有些人天生就是会捣乱的那种人,即使到了老年依旧是作怪作坏,孔子曾说自己的朋友原壤“老而不死是为贼”,这位叫原壤的人,年幼的时候不讲孝悌,长大了又没有什么成就,老了在家里还作威作福,不能给子孙做表率,真的可以说是一个害人虫。

正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一个家庭的作风如何,一定和长辈们的教育有脱不了的关系,子孙们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影响下,不仅是能学到好的东西,更能学到那些不好的东西,这就是家里老人的引导和教育的作用,安禄山和史思明他们反叛大唐,他们俩也都是被自己的儿子背叛杀死的,这就是上行下效的后果,也是“老人克子孙”的一种情况。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那些一家四世同堂其乐融融的幸福场景,一定是家里面经济条件还可以的,在古代就是那些富贵家庭才会出现的,像朱元璋一家人,饿死的不知凡几,哪里会有四世同堂的情况出现,贫穷是这世上最难治疗的疾病,在大家的生活中,如果一个人长寿,但是晚年常年卧榻,需要人照料,对于家人来说,总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吧!

古人说“五行相生相克”,这里的克有损害的意思,当一个老人生病需要人长期照顾时,对于家庭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大家内心的善会让你一直赡养老人,可是这样时间一长,对于子孙后代何尝不是一种损害,尤其是那些生活负担较重的子孙后代。

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世间众生自然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可是作为普通的我们来说,不论是出于内心的善,还是外人的言语,大多数人无法突破那伦理的枷锁,那样的老人长寿从某种方面来说不是在克子孙吗?

结语

生活中有许多经验或许都是一语双关的,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理解方式,可是你不能说他错,《天道》里的丁元英在面对自己的父亲时,那种做法是有违伦理纲常和大众的认知的,可是真有错吗?那是不为对也不为错,只是人们的考量不一样,然而人世间许多事情都是残酷的,大家无法改变什么。

更新于:6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