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修行之人,当顺应自然之道!

2022-10-26 10:38

一、修行要效法天

上天是长存的,大地是永恒的。上天与大地之所以长久存在于这个宇宙之中,是因为“无欲”。效法天地,就是要收敛自己的好与不好的意识,对待已经悟了的一切,见如无所见,听如无所听。


因为我们心里考虑的事情越多,欲望越多,失去的东西也越多。如果能将心里的欲念都洗涤乾淨,而去进行实修,那才真是找到修身养性的窍门。

二、上善若水

修行之人应该效法水的特性,水的属性是最善的。水滋养万物的生长,而它则安处在万物都不愿居的寂寞之位,所以水的特性接近于道。


修行之人要善于像水一样将心身安于清淨,然后用正确的信仰与方法修自己的身心。一举一动对应时机,方能成功。


三、心空才能生智慧

房子空了,可以住人,地方空了才可以建屋,心空了,才能生智慧。如果自己的能量在增长而又不能用意识去加以引导、控制、保持心空,那麽功德不能再增长下去的。


有形的东西为无形的东西的空提供了发挥作用的条件,无形的东西的空再来借助有形的东西,从而发挥了德的作用。

四、不动心才是空静

五色使人眼盲,稀有的东西引诱人的欲望之心,为寻求而奔劳于四方。修行之人要去掉妄想,就应该明白上述之理,内观其心,腹内空静,切实修行,而不可贪恋眼前的声色财乐的欲望。


在现实中一个人得到恩宠或者受到屈辱,都会使人的身心受到震惊与不安。如果一个人他非常计较宠辱得失,那就是将自己放在欲利的刀刃下,如在砍割一样;如果你自己不珍视宠辱得失,利欲的刀刃又怎会自我砍割呢?若能眼见之不见,耳听之不闻,身体的感触不去细心体察,不去具体计较分别,身心自然会归为一体。

五、修行人的追求

善于修行的人,其性格非常微妙。生活中,众人都熙熙攘攘纷动不息,如春暖花开时,大家争先登高饱览风光,但他的心却处于淡泊的状态,心并没有随外境所动,就像刚刚出生的孩子一样无知,心处于空旷。


众人都有过剩的智慧而儘量的显露和发挥,唯独我的智慧似乎丧失了,不辨东西;常常俗人的智慧是那麽显耀,唯独我好像没有智慧之光,显得很昏暗;俗人的智力是明察秋毫,而我的心好像透不出一点心灵的慧光;众人都有所追求,有所成就,唯独我被人嘲笑,无所追求,无所造就。


然而,我所需要的也不是常人需要的,我重视和追求的是明白自我,追求中和的宁静。

六、修行中的自以为是要不得

以自身纷动不息的修行,不可能得以长久的真定;以思想纷动的思维去修行,就失去自然的规范;以自己的想法分别见地去修行,就无法明白自然规律;以自作聪明、自以为是的想法去修行,就不会明白真理的永恒。总之,用自以为是的变动的思维去修行,完全是多馀,成为累赘,又如白昼燃灯成空赏。

七、修行人要与道合一

只有能与自然之道合一的修行人,才可以显出自然之德。因此,当你想把杂乱的心神安定的时候,那你就得事先把心胸空下来,给心让出安居的空地;如你想使心柔和安静,使其不再烦燥不安的时候,那你就得事先将心胸放宽放广;如你想去掉身体的病患时,那你就必须用空寂的心神去调整,以你柔静的心去战胜强硬的病痛。


这样,以空静的意识,稳定了心神,心田也就不会被欲念所玷辱,心神不被玷辱的时候,内心自然宁静空灵,心神无形的空和身体有形的灵就自然调顺。

因此,立志修行之人,只要顺应自然之道,以不争不斗不计较的心,坚持不懈地精进修习,其结果就是后天的一切思想智慧会慢慢蕴藏起来,先天的本元光明智慧自然会显露出来。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