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提倡要过中国的传统节日,降低洋节的侵蚀,其中每年2月14日的情人节就是一个比较有名的洋节。前些年情人节在我国很盛行,许多商家都会在情人节促销,玫瑰巧克力都趁机热销。随着新一代年轻人成长起来,人们更加注重我国传统文化,而七月七日这个中国的情人节也进入了一些人的视野。
不过七夕更准确地说应该叫乞巧节,并不是情人节。我国传统上也没有什么情人节,倒是有一个踏青的日子与情人节有些类似,所以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日子并不符合情人节的寓意。但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传播得很广,所以到了现代把这一天当作情人节倒也勉强可以接受。不过从牛郎织女故事的早期版本来看,他们的爱情也并不是那么坚贞不渝。
牵牛星和织女星的名称出现得很早,牛郎和织女成为夫妻的传说出现得也很早。先秦时期的《月令广义》中就记载了牛郎织女的故事: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其一年一度相会。”
织女是天帝的女儿,她并没有私会牛郎。织女嫁给牛郎是天帝的父母之命,并不是织女的自我追求。织女嫁给牛郎之后荒废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所以才被天帝惩罚,夫妻分离,每年只能在七夕相会。这样的婚姻并没有太多爱情的色彩,也和民间没有太多的关系,完全是根据织女星和牛郎星构想出的天上的故事。这里的织女没有什么独立性,完全是听命行事。
织女还有另一个故事,在另一个故事中织女也是听命行事嫁给了另一个人,那个人就是汉朝时的董永。董永是二十四孝中的主角,他最出名的是卖身葬父。董永是一个读书人,他的父亲死后无力安葬,于是他卖身为仆安葬了父亲。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于是在前往主人的路上董永遇到了天帝派来的织女。织女当然不会直接说自己是天帝派来的,找了个借口嫁给了董永。
织女嫁给董永的目的是帮助董永赎身,当董永卖身的主人知道织女善于织布的时候,主人便要求织一百匹缣布偿还卖身钱。织女用了十天织完了一百匹缣布,董永获得了自由。织女在回去的路上表明了自己的身份:“我,天之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说完这些话织女便凌空而去,从此不见了踪迹。织女和董永也没什可歌可泣的感情,织女只是奉天帝之命行事而已。
后来董永和织女的故事进一步演化,织女成了天帝的女儿,是七仙女中的小女儿织女。而且织女还给董永生了一个儿子,而董永在织女返回天庭之后,又另行娶妻。董永和七仙女之间也没有什么坚贞不渝的爱情。和董永做过夫妻的织女是那个和牛郎在一起的织女吗?想想应该不是,否则织女在每一年都要和牛郎见一次面的间隙还要再去和董永做一段临时夫妻也太惊悚了。
如果嫁给牛郎和董永的织女是同一个人,那说明织女不可能是天帝的女儿。天帝被董永的孝行感动也不必牺牲自己的女儿,织女只能是个工具人。这样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织女在天庭也要辛苦地从事纺织工作,她根本不是天帝的女儿,只是天帝的奴仆而已,所以只能听从天帝的命令行事。汉朝时大家贵族有一种行事方式就是用自家的女仆招待客人,只有这样天帝才会命令织女去嫁给天帝想要奖赏的人。
那么织女是否一直就这样听从天帝的命令而没有一丝反抗呢?我们可以看一看另一个织女的故事。《太平广记》第六十八卷记载了另一个织女的故事,故事的男主是唐朝时的郭翰。郭翰年轻时遇到了从天而降的仙女,那仙女自称是织女。织女说:
“吾天上织女也。久无主对,而佳期阻旷,幽态盈怀。上帝赐命游人间,仰慕清风,愿托神契。”
织女自称是奉天帝之命游玩,自己和郭翰有缘,于是便来和郭翰相会,从此郭翰便和织女夜夜相会。几天之后,郭翰开玩笑说:“牵郎何在?那敢独行?”郭翰想知道牛郎在哪里,织女为什么会背着牛郎行事。对此织女答道:“阴阳变化,关渠何事?且河汉隔绝,无可复知;纵复知之;不足为虑。”织女认为自己做什么与牛郎无关,中间有天河相隔,牛郎不会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即使牛郎知道了也无所谓。
可见在织女的心中牛郎的地位也就那样,并没有什么可歌可泣坚贞不渝的感情。快到七夕之时,织女有几日没有前来与郭翰相会,看来织女与牛郎相会也是例行公事。后来的某一天织女与郭翰作别,说是天帝有命,他们之间的缘分已尽。这一次织女倒是伤心流泪,似乎与郭翰有了真感情。这一次织女倒像是凭着本心行事,而与牛郎和董永的婚姻完全是奉命行事。织女自由了一次,她的爱情可能只给了郭翰一人。
更新于:17天前声明 本站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 包括/图片/视频/个人隐私等信息 )请来信告知,本站收到信息会尽快处理并回访,联系邮箱:laodilailiao#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