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讲到,春夏秋冬四季气候分明,有其各自的“生理特征”——
春天“生”根发芽,夏天快速“长”大,秋天“收”获果实,冬天“藏”好来年再播种。
根据四季的不同特点,人们总结出对应的保健方法,简而言之即:养生、养长、养收、养藏,后来习惯用“养生”泛指四季的调养。
此时我们正值秋末冬初的过渡阶段,天气越来越凉,这就需要我们更加注意保护好自身有限的能量,避免外泄消耗。
中医讲究“未病先防”,若不想在入冬之时被寒邪侵体,一定要让身体提前做好准备。
中医认为“胃喜温而恶寒”。秋冬季气温易发生骤降,脾胃受寒气所困,运化功能不能很好地发挥,很容易发生各种肠胃疾病。
所以,此时我们调养脾胃的关键在于“里外不受寒”。
这里推荐大家,在每日晨起后练习一套药王孙思邈的养生「六字诀」。
这套呼吸吐纳法,每一个字都针对性地调理一个脏腑的功效;通过六字的不同发音口型,唇齿喉舌的用力不同,加之呼吸引导,以牵动不动的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
而其中的「呼字诀」是补脾气的重要方法之一,能补益脾气、促进肠胃消化。
经常练习,可以提高食欲,保护胃肠,改善腹胀、腹泻、四肢疲乏等,从而达到振奋精神的作用。
此外,从立冬(11月8日)开始,我们的起居调养需顺应冬气,养护人体闭藏功能。而冬气通于肾。也要格外注意养肾。
六字诀中的「吹字诀」则是养肾的重要方法之一,可强腰补肾、泻肾脏之浊气。
经常练习,可缓解腰膝酸软、盗汗遗精、阳痿、早泄、子宫虚寒等肾经疾患。
注意事项:练习六字诀时,应轻缓无声,忌大力呼吸,一般在饭前或饭后1小时练习,饮食过饱时不宜练习。练习时间需因人而异,不可勉强,如有不适应立即停练。
古人有云:“腹宜常摩,可祛百病”。
腹部是人体的一个重要部位,因为它有很多经络交织网,肾经、胃经、脾经、肝经等,通过揉腹的方式可以让我们腹部经络运行顺畅,气血源源不断地灌输进来,自然五脏六腑都会感觉舒服。
同时,在不断的按揉过程中,可以把我们脾胃瘀堵的点给揉散开,使得气机通畅,升清降浊,使脾胃中的浊气/毒气更容易排出来。
另外,还能起到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益气升阳,补肾固涩等作用。
特别是平时有乏力、手脚冷等症状的人,秋冬时节在睡前揉腹最合适不过了。
最简单的按揉方法:站、坐或仰卧均可,身体放松,两掌重叠一起,肚脐作为中心点,以顺时针的方向按摩,动作要柔、缓,力度保持均匀。
但是对于时间相较充裕的家人,这里更推荐大家做「仙人揉腹法」。
整一套做完后,你会感觉脾胃中焦有一种畅通感,若是腹中积食或是总是不思饮食,做完后还会打嗝、放响屁,这都是脾胃气通畅了的表现。
经过这一系列的动作,脾胃通畅了,吃进去的食物也能补到该去的地方,身体的气血畅通充足,精神就会好起来。
另外,需要注意:脾胃为后天之本,易受寒邪侵袭,温热熟食最适宜霜降节气,应少吃寒凉性质的食物,如海鲜、各种冷饮等,以免寒邪伤及脾胃,引发疾病。
「秋收冬藏」,天地阳气已开始收敛,肾主收藏,此时肾也开始收纳阳气了。
肾脏的阳气就是我们身体里的小太阳,温煦我们全身。霜降已过,此时开始养护肾经,给你的肾补足元气,让它更好地为过冬储备能量是最为重要的事。
《灵枢·脉度》中记载“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另外,耳朵这个部位有着密集的穴位,并且耳朵还是六条阳经经脉的所聚之处。
因此,经常按摩耳朵可起到健肾养身的作用。
我们可在平时休息时,用双手捏、搓、拉、揉整个耳部3分钟。不必拘泥手法,以自己感觉不太疼为适宜,这个过程中耳朵会变红,直至有温暖感。
中医上把脚称之为人体的第二心脏。我们的足底,看似远离身体的核心区,但却能通过经络、下肢血液循环与身体各脏腑发生紧密的联系。
秋季用热水泡脚可疏通经络,达到防寒防病的效果,今天这个脚部按摩手法,不仅适合在泡脚前放松用,睡觉前、起床后也可作为日常的保健按摩。
在泡脚开始之前,可用左手手掌置于右侧足底,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揉动,约2-3分钟,充分放松足底的筋膜肌肉,然后用右手按摩左脚足底。
把左手手掌置于右侧足底,做来回往返的快速擦动,直至足底有显著的热感,然后用右手擦左脚。
正所谓:“不通则痛”,痛点是泡脚和按摩过程中需要重点按揉、放松的地方。若未发现明显的痛点,可按揉足底的涌泉穴、太溪穴、三阴交等。
泡脚后,不妨再对足部进行整体的放松,用手掌轻握空拳,以拳底稍用力击打足底及小腿部约2-3分钟。
通过按摩脚底疏通经络,能加快肢体末梢循环,促进足部以及全身的血液循环。久而久之人体气血顺畅,精气神也能得到调养。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
伴随着霜降的到来,冬天的脚步也近了。
在这步入寒冷的前夕,我们要积极的调养身体,通过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养生小动作,让自己的筋、骨、肉得到舒展,提升自身免疫力,提高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为深秋画下一个完美的句号,也为了入冬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