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道实修:南宗丹法之炼己筑基!

2023-11-09 00:51


张伯端是南宗丹法之祖,其最著名的《悟真篇》所代表的内丹术,承袭于钟吕内丹。但钟吕丹法尚带有气法特色。可以说内丹理法的最后定型与完成,应归功于张伯端。

张伯端的丹法,除了《悟真篇》之外,还有《青华秘文》、《金丹四百字》、《张紫阳八脉经》三书。

参合四书,可看出丹法特点是性命双修,先命后性,由命入性。而筑基是炼丹是入手功夫。在内丹中,是要以身体为炉鼎,神气为药物,将后天破漏之身体元气补足,使其达到内丹的修炼条件。

张伯端南宗的特点,是强调通过通关任督来补足后天人体生理机能的亏损破漏,也就是由命功炼养为下手功夫。因此,南宗筑基包括以下:

《悟真篇》七言绝句说:

“先把乾坤为鼎器,次将乌兔药来烹。驱逐二物归黄道,争得金丹不解生。”

又说:

“安炉工鼎法乾坤,锻炼精华制魄魂。聚散氤氢成变化,敢将元妙等闲论。”

这里所说的鼎器,就是丹家炼丹烹药的人体部位。在筑基阶段,必须依师指点明辨这些人体部位,包括脏腑、经络、气穴、以及内炼特定区域等,不能有丝毫马虎。张伯端将人身中炉灶称为“惬月炉”,即人体下丹田气穴。


《悟真篇》说:“休泥丹灶费工夫,炼药须寻堰月炉。自有天然真火候,何须柴炭及吹嘘。

堰月炉上之鼎则为黄庭宫。《青华秘文》详解道:

“黄庭为鼎,气穴为炉。黄庭正在气穴上。缕络相连,是为炉鼎。阴阳为炭,以烹以炼。夫黄庭之在身上,交会之倾,乃元气立之际。此时正开,而丹落于其中,遂固之……万气归鼎,则封固愈密,烹炼愈坚。此炉鼎之所以有也。”

选炼药物是内丹修炼的关键环节,也是筑基的主要目的。《悟真篇》指出:

“咽津纳气是人行,有物方能万物生。鼎内若无真种子,犹将水火煮空铛。”

丹家认为,炼丹的物质基础是“药”,人体先天精、炁、神三宝,称为至药,也就是张伯端所说的“真种子”。

但人从降生,由于各种生命活动,先天精炁神受到极大损耗,无法炼丹。这就需要通过筑基炼养后天精、气、神,以此充养补足先天作为修炼内丹之药物。

所以,南宗炼己筑基就是通过内炼己身中后天精、气、神来修补先天,而其中‘神’就是筑基阶段之药。这就是《悟真篇》所述:

“竹破须将竹来补,抱鸡当用卵为之。万般非类徒劳力,争似真铅合圣机。”

炼己待时—筑基的实践功夫就是“炼己”。“炼”是修炼,“己”在南宗丹法中指己身之精、气、神三宝。其下手实践功失则为“守窍”。《金丹四百字》说:

“药物生玄窍,火候发阳炉。龙虎交会时,宝鼎产玄珠。

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气穴,内有坎离精。”

“玄关一窍”历来是丹家歧义较大的问题。因为一来自张伯端始便含混隐秘其事,二来师承流派不同,解释各异。那么南宗在哪?

《金丹四百字叙》中说:

“身中一窍,名曰玄牝。此窍者,非心、非肾、非口鼻、非脾胃、非谷道、非膀胧、非丹田、非泥丸。能知此一窍,则冬至在此矣,火候亦在此矣,沐浴在此矣,结胎在此矣,脱体亦在此矣。”

细考张伯端之意,炼己筑基阶段“守窍”之“玄化”,应是在黄庭。也就是《青华秘文》中所说的“黄庭为鼎,气穴为炉,黄庭正在气穴上,缕络相连,是为炉鼎”。

以“道”相通,未来世界宗教革新(人类和谐共存)纲要性探析

首先阐明,人类存在“概念固化”的共性弊端——人为设定一个概念,就概念而概念,限于概念之中,错失对事物真相和自然大道的完整认识与实践,不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以此,对待“概念” 应当遵循“立足本原,着重内涵,与时俱进,动态变化,解决问题,实事求是”原则。本文“宗教”及“道教”概念即如此,并以道教思想为基——大道相通,就未来世界宗教革新(人类和谐共存)进行纲要性初步探析,体现出“道”本身“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所不在”的内涵特征以及宗教“继承传统、与时俱进、生存为本”的革新观,简述如下:

1、科学、民主是历史进步的产物,和谐、自由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但是,历史今天,人类生存面临重要问题:人本侵犯自然,物欲腐蚀心灵,多元各自政,信仰错乱方向……使得科学脱离人文,民主徒有虚名,和谐无从奠基,自由异化泛滥……人类生存所有问题归结起来表面看已经造成“天怒人怨”,实质则为“心灵劫难”。

2、宗教以探寻宇宙、生命、社会真相为本——唯有发挥宗教心灵导向、化解及抚慰作用——教化心灵,启发智慧,鼓励自由,约束放纵,消除愚昧,拯救狂妄,与政治、法律等社会诸多机能协调统一,促进构建人神共治,才是人类社会最终出路。但是,宗教内涵与形式两方面同时需要传承革新,与时俱进,以体现人文与科学、精神与物质、信仰与修炼、智慧与道德、治国与平天下相统一,而辩证处理宗教“教化”、“教会”及其与社会、国家、民族对应关系,探求并致力于实现人类生存之身心自由。

3、“人神共治”不同于历史上狭义宗教凌驾于政治之上的政教合一,而依据信仰、修炼与秩序管理的统一进行设定——立足自然整体观,既是原则,又是方法,还是目标,在精神纯美与世俗需求之间建立平衡,实现人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就是说,以人、神、自然共同智慧立足解决人性弊端,实现信仰、修炼、道德、良心、法律、秩序、民主、制衡等一系列社会目标的完善管理。

4、无论个体的人,还是社会群体,唯以“天、地、人”三道(规律、原则、方法)制衡才能够实现“人神共治”——“天道”代表心灵(心性)修炼,符合自然大道,“地道”代表不同地域、民族、国家历史传统,“人道”代表当前社会世俗需求。遵从三道统一,使得人类在满足世俗需求和拯救灵魂之间建立平衡能够实现。

5、面对人性“概念固化、执偏概全、欲望过度、元气损耗、言行不一”的共有弊端,人类遵从三道统一即在真理与邪说、正义与邪恶之间做出选择和平衡——培本固元,扶正祛邪,造福人间,减少灾难,体现出天有好生之德。

6、当前宗教及整个人类出现问题积弊已深,非“多元一统”不能解决问题。多元化的思想混乱——“百家争鸣”时代如何实现“一统”?唯有宇宙之“道”贯通天地,贯通万物,贯通多元化思想,冲破概念固化,萃取内涵实质——实施革新,才能够在人类文明的继承中糅合当今成就得以实现——既尊重生命个体、各文明及宗教“多元”存在,又使生命个体、各文明及宗教回归(遵从)同一大道真理,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实现民族、国家或共同体的“一统”。否则,各自站在自我立场,各自服务自我利益,只能导致意识形态和社会秩序的混乱。

7、革新在于应用。应用在于适宜。适宜在于立足现实,体悟大道,传承历史,糅合文明,开拓进取,不拘一格,相对圆满有效解决人类当前及未来存在问题。

8、道教以宇宙之“道”为最高信仰和教化依据。“道”做为万物诞生的本原,不仅是意识形态的概念存在,而且是超越意识形态的客观独立存在——其前者存在远远不能够真实反映后者,决定人类现实问题永远需要不断调整、补充和完善。所以,“道教”做为现实生活中的一种客观独立存在,远大于概念存在,不应被概念束缚和局限,而立足真实体验及当前状况,并以历史传统为依据,做以调整、补充和完善。

9、道教即中华祖先以“道”的理念赋予子孙后人(龙的传人)之教化,包括狭义道教——具有特定教义、教规、仪程、团体性质与广义道教——具有民族、国家意识形态实施全民教化性质的统一。史实证明,道教源自中国远古文明,自盘古开天至三皇五帝以来形成整个中华文明史“道统”传承——正是中华民族早期祖先对“道”的天人合一的实践、认识与教化,才形成并维系中华博大文明。如果脱离狭义与广义道教的存在,中华民族及文明将不复存在。以此,完整、真实的道教概念与“无神论”及社会学者通常所谓“道教”概念有本质差异,前者认为道教由中华早期祖先人神直接沟通直接创立并演变,后者则狭义认为由张道陵创立,并是人类意识形态的产物,形成对道教的割裂认识。

10、世界各宗教、人类各族群、宇宙各万物以“道”为存在根本和演化,顺则生,逆则亡。“道”的实质即具有“阴、阳”两种相对属性平衡一体的混元真炁(气)——同时具有物质、能量、信息(灵性)的统一,造化生成万物,化身宇宙至尊,世界各宗教、人类各族群、宇宙各万物依据不同体悟对其称谓不同,如“盘古、盘古老祖、鸿君老祖、玄天老祖、皇天老祖、元天真人、天真皇人、无极老祖、无极老母、无量天尊、祖始爷、老天爷、天帝、上帝、真主”等,凡蕴含“开天辟地创世纪、宇宙永恒至尊大神——造物主”之称谓,概指其也——智慈兼备,威仪大方,法力无上,人神共仰。人类信仰其,与其能量和智慧沟通,既祈保平安,又实现心灵回归终极价值,等同追求与遵循自然大道——高扬真知与慈善(顺从自然规律),力挽无知与卑劣(违背自然规律),体现出信仰与修炼、科学与人文的统一,具有教化及拯救人类普世价值。

11、道教对混元真炁具有独到而系统认识,认为混元真炁不仅孕育造化最初生命盘古,而且对于“开天辟地”起主导作用,称谓“先天元炁”,《道德经》描述为“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天地生成之后阴、阳二气交合形成“后天元炁”,《道德经》描述为“三”,具有诞生生命万物的本原能量和信息,称谓“灵魂”——灵魂元炁相对宇宙而言属于“后天”,但相对生命肉体而言又属“先天”。同时,生命肉体由父母阴、阳精气物质交合之元炁(受精卵)孕育生成——两者“元炁”对于生命体而言同属“先天”,共同构成生命体具有能量与智慧的本质存在和有机运转。但是,大多生命体失却清静心,不认识生命本质与修行,对于元炁只知用而不知节,更不知养,造成身心疲惫,愚昧昏沉,害己害人,苦不堪言。另一部分生命体心态清静,静则阴阳平衡合于元炁特征,元炁得以节、养,生命体获得运转必须的能量与信息(灵性、智慧)。以此,以提升灵魂能量和信息的修炼称谓“修真”,修到一定程度即所谓“明道”或“得道”,并以炁的是否充足反映出“道行”高低。

12、人类战争、冲突不仅发生在同一宗教与文明之内,而且发生在不同宗教与文明之间,反映出人类本身对绝对永恒“大道”真理认识及实践的局限性与悲哀性,同时反映出人类所认识及实践的永远只能是相对真理,即世界各宗教、人类各族群、宇宙各万物永远不能代表绝对真理,唯有宇宙至尊能够代表,但其隐于无形,从来不曾直接临世,仅以派遣使者方式传播文明,形成相对真理。以此,对“道”的虔诚、虚心信仰和修炼必将成为全人类共有课题(任务),而使得人类有神论、无神论以及各宗教信仰、修炼者走到一起:同根同源,道炁相连,感应无形(大道),实践有形,克服小我,存异求同,共同谋取和谐生存最大福祉。

13、宗教以“人、神”共同存在为存在——依据“阴阳互根、对应并存”原则,人的灵感反映来源于神,有什么样人就有什么样神。反之亦然。人、神表现为同一生命本体的“阴”、“阳”形态。由于“阴”、“阳”形态不同,人、神以“灵魂感应”、简称“灵感”沟通。“灵感”来自于个体的人的灵魂反映,与个体的人“道行”——真实反映“道”的能力有关,仅代表个体的人的认识。以此,神既是客观独立存在,又是人类意识形态的反映——人即神,神即人,人、神既独立又统一,辩证表现为神支配人,人体现神。而可以说,一个人、一个民族的文明与智慧代表其人、其民族之神的法力与智慧——在世界范围,神不是永恒唯一的概念,而具有民族性、宗教性、历史性。不同宗教信仰的神,与不同民族或人群有直接文明渊源,或有一定血统渊源。同时反映出,人类文明复杂历程代表神界复杂历程——神界与人间大致对应。也就是说,人、神虽然“意识形态”和“生存方式”不同,但是共同遵从同一“大道”真理——只有“大道”永恒,人、神以“道”相通,共同遵从。

14、在世界范围内,一定意义可以说,神话传说或宗教神学诞生一个民族,或者说,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神话传说或宗教神学,就没有传承生命力!而值得自豪的是,唯一仅有中国“盘古开天地”神话传说或道教神学具有思想性、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完整统一,反映中华文明对于世界(宇宙)本原高度认识,成为世界上唯一未曾断线的文明。因此,中华民族无论将盘古做为“中华根祖”景仰,还是做为“天帝至尊”景仰,都具有“法力无边,智慧无上”史实依据,使中华民族自尊、自强、自信、自豪、自责、自励,屹立世界东方。以此,道教“培本固元、扶正祛邪、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以己为本、以外为用、本用结合、和谐共存” 思想,称谓“道德文明”——不仅以“道”的真理认识直接转化为科技与文化艺术生产力,而且以“德”的人文实践直接决定社会和谐与进步发展,谋取实现人类生存身心自由,树立人类文明典范。

15、客观而言,地球生命、包括人类如何诞生及确切诞生时期,今人难以考证。也就是说,没有充足理由断定人类是地球最初及永恒生命——以及万物之灵。但是,可以断定,人类是自然界诸多生命曾主宰地球之后优胜劣汰——“合道则生,背道则亡”的成就——反映出天帝造化万物,并选择遵从其旨意的不同生命主宰地球。以此,可以说,只有人类诞生之后,才有人格化的天帝存在。如果人类违背天帝旨意,必然有其他生命以“道”的原则和方法取代人类主宰地球,人类或者不能够存活,或者任由其他生命支配和奴役——既是天帝旨意,又是大道选择。

16、依据能量不灭定律,如果人类不能够存活地球,则灵魂必然向其他时空转化。如何转化?能量及智慧低者,转化地球,为其他生命(邪灵动物)所主宰。绝非虚言,现实生活“邪灵”附体祸害人类事例——各类精神病、顽固绝症、流行疫病等比比皆是。只不过人类主宰地球,这种事例还相对属少数。另如人类历史上***者,除自身邪淫外,受“邪灵”支配造成人类大范围劫难。只有提升灵魂(元气)能量和智慧,向地球以外适宜生存的时空转移才是出路。以此,人类有生必然有灭,没有绝对永恒,人类生存唯一重要意义在于立足世俗需求实现灵魂升华,相对实现身心自由。

17、本质而言,人类劫难唯一归结为心灵(灵魂)劫难,元气耗散,不知亦不能回归,坠入“邪气”侵袭苦海之中,非天帝所代表正神拯救与自我修炼不能免除。所以,人类虔诚信仰天帝(及神界)价值和意义在于人类以“心灵回归——清静”方式获取造化人、神共同的本原——元气(混元真炁),以修持生命必须的能量及智慧。接下来,人类又持续以“阴阳平衡”为特征的元气相对持久维持心灵清静,提升道德素养。所谓“人不远道,道不远人”,以实现“我生存,众生亦生存;我自由,众生亦自由”,而实现人类生存(和谐秩序)良性循环。以此,体现出(宗教)信仰与(元气)修炼的统一,具体表现为天帝教化,启发智慧,清静自然,节制欲望,化解仇恨,宽恕博爱……

18、关于正、邪——天道循环,宇内没有绝对存在——“正、邪”只是概念上的划分和相对存在,正中有邪,邪中有正,正、邪象征生命或者事物生长、化育及衰败、消亡自然规律的内在因素及表象存在,并且相互转化,对生命存在或事物运转发挥相互依存重要作用——现代科学证明有“正、反”物质同时存在。对生命体而言,正、邪有内外之分。并由于生命存在“有诞生必然有消亡”自然固有规律,邪气通常不同程度胜过正气,以邪气占主导,所谓“十人九邪”。这是任何生命包括人、神不可完全扭转的。只有发挥人、神做为主观能动性,修养补充先天元气,才有可能相对改观——人、神元气充足,代表其“道行”或者说“功力”高深,也就是说元气造化万物、所固有阴阳平衡“清静”的能量和灵性相对较大,大于人体内邪(气)与外邪(气)总和的能量及灵性,而使正气暂时胜过邪气,即正气上升,邪气下降,使生命体身心相对逍遥自由。以此,即便是神、更何况人唯有修持元气、超越“正、邪”才能相对持久实现身心自由,而摆脱或延缓正(神)转变为邪(魔)的生死轮回。

19、宗教对人类生存发挥重要积极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由于人性弊端)人类在宗教信仰过程中始终不可避免存在“不求真而信,不务实而信,不全面而信”—— “迷信”及宗教异化变质问题。也就是说,迷信及异化不是宗教本质,而是宗教产生、传播、信仰过程不可避免的衍生品——有正信必然有迷信,有正统必然有异化,宗教必然存在某些不完善以及败坏声誉的诸多事例,或使宗教脱离“教化”内涵实质,仅存“教会”外在形式,产生“伪宗教”或不完善宗教,或严重发展到宗教对立面,产生所谓“邪教”——具有“精神鸦片”——欺骗性及伪科学性特征,极大伤害人类信仰情感及需求。以此,世界任何宗教都存在宗教本身的两大派系或者说两大属性:“正教”与“邪教”,中国神话作品《封神演义》所谓“阐教”与“截教”——其不是某一宗教称谓,而是宗教本身“正、邪”两大属性的相对概念,核心问题在于是否遵从大道真理。

20、宗教代表不同地域文明及相对真理。世界宗教冲突的主要原因在于对信仰(宇宙)至尊的割裂认识与专制独断——“唯我信仰才是真神,唯我信仰才是最高”。同时,正是由于交流传播过程中“反客为主”的状况激化与挑起宗教冲突。

21、世界上任何一个宗教(只代表地域文明及相对真理)都不能独立解决世界问题。世界宗教和谐共处在于遵从道德文明:培本固元,扶正祛邪,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以己为本,以外为用,本用结合,和谐共存——体现出人类为同一“大道”所生、世界宗教和谐共存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22、世界宗教“阐教”派系需要交流合作,条件成熟时召开“弘扬大道精神,树立宗教正信,共谋人类福祉”世界宗教大会,承担世界宗教和谐共处主导责任。

23、宗教信仰者以信仰与修炼的统一,人神沟通,道炁相融,追求自由而无时无刻不自由,消除愚昧而无时无刻不愚昧——永远是“道”的谦卑信仰、修炼者。

《金丹四百字叙》所罗列非“玄牝”的各关窍位置,独遗黄庭。这实即是暗示玄牝一穴即是黄庭。这是丹家合和神炁、交会坎离、交媾龙虎之处,照《悟真篇》说法:“要得谷神长不死,须凭玄牝立根基。


守窍之法的旨要为:心为君,神为主,气为用,精从气,意为媒。

心为君:心为神之舍,是一身之君主,也是修炼内丹的统御。因而炼丹首在炼心。《悟真篇自叙》说:“欲体至道,莫若明乎本心,心者,道之枢也。”

《青华秘文》则强调心的功用在于“神服其令,气服其窍,精从其召”。同时指出炼心之法为内丹之“下手功夫”:“盖心始欲静,而欲念未息。欲念者,气之性所为也。此性役真性,常切于耳、目次之。修丹之士,心既无事,则彼固无由而役之矣。其所以役神者,以,外物诱之耳。静坐之际,先行闭息之道。闭息者,夫人之息,一息未际,而一息续之。令则一息既生,而抑后息。后息受抑,故续之缓缓焉,久而息定。抑息千万不可动心,动心则逐于息,息未止而心已动矣。”

七情六欲是修炼内丹的首要障碍,必须靠炼己炼心加以克制排除。其具体做法是结跏跌坐,归心入静,行“闭息之道”。其法为一次呼吸后,稍稍闭息,然后做深、缓、细、绵的吐纳,使心境调和安宁,呼吸均匀细绵。

神为主:在南宗丹理中,神是心的功用。心之本体无为,动则有为而成神。所以是神由心生,心动为神。寂然不动为心,感而遂通为神。神为心中之火,又是内炼之药,符号为龙、汞、火、乌、日等。在筑基阶段,神有元神与欲神之分。

《青华秘文》言:“元神者,乃先夭以来一点灵光也,欲神者,气质之性也”。炼丹应通过守窍炼心之法炼掉欲神,而使先天元神显现,“今则徐徐铲除,主于气质尽,而本元始见。本元见,而后可以用事。”

气为用:筑基时炼己守窍到一定火候,肾中之精化而为气,冲关而出,打通三关,循行任督,称为“气通任督”或“通三关”。

《青华秘文》指出:“元气之生,周流乎身,而独于肾府采而用之者何也?夫肾府路径、直达气穴黄庭者,一也;肾为精府,精至直引精华而用之,二也;周流于他处则难觅,至精府而可识,三也。心气透肾,意下则直至,采之者易为力,四也。此四者,故采真阳于肾府。”

精是人体生命本原物质,气是精的功能状态。精须靠神火化为气,方能透关循督,为我所用,故而说“气为用”。但是,气有先后天之分。筑基阶段,大药未生,只是靠后天打通任督二脉,并无先天大药可资烹炼。丹家以此为气通任督,与运药之河车运转,即小周夭炼精化炁有质的区别。


但即便如此,气通任督是炼己守窍的成就,对补益人体后夭耗损,养生祛病已具有明显功效,这也就是“筑基”的目的。

精从气:精是生命根本,是内丹修炼的物质基础。筑基阶段,肾中之精在守窍的神火作用下,转化为气,冲关循督,还精补脑,所以称为“精从气”。

《青华秘文》指出:“精依气生。精实肾宫,而气融之,故随气而升阳为铅者此也。精失而元气不生,元阳不见,何益于我哉?元神见而元气生,元气生则元精产。”精有先后天之分。先天精是化熙炼丹大药。筑基阶段大药未生,所炼之精为后天精。大药产后,所炼之精为先夭精。

意为媒:神生于心,意生于神。意是经过一定修炼而由神而生的功能活动,也就是不受后夭识见思维干扰调控的潜意识活动与功能。这种“真意”须在一定守窍内炼基础上方能产生,称为“意土”。因丹家凭真意而合和神气,故称为“媒”或“黄婆”。

《青华秘文》说:“意者岂特为媒而已?金丹之道,自始至终。作用不可离也。”筑基阶段守窍通关,均须凭意为媒而引导之。守窍时为“意守丹田”;通任督时称为“以意领气”。

南宗炼己筑基意在修补耗损,打好基础,炼心在于修命,重在补导精气。先守窍炼心,再守窍炼精。精生气,气冲关后气行任督而炼精补气。守窍炼心时用正呼吸,(呼气时小腹内凹,吸气时小腹外凸)又称调息。通任督炼气时用逆呼吸(呼气时小腹外凸,吸气时小腹内凹)。


任督既通后内气自转,不藉呼吸,称“法轮自转”或“潜气运行”。至此,后天精气神已渐补足充盛,聚合凝结于黄庭,于中产生内丹的“外药”—先天真气发动,称为“一阳来复”或“子时生机”。


得药后即可进入下一阶段修炼了。这表明筑基完成。同时,由于身体基础经“炼己”后得到充固完坚,得到所谓“三全”之验:精满不思欲,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表现出内在精力充沛,健康强壮。在外在上,则表现为“神足现于目光,气足现于声音,精足现于牙齿”等等。

更新于:2023-11-09 00:51