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清朝内忧外患。
在这种形势下,有一人力挽狂澜,让清朝一度有“中兴之势”。
此人便是曾国藩。
曾国藩先是平定太平天国运动,随后积极推动“洋务运动”,主张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第一个兵工学堂,印刷西方书籍,派学生留学美国。
在人才上,曾国藩也选贤举能,左宗棠便是曾国藩一直看中而提拔上来的,李鸿章则是曾国藩的学生。
可以说,曾国藩对晚清时期的政局起了非常大作用。
实际上,除了在官场上的作为,曾国藩在治家上也有良方。
曾国藩发达后,一刻也不敢忘记自己的初心,时常在家书中告诫家中胞弟处世治家之道。
在咸丰十年闰二月二十九日的家书中,曾国藩写道:
余与沅弟论治家之道,一切与星冈公(曾国藩祖父)为法。大约有八字诀,其四字即上年所称:书、蔬、鱼、猪也。又四字则曰:早、扫、考、宝。
下面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曾国藩治家的“八字诀”。
一、书
“书”即是读书,学习。
曾国藩作为兄长,常在家书中告诫诸弟不可懈怠读书之事,读书需持之以恒: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曾国藩家族本是湖南一个普通农家,世代务农,全凭曾国藩立志苦读,最终才有如今的成就。
所以,曾国藩深知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常督促诸弟。
其实,读书在任何时候都是非常重要的,知识改变命运。
活到老,学到老。
二、蔬
“蔬”即是指种蔬菜。
三、鱼
“鱼”即是养鱼
四、猪
“猪”即是养猪
曾国藩在家书写道:
家中种蔬一事,千万不可怠忽。屋门首塘中养鱼,亦有一种生机。养猪亦内政之要者。下手台上新竹,过伏天后有枯者乎?此四者可以觇人家兴衰气象。
曾国藩认为“蔬、鱼、猪、竹”这四件事可以看出一个家庭的兴衰。
其实可以这样理解,一个家庭必须要有勤俭、朴素之风,切勿发达之后便染奢侈之气。
曾国藩出身在一个传统的农耕家庭,深知生活不易。即使位极人臣之后,曾国藩也未敢放纵不羁。
而是自己以身作则,家中凡事从简,亲力亲为,教育子女也要如此。
因为曾国藩知道,辉煌只是暂时的,一个家庭要想长盛不衰,一定要有勤俭之风,勿忘初心。
五、早
“早”就是要起得早。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早上是一天生活的开始,早上的精神状态对一天的工作也非常重要。
曾国藩也特别提倡早起:
起早尤千金妙方、长寿金丹也。
如果一个人天天都起得很早,意味着他对生活抱有激情,有理想、有目标,并愿意为此奋斗。
反之,如果天天睡懒觉的人,肯定浑浑噩噩,一事无成。
六、扫
“扫”即是时常要打扫庭院。
曾国藩为什么要强调需要经常打扫庭院呢?
打扫庭院首先可以让自己家中显得干净整洁,好招待客人,自己也看着舒心。
其实深层含义为:“打扫庭院”可以理解为“处理自己的事情”,只有生活中的小事能办好,才有能力办大事。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七、考
“考”即是祭祀祖先。
祭祀祖先体现得是“礼”和“孝”。
自古以来,做人以孝道为根本,以礼节为基础。
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又言:百善孝为先。
我们在生活中必须要有孝道和懂礼节,方能在社会上立足。
八、宝
“宝”即是亲戚邻居要时常往来。
俗话说“走亲戚”,亲戚虽说都挨着亲,但还是要时常走动,要不然再亲的亲戚都会生疏的。
邻居则是我们平时生活中最常接触到的人,有时候有啥急事邻居也可以帮衬着点,远亲不如近邻。
曾国藩认为,在生活中与亲戚和邻居的联系也非常重要,能帮则帮。
曾国藩还在家书写道:人待人,无价之宝也。
在很多时候,亲戚和邻居往往是最值得信赖的,此乃无价之宝。
曾国藩还在“家范”中写了这么一段话,体现了曾国藩对“孝”和“治家之道”的理解:
澄弟常以我升官得志,说我是孝子贤孙,实际上这并非是孝顺。如果这都算孝顺的话,那岂不是李林甫、卢坏慎之流也算是孝子贤孙。
我深知自己才疏学浅,时刻有弃官回乡的准备。我的志向是对得起祖父兄弟,对得起家族乡党,仅次而已啊。
曾国藩的观念中,在家族里问心无愧,且带领家族长盛不衰,方能称“孝”。
这便是曾国藩的治家之道。
声明:本文由百叶君原创,图片来源网络,参考资料:《曾国藩家书》,持续更新国学文化,欢迎留言交流。
更新于:3个月前声明 本站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 包括/图片/视频/个人隐私等信息 )请来信告知,本站收到信息会尽快处理并回访,联系邮箱:laodilailiao#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