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打坐,脚是凉的,坐上一个小时,就应该热了,甚至平时脚就应该是热的。如果你坐了一个小时,脚还没有热,说明你身体有问题。人体的精力是从两只脚产生的,它在体内主要是管“暖”的作用,通常身体虚弱的人,一到冬天,手、脚、膝盖都是冰凉的,这说明他的精力不足。
腿上有功夫的人,平时即便不盘腿,两只脚也是热的,稍微盘一下就更热了。暖融融的感觉由两只脚传到两条小腿,再传到大腿,然后从后背往上延伸。按这个路线继续往上走,就会达到道家所说的“还精补脑”。
这里所讲的精力,就是通常所说的元气,腿上经脉畅通的人,走起路来非常轻盈,绝对听不到“咚、咚、咚”的响声。因为他生理的气是从下往上升,如果生理的气没有往上升,走起路来就咚咚响。
气往上升的前提条件是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否则,仅有的力量只够身体消耗,没有多余的力量由下而上供修炼使用。
人若想健康、长寿,首先两只脚、两条腿的气脉要畅通。两条腿的气脉没有畅通,坐在这里就会翻来覆去地挣扎,不仅不会舒服,而且整个身体都很僵硬。肾脏不好的人,更要盘腿。
为什么有的人冬天不怕冷呢?就是因为体内精力很充沛。“暖”是由“精”产生的,力气是由“气”产生的,当体内的阳气从下半身上升到上半身时,人自然会很有力气。
打坐时出现的光芒,也是由精力产生的。当“精力”上升到身体的上半部,达到头部时,自然就变成了光,身体的精、气、神通过修炼,就转化为热、力、光,也就是热量、力气、光芒。
但是常人的精、气、神都从六根门头漏掉了!漏失最多、最严重的就是打妄想。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胡思乱想”,“欲望重重”!当一个人的精、气、神漏失了太多,就会两眼无神,目光呆滞,其次便是头脑反应迟钝。
人的思维是否敏捷,与体内的精、气、神有绝对关系。精、气、神消耗过多,没有力量供给头脑,头脑反应就会迟钝,而且头脑还会显得很干瘪。如果一个人的精、气、神很足,升到头部,头就会显得特别饱满。
打坐修炼固然可以让精、气、神充足,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适当地走路、散步、劳动,一样可以让精、气、神充足。
修道修的是心态,如果你生理的这一关还没有过,没有修好,就不叫修道,而叫修身体。修身体只是通往大道的最初阶段,当走完修生理的这个阶段后,再修道,就与生理没有多大关系了。
也就是说修行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修身体,一部分是修灵性,也就是通常说的“自性”。
我们现在是连最初的生理阶段都没有修好,怎么可能跳到空中修自性呢?大道是以修身体为基础,修灵性为究竟,我们通过观察花木成长的过程,就会明白一个道理:如果一株花木的营养不充足,就会显得瘦小、干瘪。
反之,如果营养充足,就会长得茂盛、粗壮。尤其是在生长花骨朵的时候,如果这株花木有充足的营养供给花骨朵,花骨朵就会长得特别饱满;如果营养不足,就只够维持花木的生长,没有多余的力量长出花骨朵。因为花骨朵所需要的养分,是这株花木全部养分的一大半。
我们人体就相当于一棵会挪动的树,人体的“根”是两只脚,脊柱是树干,头是花骨朵,两只手臂是树的枝丫。当你把生理这一关过完了,自然会见性!但是在见性之前,必须有一个“明心”的阶段。不明心,你就不知道如何修道;不见性,你就不知道如何炼这颗自性的心。
很多学道人都是诚心有余,智慧不足,误以为只要诚心诚意地烧香、拜道就能了脱生死,这些固然是修道所需,但并非修道的全部。成道究竟需要什么呢?道祖讲过:“明心,见性;见性,成道!”也就是说在见性的基础上,再继续修下去,才能成道。不明心,不见性,你怎么下手修呢?你以为坐在这里打打坐,念念道,持持咒,就是修道,就是修净,就是修密了?实际上这与道毫无瓜葛,根本扯不上关系。
如果你以为盘个腿,念个经就是修道,那说明你对道一点都不了解!
我曾经对“明心见性”作过一个比喻:“明心”是明白了方向,并朝这个方向走。“见性”是见到了目标,但要达到目标,还有待努力。就像我们想摘苹果,已经见到了一棵苹果树,正朝苹果树走去。“成道”呢?是已经到了树下,摘到了苹果,吃进了肚子,与苹果合二为一了,别人也可以把你“吃”下去了。
如果你没有明心,就不知道修道的方向,无处下手,只会瞎碰乱撞!这时候你就是拜再多的师父,诵再多的经,磕再多的头,最后,你都会把你的师父否定掉,把你师父的法否定掉,把你师父的道否定掉!
你误以为师父给你一个方法,你就能修成就。没有那么简单的事!即使你明白了树的方向,你不朝这个方向迈进,也见不到这棵树。但是,见到这棵树的人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把果子摘到手。也就是说“明心”的人,可能还会退失道心。而“见性”的人,已经见到果子了,他绝对不会退失道心,肯定会把一切放下,集中所有的精力去摘这个果子。
实际上大家不是困于“不知道如何修”,而是心静不下来,没有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搞不清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其实所有的法都能帮你成就,就看你是否真的能为这个“法”付出!功夫绝对不会白做,除非你做得不对路,与这个方法背道而驰。
为什么现在这么多学道、信道的人,连道的影子都还没有见到呢?实际上大家所做的一切,都与道不相干。就好比我们身上穿了十几层衣服,修行就是为了一层一层地脱掉它们,可是我们非但没有脱掉它们,反而还不断地往自己身上加衣服!所以越学道,越信道,反而越累,不仅没解脱,反而枷锁套得更多、更重。
道学的根本是放下,是解脱,可是现在学道的人什么都不放下,什么都想提起来,可是又没有力气,提不起来。你之所以来求法,来听法,来修法,说明你的心不平静,也不清净。无论用哪种方法,目的都是为了让心达到清净、平静。
如果你认为自己修得多么多么高,思想多么多么正确,结果心既不清净,也不平静,那不是“法”有问题,而是你有问题,如果不在这两方面下功夫,谁也帮不了你,想检验我们的心是否平静,是否清净,不是靠打坐,也不是靠念道、持咒。
现在的修行人把修行的思想整个搞颠倒了,以为修行要脱离家庭,脱离团体,脱离人群,脱离社会,把自己独自一人封闭起来。固然有某个阶段需要如此,但这个阶段相当短暂,古时候的修行人经历这个短暂的过程,是为了更好地打开自己,更快地走出自我狭隘的空间,更好地融入社会,融入人群,融入团体。
那么这个阶段究竟需要多长呢?如果你很幸运,找到一个过来人,把自己完全交给他,三年就足够!
为什么过去的修行人把修行定为三年,而不是一年,也不是十年呢?现在回忆起来,三年真的足够了!第一年是修身,突破生理的阶段。即便你是老弱病残,一年时间也足够转变生理了。
按古时候的修行方法,一百天就突破了,叫做“百日筑基”。如果这一百天你把握住了,基础就打好了;如果你把握不住,还要再来个一百天。第一个一百天之后,每次需要的时间都会更短,因为走熟路,会缩短走路的时间,再笨的人、体质再差的人,一年时间足够了,一年有四季,足够你重复四次了。
因为第一次需要一百天,第二次、第三次都不需要一百天。古人给你满打满算,过生理这一关绝对不超出一百天,青年人八九十天就够了。
第二年是进入灵修阶段。
第三年你已经坐在这里没事干了!只要反复训练它就行了。有一年的时间训练它,你已经能达到与它为伍,和它相伴了,这时候你就应该从封闭的空间中走出来,与外界打成一片。
但是这些话是过来人讲的,没有过来的人会在这方面消耗很多时间。即便你明白了这个道理,在做的时候,如果没有过来人指点,别说一年,就是十年,这个过程你也无法完成。
因为这个阶段不是靠你摸索出来的,也不是靠悟出来的,它是有为法的阶段。既然是有为法的阶段,就要靠方法、靠过来人、靠明师指点,等进入无为法的阶段时,也就进入了“悟”的阶段,就要靠你自己的根器了。
如果一件事情你从未接触过,连听都没有听说过,对它丝毫不了解,让你去“悟”,你怎么“悟”?只有你参与了这件事,经历了这件事,逐渐熟悉了这件事,才谈得上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才会有感悟。
修行没有上路,没有学会走路,都需要一个人牵着你的手,扶着你走。否则,你一个人在地上爬来爬去,最后会误以为“人”就应该趴在地上爬,而不是站起来,迈开两条腿走!当你突然看到有人站起来走,你还会笑话人家,说人家是怪物!
今天下午来了位修行人,有几个人看到了。要是在西藏,他走到哪里,恐怕后面会跟着一大片。但是对他而言,这样的经历太多了,无论人们拜不拜他,他都一样对待。
在座有当过老师的,都有过这样的感受:第一天上班,学生叫你老师,你感到特别自信、特别兴奋、特别欢喜!等到被称呼久了,你就没感觉了,没感觉到自己是个老师了。
一个修行人被称呼什么不重要,关键是要自知。谈到自知,如果没有见到真东西,即使手里拿的是个假东西,你也不知道是假的。没有见到真的,又如何区分假的呢?
要辨别真假,必须依靠过来人。而过来人往往又不喜欢多事。在他眼里,一切都是应该的,一切都是正常的,所以道说他没有度众生,是大家到了发道心,让他碰上了,如果大家不发道心,他来到我们面前,也奈何不了我们!
也有许多人当时见到了道,可是并不信他,也不渴望解脱,而有的人没见到道,只是听了他的名字就很渴望修道!
每个人内在的修行的种子都会萌发,只是萌发的时间不同。如果一个明师很幸运,是春天来到大家面前,大家心里的这颗种子就会萌发;如果他不幸运,是冬天来到大家面前,大家的这颗种子就不会萌发。所以道从不会骄傲,从不会认为自己有能力。是因为他很幸运,他来到大家面前时,正好是春天,而不是冬天!
你不相信,可以找一个不信道的人去度一度他,你说得越多,他对道家的误解会越多,越容易生起毁谤之心!但是当他发了道心之后,你说什么他都相信,你不说他也相信。
所以道说众生不是他度的,是“自性众生自性度”!修行人犯的最大一个错误,就是不喜欢见人,不喜欢做事。
不见人,不做事,你怎么成长呢?你的智慧怎么开呢?既然智慧没有开,你就是个木头人。木头人怎么会解脱呢?解脱不就是通过开智慧,明事理吗?你们对一件事情了解以后,心里是不是觉得很轻松?如果没有智慧,怎么了解呢?当然我们遇到问题时,确实会生烦恼,会抱怨。但是过后回忆起来,还是觉得很有收获、很值得!没有通过借事炼心,你永远无法成长,往往会开口便错,出手即非!
智慧不是坐在这里就可以开发出来的。老祖宗说智慧是由定产生的。既然定能生慧,你们说什么不是定?什么地方不能定?如果你做事的时候,不散乱,不慌张,这就是定。在这个当下就能产生智慧。遇到事物,不被诱惑,不被转,也说明你有定力。
在这个当下也能产生智慧。一个人不做事,不经受考验,如何知道自己的定力、慧力够不够?如果你真的渴望修行,生活中的事情就足够你修了,根本不需要再诵经、打坐、念道,也可以说这些都是小乘的修法。大乘的修法绝对不会这样,不会放下左手的东西,又用右手去抓。
真正走大路线的人,都是与人群、与社会、与所遇到的事物打成一片。你根本看不到他把自己封闭起来,与人群、与事物隔绝。但是,凡是走大乘路线的人,都会经历一段小乘路线的修行,前面这个阶段就如同在花盆里栽花木,容易管理,容易成活。
但是成活以后,要想让它长成参天大树,就必须把它从花盆里移栽到大地上,让它在广阔的天地间生长。否则,它的根无法延伸到四面八方去汲取营养,它的生长就会受到花盆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