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朱镕基竞选上海市长,讲话内容深得人心,掌声不断

2024-10-13 13:32

1988年,***竞选上海市长。他的名字在上海话中,与“雄鸡”的发音相同,市民们都很想知道,这位市长的候选人能否令上海“雄鸡一唱天下白”,让这个正遭遇关键转型期困境的城市迎来旭日东升。

彼时的上海正值经济体制转轨、改革开放重心转移的关键时期。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经济已经腾飞,而作为从古至今全国第一大工商业重镇上海,却在经济的发展中处于落后的地位,甚至在全国GDP排行中排得倒数。

历史遗留的问题尚未解决,体制转轨之中又不断增加新的问题。这使得上海遇到的艰难险阻不在少数。在当时要肩负起上海的重责,必须具备大力推动改革开放的决心和胆识,保持即便前方是深渊也要勇往直前的勇气。

***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员。邓小平评价:党性强、懂经济、富于创新、任劳任怨。这样的干部极为稀少,但***就是这么一位同志。

他竞选市长时发表的讲话内容,只要是有利于党、有利于人民的,他就要讲、敢讲。他犀利而幽默的发言,深得人心,引得全场掌声雷动,久久不息。

一、组建高效廉洁的政府

“如果我当选为市长的话,我决心让下一届市政府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廉洁的、高效率的政府,这是我的决心。”

当时在上海,一位官员形容“普通市民是很有火气的”。他们更关心机关作风拖拉的致命伤。现在执政的方案设想都很好,但是没有人去实现,执行不到位。检查起来,也不知道是哪个环节出了差错,不明白谁该负起这个责任。长期以往,对于整个上海市的运作造成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明白市民“火”在哪里,他真心为百姓们办实事,办好事。他明白解决上海的问题,会“生出很多白头发”,但他义无反顾。他多次提出,首要的还是提倡政府的“高效廉洁”。对此,他提出了以下几点:

管住当官的“嘴”

***十分敢言。他提出,为了保持政府的廉洁高效,首要就是管住当官的“嘴”。一是倡导杜绝大肆吃喝之风,一是倡导杜绝送礼之风。这不仅仅是节约,而是为了在上海市这一全国工商业重镇树立起一个勤俭节约的典范。

他宣布:“先从我做起,从市政府做起,我们市政府的人员下基层、到工厂,无论如何要做到‘一菜一汤’。”他强调:“最重要的是领导干部要带头。” 上海市委和政府系统里两千多名干部,要从自身做起,行得正坐得正。他希望从他们身上起到带头作用,形成廉洁风气。这才能真正振兴上海。

他提到,有一位香港的陆先生向他提出了一个意见他觉得提得十分中肯。当时他们开政协会议、人大会议时,每个人都会得到一个包。这个包做工精湛,质量上乘,可以使用很久。但每个人去开会的时候都会得到这样一个包,到其他地方去开会的时候也会得到这样一个包,这样重复获得就造成了浪费。

假如杜绝如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作风,那么每年在组织会议上,一大笔经费支出就能被节省下来。

他提倡禁止送礼、发东西的风气,从上海市政府开始带头,希望下属的区县也能效仿,在全上海市范围内形成一个良好的典范。他认为只要坚持,这个风气是可以被改变的。

减少领导参加活动,将时间集中到为人民办实事上

在当时,党政领导会经常出席各种剪彩、礼庆的活动。这些活动起到了一定的宣传作用。企业、电视台邀请干部们参加这些活动,不仅提升了他们自身的知名度,也提高了政府官员们的曝光度。市民们在电视上、活动中近距离接触到这些干部,若能产生良好的互动,对提升政府的形象大有裨益。

但由于活动实在太多,占用了干部们许多时间和精力。只有将干部们的精力腾出来,投入到更重要的政府建设之中,才能更好的建设起高效的政府,不至于陷入有方案无人实施、“拖拉办事”的作风。

***不否定这些宣传工作的重要性。但他认为,这些事务不必要让我们的干部去执行,可以请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最好是已经赋闲在家的,来为政府出面。他们曾经为国家和人民做过杰出贡献,上海市民不会将他们忘记。

这样一来,既可以提升政府的形象,也可以让干部们去做一些更加扎实的建设工作之中。重要的会议、报道,不一定需要市领导的出场,对于有关事项,请熟悉的同志们加以介绍,更能有效地提高市民对相关事务的了解。

他希望,这番改动能获得大家互相谅解,才能更加高效地提升政府的工作效率。

***的一席话,体现了他实用主义的精神,从中亦可看出他整治官僚风的决心。

将政府置于百姓的监督之下

***还提出,一定要把市政府置于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和上海市民的监督之下。

他上海将市人大和政协会议的简报每一份都看了,为其中很多好意见所惊艳。他认为这是一份很珍贵的思想宝库,其中蕴藏了许多振兴上海的群众基础,还有许多可行的建议和方案,这是今后上海发展的方向。若能将这些意见加以分类整理,会是以后上海一个施政的依据。当然若是不能实行,也应当将这些意见好好收集,为提供这些宝贵建议的市民作出回应。

许多不能立即施行的意见,也应当作出方案,逐步实行,至少对市民有所交代。

二、简政放权,营造良好投资环境

***认为,要建立高效的政府,最重要一点是要下放权力。政府的职能需要转变,“少管一些管不了的事情”。同时精简人员,提高单个干部的工作效率。

他提出,市政府的各个委办局,要将执行权责下放到县区和企业,变“做”为“管”,将精力多放在宏观管理和监督方面。区县政府也应简政放权,将下放的权力有效地监管起来,能实行更加高效的协作。

“不要把什么事情都抓在自己手里。‘条条专政’不如‘块块包干’。” 上海市在当时也已经是一个拥有12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偌大的一个城市,单靠一个市长和几个副市长的管理,是很难做到面面俱到的。适当放权,才能站在更宏观的角度,把握大局,去进行更适配的调度,才能更加有效进行调控。对下属区县和企业的生产、建设和发展更能起到激励的作用。

杨浦区的***顾灯向市政府抱怨过:区级政府下属的医院,本该由区政府实行管理职责。然而医院的危房翻建拆迁,却还要经过市政府审批;

区内有零星危房需要改造,可当时却规定称新建500平方米以上的房子,需要经过市级层层审批……这无疑延长了项目施工的进度,也大大增加了市政府的工作量,结果就是办上一件利民的好事实事,却又要经过两三年的奔波,有时甚至为了一个项目忙碌一年半载,只要市级一个单位对项目进行否决,到头来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顾灯做了这样的一个比喻:买醋的钱不能买酱油,买酱油的钱不能买醋。这对上海市级和区级两级政府在财政上的关系比喻极其贴切。

因此***提出,若他成为市长,那么他会致力推动让市级政府放权。他希望下属12个区的区长能成为12个“市长”,自己担负起各区的权责,负责抓好区域内经济发展。当然12个“市长”也需要保证政令的统一,不能各行其是。

放权的同时需要简政。为了营造外商投资的良好环境,***提出要“一个图章”对外,即精简机构。上海的发展需要速度,不能被层层臃肿的政府机关所牵绊。他提出:“上海是需要速度,需要效率,需要果断行事,需要雷厉风行。”

为了改善上海的投资环境,他提出专门成立市外国投资工作委员会,实现“一个机构、一个窗口、一个图章对外”,大大方便了外商投资,提升了为他们投资办事的速度,将原先惊人的126个图章精简为一个,这就令外国投资项目审批速度大为提升。这个提议,后来形成了著名的“上海速度”。从此更多外资进驻上海,为后来上海形成国际金融中心添砖加瓦。

除了对外招商,在其他方面,***也是坚持提出“一个图章”的方法。原中央组织部部长宋平同志对此也十分赞赏。***提出成立的这个部门,要将原先审批项目的主管都集中到这个新的部门之中。

这个部门的人员需要懂技术、懂管理、懂业务,工作十分繁忙。宋平十分支持***的方法。他也同样认为这样的方法有利于精简机构,顺应当时中央提出“三驾马车”的方针。

在提出放权简政的措施后,要改善上海投资环境,还要逐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反复强调,改善上海投资环境,是对上海从市级、区级到县级各级政府管理水平的考验。脏和乱的问题尤为重点。

他提出了“每个人都是投资环境”这一观点,强调要招商引资,很多时候不能单靠优惠政策就能解决。假如自己的办事效率上不去,许多外资的工作也难以开展,这会形成一个极大的阻碍。

为了提升上海国际化形象,他经常深入一线进行实地调查,亲自前往游客密集的宾馆、商店等,解决实际问题,亲身体验。他希望通过展开优质服务,维持城市交通与街道秩序。

仅仅完成财政放权和包干任务,上海市的经济困局仍然无从突围。寻求破局之道,最为迫切的工作就是提高生产效益,增加出口总额。

从简报上,***看到有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他们认识到上海的困难目前仍然没有到谷底,从而无法激起哀兵必胜、背水一战的精神。这个观点透露出目前的状况是有些同志对突破困局的积极性不足,信心也不足。

经过仔细分析之后,***提出,要把生产和出口抓好,首先是要把“拳头”产品抓上去。他已经让市计委、经委加急对目前商品品类进行研究后,确定了几十种“拳头”产品。当时中国是纺织业大国,纺织品出口量占世界1/5。

在中央国家经委任职时,***就审批了一个项目,使用一千万美元的经费生产工业缝纫机这个项目,缝纫机的性能在当时处于远东第一,连以机器性能和产能著称的日本缝纫机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这种机器生产能力是9万台,***要求它生产3万台,尽最大努力出口,去占领国际市场。尽快将生产和出口抓上去,能作为上海市经济的破局之举,盘活全市经济。

除了盘活经济,***还提出稳定物价,将“菜篮子”作为工作的突破口,加强对物价的管理。有些商品品类属于国家严格管控,或者由国家、上海市定价,这种商品调价要十分慎重。但假如不作调整,上海市在当时的物价是全国物价的低谷,难以想象作为曾经领跑的一个商业中心,物价会如此之低。因此只能依靠上调物价来稳固上海的经济局势。

然而调价确实是一件需要慎之又慎的事情。因此***提出,要通过“双增双节”运动(即增产节约、增收节支),发挥出销售这类商品的潜力,不能单纯依靠涨价。

但对于小商品,策略是开放物价。假如小商品不开放物价,生产积极性会大大降低。80年代的上海小商品市场远不如江浙广东、也比不上北京、天津。***一针见血地提出,上海是吃“皇粮”习惯了,在商品经济这方面经验十分不足。

难以想象,许多小商品在当时的上海是难以买到的,甚至连一根小小的绣花针都很困难。由于当时物价的调控,使得对于这些依靠薄利多销,需求面又广的小商品品类的生产性是一种打击。

因此***经过分析后,认为对这些品类,需要开放物价,不能一味调控,做到有差异性、有计划性地调控物价。仅仅只是小商品的涨价,放在实际生活中,对生活的影响还是比较小的。

他决定以副食为突破口。受***委托,他在演讲前花费了两个月时间,带领财贸办和农委的干部考察了北京和天津的经验,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初步制定了一个比较好的计划,将肉禽蛋菜归为一类,从生产到批发都让市农委主任负责,设置责任制,让财贸办的同志与之一同合作,一同促进副食品生产。

以此为突破口后,首先将上海市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商品经济,加强与周边省市的合作,形成国内经济的大循环。

上海市没有江浙、广东的原材料优势,更没有广东与“港澳”邻近的优势,但上海独特的优势在于科技人才,有利于布局知识密集型产业,大幅度增加出口,占领国际市场上大量份额。尽管这条路不是那么容易,***仍然认为可以一为。

建设上海城市发展,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这些资金的投入,可以为当前企业的改造达到一个立竿见影的效果。同时将这些合资、合营企业迁移到浦东、闵行,如此资金、管理、技术匮乏的问题也可以一并得到解决,一举三得。

要解决这个问题,仍然要回归到审批项目的简化上。这也是为什么***反复强调要实行“一个图章”对外办事,“上海速度”形成了,外国资金的进驻就少了一个障碍。

上海的科技优势若能发挥,对经济发展大有裨益。******曾经委托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兼上海市生产技术局局长顾训方狠抓科技项目。

他召集各路科技大军,开了几次座谈会后,确定了23个重点科技项目。***认为23个项目比较多,只要能抓住其中10个项目,如“桑塔纳”国产化、台程控电话、发电设备成立10个领导小组,对项目进行责任制,就已经足够了。

四、为人民办实事,着力改善民生

***承诺,一定要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这是他们这届政府要秉持的原则。当年,***同志已经对此进行反复强调,也是中共中央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所提出的方针。

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其一是增加教育经费。财政包干任务很难被预言是否真的能完成。但唯一能确定的是,假如能财政收入真的能得到大幅提升,那么会大量投入资金作为教育经费;而假如难以完成财政包干任务,需要大量削减经费,那么教育经费也一定不会被削减。

只有保证教育,才能保证上海有别于广东、江浙的优势。

其二,是重视中小学基础教育。中小学的教育虽然十分基础,但这部分教育起到了奠基的作用,对于人的一生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中学时所学的代数,可能要比大学时所学的微积分印象深刻许多。在加强中小学教育的基础上,再加强职业培训,加强上海市的教育质量。

德国的产品享誉全球,是由于他们有一套十分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在这套体系之中,学徒工可以在学校学习汽车制造的知识,毕业之后通过应聘进入各个工厂。这些学徒工有着完整的技术提升和职务晋升链条,这样的体系值得我们借鉴。

除了完善职业体系,还要加强管理教育。要吸引国外资金向本土企业流入,与本土企业达成资金、技术合作,就当时的企业人才水平大部分是远不达标的。许多人来华进行考察,工厂的厂长对法律、技术、出口不甚了解,这对促成中外贸易和合作具有一定的障碍。

其三是要解决人才外流的问题。人才外流在当时的上海问题十分严重。***在演讲时也提出了自己的解决之道:让科研人员到大中型企业之中,产学结合,同时让企业加入到技术竞争之中,才能体现最大的效益。“三资”企业是个不错的去处。然后,改善乡镇企业的待遇,提高乡镇人才的社会地位。

尊敬他们,以各种形式和福利将他们留住,人才是上海市不可或缺的优势,要尽力把这种优势留住。

除教育之外,交通和住房也是关乎民生的切身问题。交通问题是上海的一大切肤之痛。首先要改善交通问题,浦东的开发是势在必行的。将工厂、人口往浦东疏散,旧城区的人口压力减缓,旧城区才能有改造的空间。

浦东成了上海城市改造的突破口。建成这样一个“新上海”,“旧上海”才能得到长足发展。但浦东开发不是一项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它是一项宏伟的规划,只能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完成这项工作。

***总理的竞选市长的演讲,向代表们提出了一个美好的愿景:他希望组建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通过简政放权营造良好政商环境,来吸引招商引资,同时不忘民生,脚踏实地为人民办实事。这既充分表明了他为上海市办实事、办好事的决心,也表现了他的实干精神。

在他的竞选演讲完毕之后,代表们为他幽默而又不乏真知灼见的思考所打动,如雷般的掌声起伏不断。 

参考资料

《***上海讲话实录》,人民出版社和上海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

更新于:3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