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上百个穴位,无非这奇经八穴 !可调理身体一切疾病!

2024-02-16 02:18

相信稍微熟悉中医的朋友都知道,人体的经络系统包括大家熟知的12正经之外,还有奇经八脉。但是说到奇经八脉的具体作用,可能90%的朋友都说不出来了。

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奇经八脉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

十二经脉之气犹如江河之水,而奇经八脉则犹如湖泊水库,当十二经脉及脏腑气血旺盛时,需要存储起来,生命力才能持久,人才会长寿。

奇经八脉是哪八脉呢?——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别道奇行”,故称“奇经”。

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强调“医不知此,罔探病机;仙不知此,难安炉鼎”,可见他对“奇经八脉”的重视。

自古至今,奇经八脉都是医家秘不外传的养生大法。

奇经八穴,通调全身疾患

有朋友友会问,奇经八脉上这么多脉络,我怎么用它们呢?

我们可以找奇经八脉和12经脉之气相通的8个穴位--八脉交会穴:公孙、内关、临泣、外关、申脉、后溪、列缺、照海,他们每个穴位都有其妙用,一治就治一大片,汇聚在一起,几乎可通调全身疾患。

1
内关穴:宁心安神、补益气血

内关穴属手厥阴心包经,是心包经的络穴,通三焦经,同时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与阴维脉相通。

内关穴的作用很多,主要是功效为宁心安神、理气止痛、宣肺平喘、缓急止痛、降逆止呕、调补阴阳气血等。

内关穴联络着上、中、下三焦,故可用于调理上焦的心悸、胸痛胸闷;中焦的胃痛、呕吐;下焦的月经病、泌尿系统疾病等。

简单取穴:

内关穴很好找。将右手3个手指头并拢,无名指放在左手腕横纹上,右手食指和左手手腕交叉的中间点就是内关穴了。

平时如果感到心脏不舒服、心绞痛、心律失常发作时,可以试着用力点按内关穴急救。

日常胃痛的时候不妨按揉几分钟内关穴。那些爱美、或处于更年期的朋友,想要美容养颜、宁心安神的,更要多按揉内关穴。


2
列缺穴:专治落枕、偏头痛

列缺穴既是手太阴肺经上的穴位,亦是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黄帝内经》里记载,列缺穴主要治疗偏头疼、头疼、落枕等疾病。

《针灸大成》中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四总穴歌,其中一句为:“头项寻列缺。”就是说脖子往上的病都可以用这穴位来调。

取穴位置:列缺穴的位置在前臂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5寸,桡骨茎突的上方,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操作方法:刺激列缺穴最好是在上午9-11点,手太阴肺经的经气最旺盛,此时按摩效果最好。

列缺穴的按摩方法主要以掐揉为主,边掐边揉,使肌肉和筋腱来回移动,掐揉力度以感酸胀为度,每天1次,每次3-5分钟即可。

3
后溪穴:通调颈椎、腰椎病

后溪穴为手太阳小肠经的“输穴”,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督脉,能泻心火、壮阳气、调颈椎、利眼目、正脊柱。

后溪穴定位:位于第五指掌关节后外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取穴方法:

1、仰掌握拳。

2、在手掌内侧,小指掌指关节后,有一皮肤皱襞突起,其尖端处,即为本穴。


4
照海穴:滋阴安眠、调咽痛

照海穴属足少阴肾经,通阴跷脉,是八脉要穴之一,有滋肾清热,通调三焦之功。

主要可缓解胸闷、嗓子干痛、声音嘶哑、慢性咽炎等症状,对肩周炎、失眠也有辅助作用。位于人体的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如何取穴:

1、坐位垂足或仰卧位;

2、由内踝尖垂直向下推,至其下缘凹陷处,即为本穴。

5
申脉穴:驱寒回阳的妙穴

申脉别名阳跷,属足太阳膀胱经。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跷。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布有腓肠神经和外踝动脉网,有补阳益气、疏导水湿之功效。

取穴方法:可采用仰卧或正坐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足外侧部位,脚外踝中央下端一厘米凹处。 

申脉穴是阳跷与太阳膀胱经交会的重要穴位,是一个祛寒回阳的妙穴。

刺激申脉穴,可以伸展脉络,既能祛除体内寒邪,又能快速调动人体阳气,使阳气通达巅顶,对人体不仅起到平衡的作用,还可以使人步履轻健矫捷。

刺激申脉穴可以采用点按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按揉的方法,最好的方法是艾灸,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申脉穴,距离皮肤表面约2~3厘米,以穴位处皮肤感觉温和但无灼痛感为宜,每次艾灸5~10分钟。

6
公孙穴:摆平脾胃疾患及痛经

公孙穴是脾经的络穴,入属脾脏,联络胃腑,又和位于胸腹部的冲脉直接相通,所以它有兼治脾胃和胸腹部各种疾患的作用。比如腹胀、不明腹痛、心痛、胃痛、胸痛,都可以通过公孙穴来缓解。

又公孙穴通冲脉,冲脉皆起于胞宫,与女子月经、生育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

总的来说,公孙穴可以调理: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痢疾等胃肠问题;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问题;心烦、失眠、狂证等神志问题;逆气里急、气上冲心(奔豚气)等冲脉问题。

公孙穴位置:寻找公孙穴的时候,可以将公孙穴看做一个区域,就是在脚拇指根后,有一块很大的脚掌骨的位置,在脚内侧沿着这块骨头按压,压到最有酸胀、酸痛感觉的那一处位置,便是自己的公孙穴了!


7
临泣穴:调一穴而梳理两经脉

足临泣穴属足少阳胆经,通带脉,是八脉交会穴之一,也是一个调一穴而梳理两经脉的妙穴,有疏肝熄风,化痰消肿之功。

现代常用于调理胆经头痛、眼疾、中风、目眩、齿痛、还能缓解腰痛、高血压、失眠、肠结石、乳腺炎、月经不调、胆囊炎等等,作用不容小觑。

足临泣穴位置:位于足背外侧,第四趾、小趾跖骨夹缝中。

足临泣穴:调一穴而梳理两经脉

清晨起床后口苦咽干,可以在临睡前点按此穴,泻肝胆之气以降逆。

足临泣缓解头痛:点按这个穴位可以让头痛得以平复,对病程较短者,往往有立竿见影之效。

足临泣调理妇科疾病:一般情况下,女性的月经提前、月经延后以及痛经病症,都可通过刺激足临泣来调理。

足临泣可调与肝相关的毛病:与眼有关、与筋有关的问题可以找足临泣。

8
外关穴:聪耳神穴调腰痛

外关穴为手少阳三焦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阳维脉,阳维为病苦寒热,故对于一切外感疾病皆可取本穴治疗。

外关穴在腕背横纹上2寸,尺桡骨中间,与内关相对的地方。

临床中凡是遇到坐骨神经痛、腰痛、肋骨痛、肩痛、头痛、手指屈伸不利、上肢痿痹、手颤、自发性气胸、肾结石、踝关节的扭伤、乳腺炎等疾病都可找外关穴。

对于老年人,经常按揉可以预防听力下降、耳鸣、耳聋等症状。

容易眼睛干涩或者见风流泪的人,这个穴位更是不能忘记,它对纠正眼功能失调也有卓越效果。

更新于:9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