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相观人术:从细节看透人的品质

2025-03-29 19:52

《偈》曰:“吾家珍藏不吝惜,面相奥秘少人知。”

世事变迁难预料,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面容则映射内心之真实。

古语有云:“马之优劣观四蹄,人之深浅看四相。”

判断马匹的优劣,需审视其蹄冠、蹄缘、蹄壁、蹄底四者。只需将其牵引至广阔天地,其力量与脾性便一目了然。

孔子曾言:“入鲍鱼之肆,久则不觉其臭;居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人在特定环境中浸淫过久,便会逐渐麻木于其中的气息。同理,若长期置身于某一社群,人性的善恶便可能变得模糊难辨。

“马之优劣观四蹄,人之深浅看四相”,要洞悉一个人的真实面貌,只需关注其四个方面,便足以洞察其内在。

01、皮相之观,端正为要

古语有训:“观人之道,先察骨骼,后视五行。度量三庭长短,审视面部盈亏,详看眉目清秀,细观神气荣枯。”一个人的相貌,往往是他内心世界的映照。

正如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所言:“早成者未必有成,晚达者未必不达。”春秋五霸之一的晋献公之子重耳,天生重瞳,被视为帝王之相。他虽早年流亡,但终成大器,证明了相貌背后的坚韧与毅力。

面带“贵相”者,如璞玉藏华,历经风雨更显光华。他们不轻易放弃,坚韧不拔,最终能够成就一番事业。

古人云:“七尺之躯,不如七寸之面。”村子里那位面貌慈祥的年轻人,因其和善可亲的态度,赢得了村民的喜爱与尊敬。当京城官人选拔人才时,他自然成为众人推举的对象,人生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道德经》亦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面带“善气”之人,如清澈之水,给周围带来和谐与温暖。他们的善良与宽容,不仅赢得了他人的尊重与喜爱,更为自己带来了无尽的福报。

俗话说:“三寸之鼻,不如一点之心。”村子里那两姐妹的命运对比,恰恰证明了心态对于一个人生活的重要性。大姐的积极乐观,使得她的孩子们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而妹妹的消极抱怨,则让她的孩子们陷入了困境。最终,大姐活到了高龄,而妹妹却遗憾早逝。

因此,我们看一个人,不应只看其表面相貌,更应观察其隐藏在背后的言行态度。这些品质,往往会更加真实、准确地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未来发展潜力。

02、音相之辨,言谈显正能量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往往通过言谈来洞察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正如一位经验丰富的企业家所言,他在评估员工时,特别关注其言谈时的音量、音气、音色。这些细微的声音特质,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人是否拥有正能量。

对于那些声音微弱、缺乏气势的个体,可能意味着他们在骨子里是卑微和不自信的。他们对自己的想法和行动缺乏坚定的信念,这种态度在职场和生活中都难以取得成功。

相反,那些声音洪亮、音色有底气的人,则显示出自信和强烈的表现欲望。他们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充满信心,敢于迎接挑战,是团队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只要给予适当的引导,他们就有可能成为管理的佼佼者。

然而,也有些人说话时声音尖锐,带有刻薄和尖酸的气息。这种声音特质往往反映出他们心术不正、心狠手辣的性格。这样的人或许可以用作一时之用,但绝不能作为长期的合作伙伴或重要成员。

古语有云:“未观形貌,先相'声息'。”声音如同人的第二张面孔,能够反映出人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质。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声音清润辽亮、浑厚有力的人,往往拥有自信、积极、阳光的心态。

人的声音和气息,如同人的心性气质一样,都会因人而异。心气浮夸诞妄的人,其声音流离散漫;心气谨密诚信之人,其声音和顺有节奏;心气鄙陋乖戾的人,其声音沙哑难听;心气舒阔柔和的人,其声音温柔美好。

俗话说:“高声畅言,却不大张其口,低声细语牙齿,却含而不露。”这是声音中的较佳者,它们往往反映出说话者内心的平静与自信。

因此,我们在与人交往时,不妨多留心对方的言谈举止。一个人的声音,往往会成为我们判断其内心世界和能量高低的重要依据。而那些能够传递正能量的言谈,不仅会让我们自己受益匪浅,更会为周围的人带来积极的影响。

03、骨相之鉴,志气显英雄本色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以其坚定的骨气和志气,成为时代的楷模。宋朝时期,当元人铁骑肆虐中原,无数英雄儿女为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未来而奋勇抗争。其中,李庭芝的骨气与志气,足以与文天祥相提并论。

李庭芝,原本只是一介书生,但面对国家的危难,他毅然决然地弃文从武,投身到抗元的洪流中。他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孟珙,得到其赏识与帮助,并考中进士,成为孟珙的得力幕僚。在孟珙被同僚陷害去世后,李庭芝更是忠义当先,为其守墓三年,尽显其高尚品格。

后来,李庭芝被派往扬州城守城。面对元人的猛烈攻击,长江沿岸的其他城池纷纷弃城投降,但李庭芝却坚守阵地,誓死抵抗。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他也没有放弃,最终为保卫国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李庭芝的骨气与志气,不仅赢得了敌人的尊重,更激励了无数后人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奋斗。正如古人所言:“骨不耸兮肉不露,又要圆清而秀气。骨为阳兮肉为阴,阳不多兮阴不附。”这里所说的“骨相”,并非指人的骨骼形态,而是指一个人体现出来的有志气、有骨气的人格魅力。

在古人的生活经验中,评价一个人“骨骼奇特”,往往是对其骨气和志气的赞美。正如《五卷书》中所说:“一个不知自重的人,他的行径就跟一株草一样,没有骨气,卑躬屈膝,轻浮得左右动荡。”一个人只有骨子里有一股伟大的志气,才能在面对困难时迎难而上,越挫越勇,攻克难关,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成就一番伟业。

04、气象之观,胸怀定格局

《吕氏春秋》中的《宾卑聚自杀》这则寓言,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气量的大小,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格局和命运。

宾卑聚,一个武艺高强的武士,却因一个梦境中的羞辱而耿耿于怀,甚至不惜自杀来寻求所谓的尊严。这种狭隘的心胸和气量,最终导致了他悲剧性的结局。

与此相反,孟子所倡导的“浩然之气”,则是一种至大至刚的品质。这种气,需要用坦荡的胸怀去培养,不受伤害,才能充满天地之间。一个人的胸怀和气量,决定了其能够容纳多少事物,也决定了其事业能够发展到何种程度。

钱穆先生曾言:“大事难成,是因为心中的格局太小。”一个人的胸怀和格局,往往决定了其能够成就的事业大小。只有具备了“一定要干出名堂来”的大气魄、大胸怀、大格局,才能够在人生和事业的道路上不断突破和发展。

正如马云所说:“如果心胸不似海,你又怎能有海一样的事业?”胸怀宽广的人,能够容纳各种人和事,从而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列子·天瑞》云:“有形者,有形形者,有色者,有色色者。”人生百态,形形色色,唯有胸怀大气,才能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问题,看得更远,做得更大。

学会识人,与高人同行,不仅能够让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更能够激发我们内心的潜力和动力,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成就非凡。

更新于:2天前

声明 本站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 包括/图片/视频/个人隐私等信息 )请来信告知,本站收到信息会尽快处理并回访,联系邮箱:laodilailiao#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