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401.《项脊轩志》|庭有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 主播:徐萧然

2025-03-28 21:19
八字精批2025运势命中贵人八字合婚

古代文学作品选

Vol.401

作品原文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qì),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yuán)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增胜。借(jī)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 (cuàn),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gū)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hù)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jiǒng)牖(yǒu)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参考译文

项脊轩是一间老的南厢房。屋子只有一丈见方,可以住一个人。这间百年老屋,灰尘泥土从屋顶往下漏,下雨时雨水也往屋里流,每每想挪动书桌却总也找不到可供安放之处。房间又是朝北的,日光照射不到,过了中午就已经昏暗下来。我稍加修补,使上面不再渗灰漏水。在前面开了四扇窗户,围绕着庭院砌起矮墙,用来遮挡阳光,阳光从矮墙反射进屋子,室内才明亮起来。又在庭院里错杂着种上木兰、桂树、竹子和其他树木,先前的栏杆也因此增添了光彩。各种书籍摆起来放满了书架,我住在屋里,时而长啸吟咏,时而安静独坐,室外有各种声响而庭院的台阶上却是静悄悄的,时常有小鸟来觅食,人来了也不飞走。十五的夜晚,皎洁的月光照亮半边的墙壁,投射出错杂的桂树影子,清风吹过,树影随之摇动,十分可爱。

然而我住在这里,有许多让人开心的事,也不乏可悲之事。从前,这庭院南北相同连为一体。等叔伯们各自分了家,院子里里外外到处都是新设的小门和院墙。东家的狗对着西面叫,客人来赴宴还要先穿过厨房,鸡在厅堂里栖息。庭院中最初扎上的篱笆,后来砌成了墙,已经变了两次。家中有位老婆婆,她曾在这屋里住过。老婆婆是故去的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当过奶娘,我故去的母亲对她很好。这间屋子的西边同内室相连,母亲曾来过一次。老婆婆常对我说:“这个地方是你的母亲曾经站过的。”老婆婆还说:“那时候你姐姐在我怀里,呱呱啼哭,你母亲就用手敲着门板说:‘孩子是感到冷呢,还是想吃东西呢?’我在门外和她互相问答。”话没说完,我就大哭起来,老婆婆也哭起来。我成童以后就在这项脊轩中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望我,说:“我的孩子啊,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怎么整天不声不响地在这里待着,像个女孩子一样?”等到离开时,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道:“我们家读书很久没有成效了,这孩子的成就倒是可以等待到了!”一会儿,她又拿着一块象牙手板来到屋里,说:“这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朝见皇帝用过的,以后你会用到它。”看到从前留下的痕迹,那些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真让人忍不住想要放声大哭。

项脊轩的东面曾经是厨房,要去厨房的人们都会从轩前经过。我关着窗户住在轩中,时间长了,能够凭脚步声辨别人。项脊轩共遭到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也许是有神灵在保护它吧。

我认为:巴蜀寡妇名叫清的,守着朱砂矿,得到的好处为天下第一,后来秦始皇为她筑造了怀清台。刘备和曹操争夺天下,诸葛孔明从隆中出山建功立业。当这两个人默默无名地住在偏僻的地方时,世人哪里能知道他们?我住在这小小的破屋中,当我得意之后,人们会认为这破屋中有不平凡的事物。知道的人,大概会说我跟浅薄的井底之蛙没什么不同吧。

这篇志我已经写好后的五年,我妻子嫁给了我。那时她到这轩中来,跟着我问我古时候的事,有时靠着桌案学写字。我妻子回家省亲,回来后转述她妹妹们说的话:“听说姐姐家有阁子,不知道什么叫做阁子呢?”

那之后六年,我妻子过世,屋子坏了但没有修整。又过了两年,我一直抱病卧床,实在无聊,就找人重新修了这间小屋,形制和之前略有不同。然而那以后我常在外,并不经常住在这。

项脊轩的庭院中有棵枇杷树,是我妻子过世那年我亲手种下的,现在已经枝叶繁茂而像伞一样挺立了。

解读分析

归有光(1507—1571),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汉族,苏州府太仓州昆山县(今江苏昆山)宣化里人。明代官员、散文家,著名古文家。归有光均崇尚唐宋古文,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与唐顺之、王慎中并称为“嘉靖三大家”,又与胡友信齐名,世称“归、胡”。著有《震川先生集》、《三吴水利录》等。

这篇《项脊轩志》以轩为线索,言之有物、文风朴实、真切感人,是一篇优秀的抒情散文。林纾评价它“将人事变迁,家道坎壈(lǎn),皆归入此轩,作睹物怀人写法。”文章记叙了项脊轩的环境变化以及相关的人事变迁,抚今追昔,表现了归有光对自己家庭兴衰变化的无限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文章感情饱满,含蓄深沉,结构上构思巧妙,组织得体,语言平淡自然,不刻意求工而笔到意随,别有风韵。

———— /END/ ————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打开一往网易云音乐官方电台

更新于:13天前

声明 本站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 包括/图片/视频/个人隐私等信息 )请来信告知,本站收到信息会尽快处理并回访,联系邮箱:laodilailiao#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