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下馆子”真实影像,2元都能吃些啥,一般人可吃不起

2024-10-10 14:12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在以前那个并不富裕的年代,许多人仍然过着缺衣少食的生活,连吃饱饭都成为了问题,那个时候如果下一顿馆子,对许多人来说,简直是难以想象的幸福,为此,有的人还不惜特意拍下照片记录那难忘的瞬间。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八零年代的那些下馆子照片,看一下大家吃的怎么样,看一下那个时候的人们是否幸福快乐。

这张照片的主人公是一家三口,父亲和母亲端着饭正在吃,小孩可能是过于困正在呼呼大睡,咱们看一下父亲和母亲吃的东西可以发现,桌子上一共两碗饭三个菜,看起来还是吃的不错的,父亲手里甚至还端着一碗汤正在喝。

观察一下两人生活的背景就能发现,后边还有不少客人也在吃饭,可以看出,这确实是一个餐馆的样子,无论是餐馆的桌子,还是两人背后的墙壁,都可以看出这个餐馆有些年头了。

这张照片只是一个餐馆的总览,咱们可以看到许多人围着方桌坐在一起,右手边的墙壁上还落着几个标语,只能模模糊糊看到是发展经济保证供给八个大字。

从图片上,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看出,这个餐馆的经济状况是不错的,毕竟客人的数量如此之多,每桌都坐得满满的,连窗户外面也有人在候补一般。

看着图片上客人的衣服,大部分是蓝色和白色,看起来充满了工人阶级的质朴与踏实,这些人一看就是你遇到问题就能出手相助的好心人。

更加让人惊叹的是每一桌上的食物数量都还不少,可见下餐馆对他们来说并不是非常勉强的事情,毕竟如果餐馆太贵,他们的支付水平又太低的话,大部分是点不到那么多菜的。

这张照片则是少见的揭露了80年代餐馆后厨的形象,这个时候餐馆后面的工作人员应该是在备菜,咱们可以看见穿着白色工作服的厨师正在处理食材,而餐桌上也摆着处理好的或者即将处理的食材,只有他们精心的准备才能为客人烹制更美味的食物。

桌子上无论是大大小小的碗,还是各种配料,都说明这家餐厅的客流量绝对不差,如果客人不多的话,一般情况下是不用这么大费周章的准备菜肴的。

除了两个切菜的人以外,旁边观看的人里面有一个笑嘻嘻的同样瞩目,他说明了这家餐厅后厨的工作环境没有那么压抑。

这家餐厅后厨的统一制服,也让咱们知道了,就算是80年代,餐馆对统一着装的要求依旧是有的,只有这样才会让餐馆显得更加专业更加靠谱。

在这张下馆子的照片里,有两名客人正在津津有味地品尝食物,虽然由于图片限制,我们不太清楚他吃的是什么,但是看他们吃的津津有味的样子,可以看出食物的质量绝对不差,不然不足以让他们大快朵颐。

而这张照片里更加醒目的就是,点菜的窗口上面密密麻麻的牌子了,让人不禁猜测,这些牌子上是不是就是这家餐厅的特色菜呢?将餐厅的菜肴写在牌子上挂在窗口前,可以让点餐的客人随心的选取,又免去了客人询问的苦恼,不得不说,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而后厨的窗口上往外探头的工作人员也同样醒目,可能是在看有没有客人吃完了需要收拾餐桌,也可能是看有没有客人需要帮助,至于真实情况是怎样,那谁能知道呢?

和其他照片相比,这张照片的餐馆明显看起来格调更高档一些,后面的墙壁是整齐的纹路,甚至墙上还有明亮的小窗户增加采光。

餐桌旁两名客人正在吃饭,桌子上大大小小的碟子里装满了不同的配料,更加让人感到惊叹的事,旁边还有专门的人在为两名客人布菜,联系到这张图片是在北京拍摄,不由得让人猜测,两名客人吃的是什么呢?难道是著名的北京烤鸭吗?

仔细观察这位工作人员的衣服,收紧的袖口可以让它显得更加干练,而两名客人气质同样也不差,无论是理的干净的寸头,还是整洁的长袍,不禁让人想要猜测,这两人的职业究竟是什么呢?在80年代能够在餐厅吃上一顿这样豪华的饭看起来收入肯定不低吧。

这张照片同样拍摄于那家将菜名写在木板上挂在窗口前的餐馆,虽然画面上只有两人在吃饭,但是旁边有一个碗上也有一双筷子,应该还有第三个人在,那名客人也许是去盛汤了,又或者是突然有急事,这谁说的清楚呢?

观察桌子上的菜数量,咱们可以清楚地辨认出至少有三个菜,三个人能够点上三个菜,说明这家菜的价格应该不算特别贵,不过分量可能不是特别多吧,毕竟如果分量多一点,三个人两个菜就足够了。

和这家店的另一张图片相比,这次照片里的人流量就少了许多,不过餐馆哪会一直处于人流量高峰呢,有的时候人多,有的时候人少,这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这张照片是有颜色的,灶台上一层一层摞起的蒸笼,仿佛可以闻到蒸熟的包子馒头的气息,人情味简直拉满了,蒸笼上面升起的白烟,客人远远的看到,就知道这家店的食物已经在烹制了,今天肯定能吃上。

而在画面的左下方,女人手上拿着工具,身上围着围裙,尽显干练与整洁,让人对这家店的卫生程度感到放心。

旁边的自行车也让人感到怀念,无论是颜色还是车的形状,都仿佛将人拉回了八九十年代,其实有的时候这种路边的小摊贩更加让人感到人情味满满,这种随时都可以吃到价格不太昂贵的早餐,不知道是多少人年轻时候的回忆呢!

那个时候的人们是深切知道人民的重要性的,这家餐厅也不例外,为了彰显自己的阶级,为了表示自己的亲民,为了体现自己的服务群体,直接干脆利落地起了一个人民餐厅的名字。

餐馆外密密麻麻停放的自行车,或许是来这里吃饭的客人的,也或许是图方便停在这里,不过我想必餐馆的经营者也不会斤斤计较,毕竟做生意吗以和为贵,这次他停在这里,以后说不定就来这里吃饭了呢。

画面上的人们,脸上带着幸福的微笑,说明他们对当时的生活是感到极度满意的,大人们的手里牵着小孩有的抱着小孩,充满了对未来的期望和期待。

这张照片或许是拍摄于饭点,咱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摊位前密密麻麻站满了想要用餐的客人,桌子上也摆满了满满当当的食物,保证了所有来吃饭的客人都能吃上饭。

有的客人手上拿着碗,另一手拿着票,已经在和老板娘热情的沟通想要吃什么了?而这个摊位

旁边我们可以看到还有其他的摊位,让人不禁怀疑,这是一个连锁性的经营,客人来到了这里,可以在各种摊位里面选择自己最想吃的那个。

更多的选择性让那些忙碌了一天的人,可以从食物里面缓解疲劳,这一餐或许是他们忙碌的工作里面最为期待的吧!

这张照片看起来则更为摩登一点,每个客人手上都拿了一个铁质的餐盘,餐盘上面是白色的盘子里面盛放着食物,旁边还有一个纸杯里面装着饮料,更加让人惊喜的是还随餐盘附赠了餐巾纸,完美的考虑到了个人的需求,这在七八十年代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而且观察桌子的话,我们也能发现,这并不是中国老式餐馆里的大方桌或者大圆桌,反倒有点西式的影子,这一点在客人餐盘里的食物上面同样获得了证明,毕竟中国人常吃的食物里面很少是这样上给客人的。

同样的,前来吃饭的客人,无论是服饰还是发型,都显得更为整洁干练,看起来就给人一种很有文化的感觉,素质水平绝对不低,遇到问题和他们讲道理也能轻易地沟通。

这张照片看起来更为接地气一点,店铺外面还有一个小黑板,上面用粉笔清晰的写着,今日特供鲜肉水饺,完美又简单地向客人推荐了今天的食物。

餐馆里面的客人也不是不负众望,把餐馆坐得满满当当的,他们有的人穿着蓝色的衣服,有的人穿着军绿色的衣服,看起来若是普通的百姓,出来吃一顿水饺,也是很正常的消费。

画面上还有一名客人正端着水饺慢悠悠地往外走,我们可以看到客人目不转睛的盯着手里的碗,和脚下的路,生怕一个不注意摔了一跤,将碗摔碎,夜将到手的热乎乎的水饺泼出去。

毕竟在那个年代,人们对粮食的爱惜是极为真心的,即便在外面就餐,也始终坚持量力而行,绝不会打肿脸充胖子。

这张照片里就有中国传统餐厅的影子了,无论是象征着圆圆满满的大圆桌,还是桌子上铺设的桌布,围绕着桌子坐的满满当当的客人,但是仔细观察他们的神态的话,咱们绝对不会认为他们是同一批人,虽然坐在一张桌子上,但是泾渭分明,明显是拼桌的陌生人。

把桌子上的食物看起来同样也很顶饱,一人一碗主食,中间的餐盘上还摆着包子和小菜,碳水配碳水很有北方的感觉。

观察他们衣服上厚的领子也不难得出,这并不是一个温暖的季节,或许是秋冬。

在七八十年代对许多人来说,下馆子是一件比过年还奢侈的事情,毕竟有的人家过年也不一定下一次馆子,不知道大家的家里有没有什么七八十年代下馆子的照片呢?

更新于:26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