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作多情,往往是由于缺少自知之明,因而自以为是。
自作多情,就是太高估自己,有时候就会自取其辱。
古时候,有一个读书人,书法很差,却喜欢到处给人题字。
有一次,他参加“雅集”,就是古代读书人的聚会。
在人群中,他忽然发现,有一个人正手拿一把打开的扇子,扇面洁白干净,而那个人和他很熟。
他大喜,急忙拿起旁边桌子上的一支笔,跑过去,一下子把扇子抢过来,就要题字。
对方定睛一看,大惊失色,立刻扑通一声跪下了。
他兴高采烈地说:“不过写几个字,区区小事,何必行此大礼?”
对方说道:“我不是求你写,我是求你千万不要写!”
人到中年,别太高估自己,多一点自知之明,少一点自作多情。
别拿自己太当回事,有人捧你,你就是杯子;人家放手,你就是玻璃碴子。
拿自己太当回事,别人不见得把你当回事;不拿自己当回事,别人也不至于就把你完全不当回事。
对世界来说,别拿自己太当回事,没有你地球照样转;对亲人来说,必须拿自己当回事,要为家人好好活着。
琐碎小事,真不必当回事;大是大非,还真得当回事。
自夸沧桑,是一种“过来人”心态,所谓“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
人到中年,或多或少积攒了一些物质、知识、阅历等方面的资本,如果以此为傲,实在是大可不必,毕竟资历是用来做事的,不是用来压人的。
不要用低沉的声音对年轻人说,“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仿佛是看透了人生的智者;不要抱着“老司机”的姿态自夸,要知道,一个人的经验和阅历,并不一定对别人适合。
经验和阅历固然重要,但是也会贬值,它会让人变得保守。
有一句谚语说,“无人满足于自己的财富,人人都满足于自己的智慧”。
我们看世界,是把自己放在世界的中心,认为自己所观察的一切全面而正确,却忘了看世界的盲点就是站在中心的自己。
真正的沧桑,是丰富后的沉淀,悸动后的稳重,历练后的坚强,沉默厚重如同一道历经风雨洗礼的城墙。
人到中年,不锋芒毕露。
老子说:“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高人之所以高,不在锐利,在隐藏。隐藏比显示更有力量,不说比说更有力量。
大器晚成,之所以晚成,是因为只有经过磨练,才能收敛棱角,隐藏锋芒,达到成熟。
人到中年,进退两难,原地踏步还是绝地反击,一切都难以两全。
说到底,我们的困境,看似来自于外部,实际上都不是,一切都来源于内心。
心如果有执念,就必然伴生困境,到头来,一切都是心之困境。
人生的解脱,就是在自己的内心,自我与世界,过去与未来,梦想与现实,理智与情感,都能获得一种平衡。
人到中年,在人生的中途,向前看,也要回头看,因为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
“八仙”中的张果老,他的经典形象是“倒骑驴”,就是提醒世人要回头看,“举世多少人,无如这老汉,不是倒骑驴,万事回头看”。
人到中年,要懂得与世界和解,没有人能让你生气,除非你自己乐意。
人到中年,活一份豁达,享得了福,吃得了苦,平平淡淡,自得其乐。
人到中年,活一份散淡,寒而不微,无欲则刚,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人到中年,活一份硬气,站着是山,倒下还是山;不悲过往,不恋现在,不惧未来;心意果决,当机立断。
人到中年,活一份明白,世事漫随流水,算来浮生一梦,中途或有对错,到头哪有输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