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皇上1个总统,都纷纷来到此地跪拜并题字,究竟为什么?

2025-04-11 21:10
八字精批2025运势命中贵人八字合婚

国子监位于成贤街,在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内,是一条东西向的胡同。清代名“成贤街”,因孔庙和国子监在此而得名,又称国子监胡同。

成贤街共有四座过街牌楼,街东西口各有一座,横额上都题有“成賢街”字样,在国子监左右也各有一座,横额上题着“國子監”几个大字。

11月份算是旅游淡季,街上人不太多。

国子监:又称“太学”或“国学”,顾名思义就是培养国家之子(精英)的地方,自汉代起就是固定的机构之一。元、明、清三代担负着如同现代北大、清华、中央党校以及教育部等的文化教育职能,还曾作为元、明、清三代皇家祭孔的重要场所。

国子监不仅接纳全国各族学生,还接待外国留学生,为培养国内各民族人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起到积极的作用。

院里很多古槐古柏,更显得古色古香。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东西两侧竖立的一座座石碑,那是元、明、清三代进士题名碑,共198座,上面刻有51624名进士的姓名、籍贯和名次。

国子监的票包括国子监和隔壁的孔庙。

琉璃牌坊

在集贤门内有一座三间四柱七楼庑殿顶式琉璃牌坊,正面额书"圜槁教译",阴面为"学海节观",均为乾隆皇帝御笔。碑坊黄色琉璃碑顶,绿色琉璃镶边,傍晚的天光下仍显得光彩夺目,流光溢彩,是北京唯一不属於寺院的琉璃牌坊。

精美的琉璃纹饰,富丽饱满的色彩

牌坊下部的石雕二龙戏珠,虽然在下面的不起眼处,仍然做到了华美生动。

牌坊进去就是国子监的中心建筑“辟雍”。由大学士兼国子监事务的刘墉主持修建。“辟雍”的前面还有一株“罗锅槐”,传说与刘墉有关。

“辟雍”二字是国子监的所有内容的真谛,表明中国自古以来尊重知识,尊重文化,尊师重教的传统。

“辟雍”的意思:辟雍是古代西周天子为贵族设立的大学,辟通璧,意思是环形的玉,古代璧为天子礼天之器。雍古代也是廱,意思是四方为水,土在其中。辟雍这两个字很有象徵意义,就是“王道教化圆满如璧,不绝如水。”

其实到过北京国子监的人不难看到,这里是一个规制很高的场所,与故宫、太庙等级一样高。

御碑亭

琉璃牌坊辟雍,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是国子监的中心建筑。建于中轴线中心一座圆形水池中央的四方高台上,是一座方型重檐攒尖顶殿宇。四面开门,设台阶六级。辟雍周围环绕著长廊,四面架设精致的小桥横跨水池使殿宇与院落相通,这种建筑形制象徵著天圆地方。

乾隆皇帝之后,每逢新帝即位,都要来此做一次讲学,以示中央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六堂,是位於辟雍左右两侧的33间房,合称为六堂,分别为:率性堂、诚心堂、崇志堂、修道堂、正义堂、广业堂,是贡生、监生们的教室。

殿的正中设置的龙椅、屏风和御书案等皇家器具都是乾隆“临雍讲学”时所用的设施。

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把龙椅曾因历史原因离开国子监半个多世纪,经多方努力才回归故里

与国子监一墙之隔的东侧是北京孔庙。孔庙,无论规模大小,庙内都设有大成殿。殿内安放孔子塑像。

孔子像

北京孔庙是国子监的一部分,占地22000平方米,原称国子监孔庙或京师孔庙,是中国元、明、清三朝祭祀孔子的场所,与南京夫子庙、吉林孔庙和曲阜文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是仅次于曲阜的全国第二大孔庙,它与西侧国子监构成“左庙右学”的建制。

辟雍两侧以前是贡生、监生们的教室,现场还原当日国子监上课的情景,旁边介绍相关历史知识,有心人可以看看。

学生对老师的讲授有所质疑,为表示尊敬,要跪在老师面前提出疑问。尊师重教一定要提倡,现在虽说不需要下跪,但是对老师一定要真心尊敬。

大成殿是孔庙的主建筑,是供奉孔子神位,祭孔时皇帝行礼的地方。

现存大成殿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扩建而成,五进九间,双层飞檐,四坡五脊,通高33米,黄色琉璃瓦,顶部正脊两端均装饰龙形鸱吻,殿内金砖铺地,整体规制,与故宫太和殿无二,文化底蕴深厚。

因为孔子的儒家思想的内容有利于巩固皇权,和皇权统治有相当大的契合点,而且读书人以孔子为师,尊重孔子也有笼络读书人,扩大统治基础,巩固统治的作用。所以我国古代每个朝代的帝王都会对孔子进行祭拜册封。

明清时期的祭孔活动,被称为“国之大典”。满清入主中原,顺治帝定都北京,他在京师国子监立文庙,内有大成殿,专门举行一年一度的祭孔大典,并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祀礼规格又进化为上祀、奠帛、祝文、三献、行三拜九叩大礼。

大成殿上方悬挂着康熙皇帝手书的“万世师表”牌匾,这是颂扬孔子是千秋万世的老师和表率。

大成殿共悬挂10块牌匾,由康熙到宣统共9位皇帝御书。

从努尔哈赤后人进关以后,一共有十代皇帝,其中有九位皇帝在此留笔,可见对孔圣人推崇之至。

中间一块牌匾“道洽大同为民国大总统黎元洪所写。意指由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人间正道之学,遵崇儒家学说可成就大同世界,四个字体现孔子思想的精髓。

康熙:“万世师表”这块匾额是位于大成殿外,是这里最早的皇帝匾额,开了清朝皇帝来大成殿题字之先河,以后历代皇帝纷纷效仿。

雍正:“生民未有”意思是说:自有生民以来,从来没有像孔子一样至高无上的圣贤,世上只出现了这一位圣人。

乾隆:“与天地参”这块匾是乾隆皇帝写的,说的是与天和地共同参拜孔子,可以说是对孔子尊敬到了高于天的地步。

嘉庆:“圣集大成”,四个大字,就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治世之道,其意为要达到无事不通的最高境界,靠的是集成。

道光:“圣协时中”,是道光皇帝的在道光元年(1821年)的御笔题书。“圣协时中”出自《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意在赞扬孔子的中庸之道。

咸丰:德齐帱(chou,帐子)载,这种歌功颂德的词句, 意在赞扬孔子学术思想和个人品德完美无缺。

同治:“圣神天纵”,意在颂扬孔夫子为上天赋予人间的品德和学识高超的神灵。

光绪:“斯文在兹”,语出《论语·子罕第九》:“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此处意指世间所有文化盖源于儒学创始人孔子。

宣统:“中和位育”:是儒家的核心口号,是修养工夫之极致,“中和”是目的,不偏不倚,谐调适度;“位育”是手段,各守其分,适应处境。“中和位育”最先出自《中庸》,其开篇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宣统就是我们最熟悉的溥仪皇帝。

从以上题词可以看出,为了利用儒家思想治理国家,各位皇帝对孔圣人也是谀词如潮。看来谁也做不到“万事不求人”,你我蝼蚁小民,还是快乐地搬砖吧!

更新于:21天前

声明 本站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 包括/图片/视频/个人隐私等信息 )请来信告知,本站收到信息会尽快处理并回访,联系邮箱:laodilailiao#foxmail.com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